文档介绍:该【2025年女教师的创业传奇故事(共5篇) 】是由【xx】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女教师的创业传奇故事(共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女教师的创业传奇故事(共5篇)
篇1:女教师的创业传奇故事
平生第一次吃河水
1992年9月,年仅22岁的程雪梅以优异成绩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分配到安徽工业大学任教。 程雪梅学的是精密铸造专业。她深知起码落后国外以上。捧书教学时,她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用所学的知识振兴精密铸造业。她把想法写信告诉大学老师钟伟珍教授。1994年,钟教授把她推荐到北京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工作。这家企业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精密铸造工艺,程雪梅如鱼得水,很快掌握了相关技术。
6月,时任姜堰市白米镇党委书记的王昌林去北京出差,一个偶然机会,结识了程雪梅,“我们白米的鼎厦精密铸造厂房、设备都闲着,你去了,技术作30%股份。”冲着“技术入股”的优惠条件,凭着一番干事业的激情,程雪梅从首都来到苏中平原的小镇。设备锈了,重新擦亮;房子破了,重新整修……刚来的第一天,程雪梅就和全体员工一起干到天黑。累得精疲力竭的程雪梅叫食堂人员送点水来喝,那味道至今仍让她记忆犹新:“苦苦的,涩涩的,感觉有泥沙。”食堂人员告诉她:“这不是城里的自来水,全部是乡里打上来的河水。”
第二天,她因水土不服,肚子“翻江倒海”,疼痛难忍。职工们要送她上医院,她婉言谢绝,咬紧牙关,逼迫自己尽快适应这里的环境。时间长了,程雪梅终于从容地吃起了河水。
“白天灰尘飘,晚上黑洞洞。”当地人曾这样形容当时的白米镇。跟程雪梅一道过来创业的同学劝她说:“这样恶劣的环境,挣再多的钱也没意思。”
开弓没有回头箭,不服输的性格把程雪梅留了下来。
坐着飞机去送货
198月,企业创办不久,天津一位客商来厂签订了第一笔合同,条件相当苛刻:500件工业缝纫机上的弯针架铸件,要求3天之内必须送到,否则合同作废。按企业当时的生产条件,至少需要一周时间。情急之下,程雪梅下到车间,和工人们一起连续通宵加班,工人不会做,她就手把手地教,每件弯针架出炉,她都要打磨得锃亮。功夫不负有心人,当第三天清晨到来时,500件弯针架终于完成了,此时疲惫的工人纷纷回家休息,而程雪梅却匆匆忙忙赶到南京,搭上南京开往天津的头班飞机送货。
程雪梅给我们算了一笔账:500件弯针架价值不过500元,利润仅有几十元,而坐飞机的费用就有300多元,这是一趟彻底亏本的生意。但也就是这笔买卖,让天津客商感动不已,他们毫不犹豫地与程雪梅签订了每年供货5万多件的铸件协议。
买红薯学到“生意经”
搞技术出身的程雪梅,平日里谈业务时,有着生意人少有的“爽气”。只要有客商来订货,她都一次性报价,没有一点儿“水分”。产品的成本、销售价格、利润分成,让客商一目了然。
4月,美国客商约翰·贝姆先生来厂订购了60万元的异型铸件,程雪梅合同附了一个“菜单”:材料成本40万、生产成本10万、经营成本、利润5万……约翰·贝姆看到后,大吃一惊,感慨地说:“我跑了大半个中国,结识了好多老总,像你这样坦诚经营的,还是第一次遇到。”从那以后,约翰·贝姆所在的公司每年都从程雪梅厂里购进约250万美元的产品。
诚信是金。“我来姜堰的那年冬天,上街买烤红薯,卖红薯的老大妈见我是外地人,比别人多要了我一毛钱一斤,当时我扭头就跑了。”这事给老大妈深刻的教训,第二天,我看到她卖红薯的炉子旁多了一块黑板,上面标明了烤红薯的价格。 程雪梅的“明码标价”就是从烤红薯的老大妈那边学来的,效果果然不错。她的客户从几家扩大到上百家,遍布美国、日本、意大利10多个国家,年销售5000多万元。
客商成了“投资商”
程雪梅说:“企业发展最困难的阶段,就是由小做大,让大客户能够接纳的那段时光。”
她做的第一笔出口生意是与意大利客商合作的,加工产品从1个零部件开始,做到100万美元的销售规模。外行看规模,内行看技术。意大利金冠国际公司的采购代表在与程雪梅接触中,从没有小看这家企业,不仅因为程雪梅的诚信,更是因为他每来一次就会发现企业大跨越的变化。他提出的每个建议,程雪梅都虚心接受并加以改进。
