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金大力》教学设计1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金大力》教学设计1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金大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作者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欣赏作者“平淡之中见神奇”的高超的文字功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人物形象鉴赏能力。
2、感受作者用平实的语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汪曾祺生平为导入)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 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 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 “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他的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与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 现和谐的意趣。他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
二、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标注加点字的读音或按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腌(yān)制 红缨(yīng)帽 相(xiāng)干 一爿(pán)
砌(qì)墙 瓦脊(jǐ) 和(huó)泥 笨拙(zhuō)
冲坍(tān) 铁锹(qiāo) 逞(chěng)能 兑(duì)现
半晌(shǎng) 簸箕(bò· ji) 稻糠(kāng )
2、初读课文,理解框架
介绍其名字由来(1)
介绍当瓦匠头儿的原因(2-7)
介绍金家茶炉生意(8-9)
总结概括金大力的特征(10-11 )
三、课文赏析,分析金大力的人物形象
“大力”?
参考答案: “为什么叫他金大力,已经无从查考。他姓金,块头很大,他家放剩饭的淘箩,年下腌制的风雨咸肉,都挂得很高,别人够不着,他一伸手就能取下来,不用使竹竿叉棍去挑,也不用垫一张凳子。身大力不亏。”因为他高大结实,人们认为他可能会有很大的力气,所以叫他“大力”。
“得名”,目的是什么?
(1)介绍金大力 “高大结实”的外貌特点。
(2)虽然被认为“大力”,但“他这人是不会当众表演,更不会和任何人较量” 。说明他沉默寡言,不喜攀比。
(3)对比起戏里金大力浮夸、夸张的形象和行为, “这个金大力只是一个块头很大的,家里开着一爿茶水炉子,本人是个瓦匠头儿的老实人。”通过对比,突出金大力的“老实”,是个“老实人”。第一段:金大力“高大结实”的外形和“老实”的内在跃然纸上,树立我们 对于金大力的总体印象。
3. 文章写了金大力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金大力
性格特点
“金大力是一个很不够格的瓦匠,他的手艺比一个刚刚学徒的小工抢不了多少,什么活都拿不起来。”“他连砌墙都砌不直!”“当了一辈子瓦匠,砌墙会砌出一个鼓肚子。”只会做“和灰送料、传砖递瓦”这样的小工活。
拙于手艺。是一个笨拙的瓦匠。
“他很拙于言词,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老是闷声不响”,既不会说应酬话,也不会说漂亮话,更不会说训教话。只会说大实话,说话很慢,声音很低。
拙于言词。
“他有一个好人缘儿。不知道为什么,他的人缘儿会那么好。”
第4段:这一带人家,凡有较大的泥工瓦活,都愿意找他。 他算不来所需工料、完工日期,就去找有经验的同行商议。 第5段:兴建动工时,主人家是要请一桌酒。这桌酒,主人是不陪的,只是出来道一声 “诸位多辛苦”,然后就委托金大力:“金师傅,你陪陪吧!”金大力就代替了主人,举起酒杯,喝下一口淡酒。
人缘好
(能找同行商量而不会被嫉妒,能代替主人招待工人,人缘好尤见一斑)。
第6段:每天,金大力都是头一个来,比别人要早半小时。 来了,把孩子们搬下来搭桥、搭鸡窝玩的砖头捡回砖堆上去,把“脚手”往上提一提,捆“脚手”的麻绳紧一紧,扫扫地,然后,挑了两担水来,用铁锹抓钩和青灰,——石灰里兑了锅烟——和黄泥。傍晚收工时,他总是最后一个走。他要各处看看,看看今天的进度、质量(他的手艺不高,这些都还是会看的),也看看有没有留下火星(木匠熬胶要点火,瓦匠里有抽烟的) 。
勤劳质朴,做事认真。
第6段:“他从来不想去露一手,去逞能卖嘴,指手画脚。” 金大力是个瓦匠,上工时照例也在腰带里掖一把瓦刀,手里提了一个抿子。可是他的瓦刀抿子几乎随时都是干的。他一天使的家伙就是铁锹抓钩,他老是在和灰、和泥。他只能干这种小工活,也就甘心干小工活。
朴实善良,不在人面前炫耀(他的身份是瓦匠头儿,但是却甘于踏实干活)。
第7段:金大力是个瓦匠头儿,可是拿的工钱很低,比一个小工多不了多少。同行师傅们过意不去,几次提出要给金头儿涨涨工钱。金大力说:“不。干什么活,拿什么钱。再说,我家里还开着一爿茶水炉子,我不比你们指身为业。这我就知足。”
不贪钱,对生活很知足,为他人着想。
第9段:茶炉子用水很多。金家茶炉的一半地方是三口大水缸。因为缸很深,一半埋在地里,一口缸容水八担,金家一天至少要用二十四担水。这二十四担水都是金大力挑的。有活时,他早晚挑;没活时白天挑。你要是路过金家茶炉子,常常可以看见金大力坐在一根搭在两只水桶的扁担上休息,好像随时就会站起身来去挑一担水。
对生活没有抱怨,热爱生活(尽管需要日
夜操劳,没有休息,但是还是乐于干活,乐于生活)。
4. 瓦匠头要“年高望重,手艺好,有两手绝活,能压众,有口才,会讲话,能应付场面”。金大力不具备上述条件,却能当上瓦匠头,为什么?
