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地层剖面实测与剖面图柱状图的制图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是由【业精于勤】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地层剖面实测与剖面图柱状图的制图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一、目的和规定
二、野外实测剖面的环节
三、室内制作地层剖面图
四、室内制作综合地层柱状图
地层剖面测制
一、测制剖面的目的和规定
目的:理解地层序列(岩性、化石、时代、环境),并确定填图单位。
规定:查明如下信息
1)岩性
2)层和组的划分,地层厚度
3)接触关系
4)地层的时代
5)形成环境
野外观测描述,
采集标本、样品;
室内鉴定测试分析
二、野外实测剖面的环节
选择剖面(参照前人资料,自已踏勘)
7点规定:
1)剖面方向尽量垂直走向(60-90度)
2)地层出露齐全,具有代表性
可以选择多段剖面,每个时代至少有1个剖面
3)构造简单,尽量绕过褶皱,断层发育的地段,由于他们往往导致地层的反复与缺失
4)露头良好,持续,接触关系清晰(平移或挖探槽)
5)尽量地化石丰富
6)剖面线尽量少拐弯,否则增大测量的累积误差。
7)剖面通视,穿越条件好
60˚
A
B
A’
B’
道路
大角度或垂直
绕过褶皱,断层
绕过覆盖区或挖探槽
2 测前准备
1)野外分层, 逐层观测描述
2)做信手剖面图
3 测量分工(5-6人)
1)前测手1人: 导线方位, 坡角, 导线长度
2)后测手1人: 导线方位, 坡角
3)分层1人: 岩性、分层位置(将分层斜距汇报给记录者)
4)测产状, 采集标本1人(将对应的斜距汇报给记录者)
5)登记表格1人 (全组1份, 室内每人清抄1份)
4 实测记录 (表格1-9栏的含义和计算措施)
剖面代号: A - A’
剖面名称: 太平山南坡C2b-P1s实测剖面
(1)导线号:
以剖面起点为0,第一导线终点为1,表内记为0—1;
第二导线为1—2,依此类推。
(2)导线长(L):
每一导线的长度。
(3)导线方位(B):
指前进方向的方位角, 前后测手平均。
(4)坡角(±β):
各测段首尾之间地面的坡角,以导线前进方向为准,仰角
为正,俯角为负。前后测手平均.
(5)分层号:
从剖面起点开始按划分的地层单位顺次编号,如第1层用代号①表达,依此类推。
(6)分层斜距(l):
分层在导线上的长度。在同一导线上各分层斜距之和等于该导线的总长度。
(7)岩层产状:
倾向和倾角,测量产状的位置(如”2m”)记录在倾向数字的右上角。
(8)岩性描述:
尽量简单,如灰色薄层状灰岩(由分层员报读)
(9)标本,样品的编号和位置
标本: B1-2 (第1号地质点第2个标本)
构造标本: GB1-2
定向标本: DB1-2
化学标本: HB1-2
薄片标本: b1-2
化学分析: H1-2
以上9栏在野外必须完毕
三、室内制剖面图
1. 登记表的计算(10-25栏)
10)导线方向与岩层倾向夹角γ=A(倾向)-B(导线方位)
11)厚度: 指每一分层”在各导线上”的厚度
公式(坡角β采用绝对值)
12)分层厚度: 某层的总厚度(有的跨多条导线)
13)组(段)厚度
组中所有分层厚度之和, 并且要注上组或段的代号, 可以标在组厚度的上方
14)合计厚度
剖面中所有组的厚度之和,重要用于记录工作量或者编地层柱状图选定比例尺时作为参照
(15)剖面总方向(C)与分导线方位(B)夹角
ε=B – C
剖面总方向是指剖面的起点指向终点的方位。
剖面总方向的计算措施:
TanΦ=(L1‘cosB1+L2’cosB2+…)/(L1’sinB1+L2’sinB2+…), 剖面总方向C=90°- Φ
其中L1‘指第1导线的斜平距
B1指第1导线的方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