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暑,溺水急救
方均
中暑
一、定义
环境温度>34℃以上,引起体温调节中枢、汗腺功能,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所致的疾病
二、病因及诱因
原因有很多,在高温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再加上人呼吸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1%时,使人的嗅觉神经麻痹、呼吸急促、身体抵抗力低下,导致中暑等
肥胖、缺乏体育锻炼、过度劳累、睡眠不
足、潜在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病)、药物(阿托品、巴比妥)饱食后高温作业、酷暑季节、产妇、老年人、体弱或慢性病患者等
(一)先兆中暑
(二)轻度中暑
(三)重度中暑
三、病情评估
发病机制
中暑高热: 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过量热蓄积
日射病: 烈日曝晒或长时间热辐射引起脑组织水肿
中暑痉挛:高温环境,大量出汗,仅补充水而补盐不足造成低钠、低氯血症,导致肌肉痉挛,并可引起疼痛
中暑衰竭: 因过多出汗,导致失盐失水严重,引起周围血管过度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发生虚脱、休克症状
重度中暑临床表现
中暑高热:多见于老年人。持续高温数天后大量出冷汗、高热,肛温41~43℃,继皮肤干燥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数140次/min,血压正常或降低,烦躁不安,神志模糊、谵亡,逐渐昏迷或抽搐。严重者肺水肿、心功不全、肝肾功能损害
中暑痉挛:多见于健康青壮年者。因高温环境出汗较多,大量饮水未补钠盐,使血钠、血氯降低,引起四肢阵发性肌肉痉挛,多见于腓肠肌,可引起急腹痛,一般体温正常
重度中暑
中暑衰竭:多见于老年人及未能适应高温者,因大量出汗,外周血管扩张,使血容量不足,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临床表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昏厥甚至昏迷
日射病:因烈日或强烈辐射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脑组织充血或水肿,出现剧烈头痛、头昏、眼花、耳鸣、剧烈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昏迷、惊厥。体温正常或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