,意大利金冠国际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与程雪梅合资经营。
美国客商约翰·贝姆去年也投资800万元,与泰州金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合作,在白米镇工业园区,新建了占地38亩的泰州精密铸造厂。
6年来,程雪梅已成功创办了两家企业,转移当地劳动力近400人,企业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固定资产1000万元以上。目前,程雪梅正在谋划开辟第三个厂区,准备引进新的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向亿元企业目标迈进。
篇2:创业传奇故事
创业传奇故事1:“女汉子”孙培铭创业史
短发齐耳、一袭职业装,干练自信、美丽率真,是孙培铭给人的第一印象。在创业的道路上,她常说的一句话是:“要时刻把目标锁在心里,心用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孙培铭以此为创业的信念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爱生活,女汉子也有玻璃心
孙培铭,80后,出生于湖南岳阳一个商业之家。“因为他们太忙,没时间照顾我,从小学到大学,我都是寄宿在学校,一个月才回去两天。”孙培铭透露,也因为这样,自己的性格特别独立、自强。
当然活泼开朗是孙培铭的标签,从小喜欢音乐的她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流行歌手”,为此她积极参加各类唱歌比赛,15岁已斩获全国推新人大赛湖南赛区的十佳新人奖。也因拥有难得的女中音,跟李娜声音很相似,武汉音乐学院的老师向她递来橄榄枝,却难以支付高昂的学费而放弃,为追梦她选择独自北漂。
“16岁那年来到北京后,我就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作为一个旁听生,当时只能在中央音乐学校到处蹭课。”要强的孙培铭坚持自己为梦想买单,为了供起学费,她住地下室,空闲时间一直打着两份工。就这样持续四年的半工半读,让她强烈感受到一个女人靠自己的能力赚钱,是这个世界上最体面的活法。
20岁那年,外向型性格的孙培铭选择去经济发展最活跃的深圳打拼。为了使自己快速成长,她专门挑销售的岗位去磨练,在友邦集团卖过保险,做过公司推销员,也曾负责商城外卖……各行各业,她都尝试去涉猎,但几乎都是每4个月换一次工作。“长大后我的梦想是成为马云那样的人,所以我必须要快节奏的去锻炼,在一个企业的几个月里,一切从基础学起、做起,积累经验后,有了自己对市场的看法,我就会离开。”
“年轻时多学多做,多磨炼,多积累,充实和沉淀后,自己才能有真正的价值。”现在回头看那段岁月,孙培铭依然感谢当年的自己那么敢拼。
爱创业,让资本有了温度
两年之后,销售对于她来说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在转战到某外资地产项目时,面对非富即贵的人群,身经百战的孙培铭表现的不卑不亢,在交流的过程中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能让周围的人愿意信服这个小女生。一个相当不错的结果是,从起初客户对她毫无感觉,到能迅速聚焦中高端优质资源,“手起刀落”她连续数月拿下同城销量第一。一年的时间,孙培铭创造了从一个小小的销售员到销售经理,再到销售总监的公司神话,这年她才23岁,财富积累近500万。
孙培铭回想起来,自己的每一个阶段,都在激情中追求学习新的事物,都找到了当时最前沿、或是最炙手可热的工作和机会,且每一次,她都选了最有挑战而不是最舒适的那个机会。
为支援家乡的发展,孙培铭回到湖南长沙,在一家银行担任副行长,管理期间她的业绩很出色,放款力度、私人存款、人脉拓展这块都大幅提升,高层的领导也很看重她。就在前程一片光明之时,孙培铭却作出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举动——放弃年薪百万的职位,选择自主创业。
