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哈工大理论力学第七版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是由【业精于勤】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哈工大理论力学第七版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理论力学——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包括:
车辆行使,机器的运转、水的流动、建筑物的振动。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它的范围很广:物体位置的变化、发光、发热、化学变化甚至人脑的思维等。
理论力学绪论
平衡:是机械运动的特殊形式。
研究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等效替代(或简化)、建立多种力系的平衡条件的科学.
静力学
只从几何的角度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轨迹、
速度、加速度等),而不研究引起物体运动的物理
原因。
运动学
研究受力物体的运动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动力学
理论力学是以伽利略(Galileo ---1642年)和牛顿(Newton -1727年)所总结的有关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属于古典力学的范围。实际上它的研究对象的速度必须远不不小于光速(300000 km/s),才足够精确。在这里有必要研究一下它的发展简史。
理论力学绪论
1 远在奴隶社会时代,我国劳感人民就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力学知识,如杠杆原理、功的原理、滚动磨擦的原理。我述有关力学原理的著作。在欧州,比墨经稍晚某些,相继出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和阿基米德的“论比重”等著作,奠定了静力学的基础。在那个时期,出现争论的事诸多,我们大家也许都还记得高中时学过的比萨斜塔前的试验,那个时候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22)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直到十七世纪,伽利略才推翻了这个错误的认识。尚有太阳中心说及地球中心论等等许多的争论。
理论力学绪论
2 十六到十七世纪,力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学科,伽利略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从而奠定了动力学的基础。牛顿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后,写出了《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一书(1687年),对动力学作了系统的描述,提出了牛顿三定律,它是整个古典力学的基础。
理论力学绪论
3 十八、十九世纪是理论力学发展成熟的时期,相继提出了重要的虚位移原理、达朗伯原理以及拉格朗曰方程。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分析力学。进入二十世纪,由于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又相继产生了非线性振动、陀螺力学、飞行力学、弹道学等一系列分支力学。
理论力学绪论
我国古代人民(十四世纪此前) 在力学的发展上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只是在近代封建社会的统治下,才变得比较落后。解放后,力学才又重新焕发出生机。
在力学的发展史上,我国不乏光辉的实例,公元前250年,李冰建成了至今闻名中外的都江堰,东汉的张衡发明了地动仪,隋代的李春建成的赵州桥,至今仍挺立着,已经有一千三百数年历史。我们大家不要认为制造一座桥很简单,实际上它要综合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构造力学等一系列的知识。谈到这儿,我们不禁要谈到二次大战中的一种真实故事,当时德国的一支部队打胜仗后举行隆重的庆祝典礼,浩浩荡荡从一座桥上通过,成果还没走到中间桥就“轰”的一声塌了,事后查明是由于部队的步伐使桥发生了共振现象,使许多士兵遭到了水灾之苦。
理论力学绪论
岷江上的大型引水枢纽工程,也是既有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前251年。
都江堰
理论力学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