参考答案:金大力能当上瓦匠头,靠的不是技艺手艺和交际手段,而是“以 德
服人”,在乡亲里很有人缘,做事认真,勤劳质朴,踏实做事,得到了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
5. 金大力是怎样的一个人?
参考答案: 他高大结实,是乡村中一个笨拙的瓦匠,更拙于言词,但是人缘 好,却得到了乡亲的认可。这依靠的是他纯朴的性格,有责任心,不喜攀比,不爱炫耀,不抱怨生活,甘愿为他人付出的处世态度,不计报酬的本性和容易 满足的心态,还有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四、赏析环境描写,体会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最高明之处就是不刻意雕琢。刻画人物如此,环境描写更是如此。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有高妙的用意。请大家找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的段落。 同学们朗读第5、6、8 段,概括一下是什么样的环境描写。
参考答案:(1)第5段:描写兴建动工的风俗——破土, 请一桌酒,木匠把房架立好、上梁、贴红对子。
(2)第6段:金大力每天的工作状态。工作间隙的时候,金大力用自己的 茶叶和热水泡茶给伙计们喝。下工时伙计们回复说“我们会照看” 。
(3)第8段:金家茶炉子生意很好。金家茶炉子的结构——“老虎灶”。
金大力的老婆也是一个很结实也很利索的女儿,很勤劳, “一天也不见她闲着”。 ,金大力每天的工作状态(金大力给伙计们泡茶),特别介绍了金家茶炉的生活场景,这对表现金大力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兴建动工的习俗非常传统,金大力和周围的伙计们和谐相处,反映出金大力 所在的环境也是一个很纯朴、很古朴的社会环境 。这些生活场景的介绍(尤其是金家茶炉的生活场景),为金大力的性格铺设了一个真实生动的背景。他长年累月地生活在这样一个单调的环境中,每天重复同样的劳动,所以形成了他淳朴的性格和易于满足的心态。他的好人缘和做茶炉生意也是离不开这样的古朴的社会环境。
五、品味文章结尾,分析文章主旨
1. 全文出现的人物,包括主人翁金大力和他周围的人物,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金大力和周围的人物,都是平平淡淡、随遇而安的人(与人为善, 没有惹事)。他们都过着朴实、平淡、真实的人生。他们热爱平凡生活,做平凡的工作,他们纯洁的灵魂是相通的。这种平淡中折射出真率、朴素、正直磊落的人情和人格。
2. 课文的结尾意味深长,给我们回味和咀嚼的空间。这是汪曾祺作品独特的结尾方式。我们从课文的结尾,感受到了作者对金大力怎样的评价?
“金大力不变样,多少年都还是那个样子。高大结实,沉默寡言。不,他也老了。他的头发已经有了几根白的了,虽然还不太显,墨里藏针。”这是对金大力性格的一句高度总结。最后一句, “墨里藏针”,虽然表面写的是头发,实际上是说金大力在朴拙的外表下,有一颗真正的善于洞察人生的聪慧心。“不,他也老了。”实际是作者在对金大力这一类人逐渐流失的惋惜。
六、总结
金大力的淳朴老实,勤劳踏实,以及他与周围乡人的人和人关系融洽和谐,交往率直的环境,构建出一个重义轻利、仁和爱人的古朴乡镇风俗场景。这正是 汪曾祺文学审美理想的核心。
七、拓展
1.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能否从金大力的身上看出现今社会需要怎样的品质?
2. 你的故乡有什么样的传统风俗习惯?请于同学们一起分享,讨论这些传统 风俗习惯值不值得继续传承,怎么样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