“我是一个喜欢自由,追逐挑战的人,不想过朝九晚五的工作。”回想起来,孙培铭的每一个阶段,都在激情中追求学习新的事物,都找到了当时最前沿、或是最炙手可热的工作和机会,且每一次,她都选了最有挑战而不是最舒适的那个机会。孙培铭告诉记者,很长一段时间,孙培铭还和她的团队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精益求精,只为做的更好。
爱事业,打造一永不落幕的画廊
凭借多年银行从业经验,熟悉渠道构建、基金融资及客户拓展,,孙培铭创立湖南省首城投资有限公司。去年底,她酝酿了两年的创业文化艺术沙龙中心——铭仕汇在长沙开放,通过多次公关,成功促使英国大使馆艺术中心将国际版画艺术落户长沙。
,孙培铭成立孙培铭爱心天使团,组织四十余人前往宁乡福利院、长沙市第一福利院进行捐助活动,并与“中国首善”、黄埔集团董事长陈光标先生一起,来到湖南助力湖南慈善事业。
“铭仕汇协同中英文化艺术中心将打造一条‘永不落幕的画廊’,助力长沙跟国际接轨,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孙培铭自豪地说,目前,英国大使馆艺术中心已与湖南长沙湘江铭仕汇正式签约,确定“中英国际交流论坛暨‘交集-中英国际版画艺术展览成功落地湖南长沙。
同时,英国国际版画艺术落户长沙,通过国际艺术界的“交集”“交流”,以求找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文化艺术发展模式,嫁接国际资源,国际艺术,国际的战略眼光与思想。树立国际性的湖南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广泛吸引更多的可用社会资源,来推动城市良性发展,最终实现城市品牌的宣传推广。
“此次战略活动也将给湖南当地的艺术事业发展带来更多新鲜的血液和更多面对面的国际艺术交流和思想碰撞,并探讨如何更好的将湖湘文化走向国际。”孙培铭信心满满。同时,她成功的收购了湖南珠宝企业、四川生态庄园、湖南茶油企业等。
“我有一个追求,今后个人财富的50%将捐赠给社会的弱势群体。”为感恩社会,20,孙培铭成立孙培铭爱心天使团,组织四十余人前往宁乡福利院、长沙市第一福利院进行捐助活动,并与“中国首善”、黄埔集团董事长陈光标先生合作,联合成立黄埔集团湖南分公司。
爱读书,花200万学费听培训
资本市场复杂多变,金融学问学无止境,作为投资公司的掌门人,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迫切性让孙培铭不敢稍有懈怠。孙培铭说,公司发展上的一些思路和突破点,在脑中往往稍纵即逝,随想随记,就能捕捉住思想上的“火花”和“激情”。
“许多周末或者节假日,我就读书,去上各种培训课。”在孙培铭看来,静下心来学习,抓紧时间读书,是给自已带来的是莫大的快乐和享受。那种幸福、那种感觉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
说是说,在普遍浮躁的社会环境下,真要静下心来养成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的习惯,没有一定的定力,太难。但孙培铭做到了。各种培训让孙培铭不断找到“感觉”,也让孙培铭从此走上边创业边学习之路。从经营到管理,从做人到待物,从国内到国外。
孙培铭粗略算了算,过去的5年中,她先后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培训或讲座达100多场,为此花费的学费足有200万元,“这些培训或讲座不是学历教育,不过我没有想也没在乎要个什么文凭。”孙培铭如是说,过去五年,巨额学费付出的背后,也让孙培铭不断尝到甜头。
三年以来,孙培铭带领公司涉及投资管理、房产经纪、餐饮管理、文化产业、生态农业等众多领域,规范的投资操作流程和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得到业界一致认可。
“要做到这些,懒惰不得,懈怠不得,唯有矢志不移地坚持读书学习,顺应形势,不断提高,除此别无它途。”谈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孙培铭信心满满,她表示将带领首城投资与国内外较有影响的明星企业建立广泛合作,三年内将推动公司上市,致力成为最佳的生态智慧城市的投资运营商。
创业传奇故事2:前腾讯女高管刘畅谈创业
创业与在大公司干活不同
腾讯是一家非常好的公司,它的各个职能都非常完善,在这个平台上做事,不用操太多的心。
比如我的团队当时也负责某些产品的公关,我不需要考虑产品本身,我只需要把公关做好就行了,其他是产品经理考虑的问题。我可能还会去挑剔人家一下这个产品怎么做的不好,但是现在所有的事情都是我自己的事情,所有事情我都得负责。
创业者必须是全面手,创业考量的是综合能力,比如做产品的能力、技术的能力、招人的能力,甚至你的HR的架构、薪酬体系都要自己重新设定。
我是一个文科生,现在我要和我的技术团队来讨论我们到底是用PHP,还是JAVA来重构系统,我要和他们一起来判断,包括服务器怎么搭建,我在美国用什么服务器,在中国用什么服务器,是用专线,还是用云服务器。
我要知道网站的跳出率是多少,要做数据分析。每天首跳是多少,二跳是多少,这些都必须要看。我必须是一个产品经理,我花很多时间来看我的产品,我比我的测试工程师还能找到更多的bug,你能想象得到吗?
我非常深度地体验我们的产品,还要像Pony(马化腾)说的那样,要一秒钟变小白。我做不到一秒钟变小白,我希望我能够一分钟变小白,从用户的角度去体验。我几乎体验了我们平台上所有的、各个国家的金牌伴米,从一个用户的角度去体验服务的优劣和产品的感觉。
创业是一个承诺
创业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事情,是一个承诺,承诺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要死扛到最后一刻。这是一个集心灵、精神、肉体多重考验的事。如果没有准备好,千万不要进来。
创业的时候给不了员工非常高的薪资,需要用手里有限的钱招到最好的人,这时候就要给他讲情怀、讲理想、讲未来,所以我自己一定要努力去实现这些,才能够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以前在腾讯做高管都是很高大上的,我觉得如果我不创业,我可能一直都体会不到这些最艰苦的状况。比如我现在坐最便宜的经济舱,和我的团队出差的时候八个人打地铺睡气垫床。我去海外出差的时候再也不舍得打车了,下多大的雨、多大的雪都要坐地铁,住最便宜的酒店。创业者一定是孤独的
我们的产品是一个很新的模式,以前没有人做过,完全没有借鉴。我们没有对标,我不知道什么是快,什么是慢,感觉就像在茫茫大海当中航行,内心要承受非常大的煎熬。这就是创业者的孤独。
不走这么一段路的话,永远不会体会到老板的孤独。原来觉得Pony、Martin他们应该都很开心,但现在创业了,反而更能深深地体会到他们的无奈,内心的孤独,还有那种取舍的为难。可能执掌越大的公司这些体会越深刻。很多时候都是痛苦的,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不能告诉你的团队,你正在经历什么样的考验,要传递给他们积极的、正面的、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就要自己嚼碎了吞下去,只能自己在被窝里哭。
创业压力更大,成长越快
以前我做公关也有压力,但那时候在腾讯这个大的平台下面,你会觉得那个大的屋檐是能帮你遮风挡雨的。但是现在没有了以前所有的一切。就像汪洋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所有的一切都要自己掌握。
但是反过头来说,其实也并不是在大平台上所有的东西就都是好的。在一个小的平台上自己面对的压力更大,反而会倒逼着自己快速成长。
在大公司里内部创业不一定都能成功的原因主要就是没有压力,反正我有足够的钱,有足够的渠道,不行我就要人,做的不好可以拍桌子,可以跟公司说为什么老板不给我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人。现在所有东西都是自己来决策了,如何用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效果,这时候就没有人来替你做决策承担责任,所以我只能倒逼自己尽可能快速地往前跑。女性创业者要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