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浙江省杭州十四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苏教版)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浙江省杭州十四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苏教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浙江省杭州十四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语文
一〔24分〕
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后悔/教诲    蛮横/横祸    痴心妄想/迷惘
       B.敕造/炽烈    敛裾/规矩    蒙昧无知/懵懂
       C.狼藉/慰藉    震颤/颤抖    敛声屏气/摈弃
       D.旷野/粗犷    作揖/倚靠    不依不饶/阻止
2.以下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汗流浃背   入不敷出   跌宕   荒缪
       B.酒阑灯炧   嘻皮笑脸   鉴别   坍圮
       C.曝背谈天   惊世害俗   风致   搭讪
       D.金壁辉煌   一筹莫展   寥廓   惶惑
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真正的强者不会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也不会因厄运而一蹶不振。他们善于在顺境中找到阴影,在逆境中找到光亮,从而激励自己        难关。
  〔2〕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     下来。
〔3〕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      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
A.渡过    倾注    因而      B.度过     倾泻    因而
       C.渡过    倾泻    然而      D.度过     倾注    然而
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除了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外,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B.小径在白云间盘旋,春意随着蜿蜒的溪流潺潺流淌,有时有落花随水飘来,又随着流水向前飘去,这样的美景使人不觉产生濠濮间想的情致来。
C.元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从建国之初就采用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造成了民不堪命的局势。
D.既然是“民心工程〞,有关部门就应当尽其所能,无所不为,促其尽快上马,以造福百姓。
5.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被认为是中国载人航天任务的一个关键性突破,无论是参加发射的航天勇士,还是观看这一壮举的中国百姓,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B.那种不顾客观实际环境,片面强调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到头来只能是得不偿失,因此低碳减排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C.吴菊萍在生死关头的瞬间毫不犹疑地伸手救助坠楼女孩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大家动情地称其为“最美妈妈〞。
D.有关调查说明,中国人幸福感继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互信、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
6.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脍炙人口的佳作,朱自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有鲜亮的比喻、生动的拟人、新颖的通感和独特的象征等,以景衬情,缘情写景,不仅使作品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
B.《一个人的遭遇》的创作标志着肖洛霍夫已从“顿河的歌者〞上升为苏联人民命运的关怀者与同情者,作品的成功取决于塑造了一个逼真朴实的英雄形象:坚强、尊严与温情的索科洛夫。
C.欧·亨利的作品大部分反映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的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黄雀在后》等。
D.“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采纳铺陈手法,精心构想了阿房宫雄伟的建筑,再现了秦王室骄奢淫逸的生活状况,从而引出教训,告诫统治者。
7.请调整以下顺序不合理的语段,使语意连贯,表达完整。〔3分〕
①无独有偶,美国在强大以后,也始终遵循一个战略目标,就是不断向世界输出本国的价值观。②而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就是出现了社会思潮和大众传媒的西化、分化,导致思想信仰危机和精神支柱的崩溃。③文化作为一种以思想意识为特征的无形的集体认同力和感召力,能够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施加影响和控制。④综上所述,文化感召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胜负。⑤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英国等殖民主义国家在进行殖民统治的同时,就十分重视传播欧洲文化。⑥最近,奥巴马政府公布了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其中就提出:“如果强化我们的价值观,将能坚持住我们的力量和世界领导地位的重要来源。〞
8.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1〕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2〕           ,平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           ,是渴睡人的眼。〔朱自清《荷塘月色》〕
 
二〔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 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9.以下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思厥先祖父                 厥:其,泛指列国的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
    C.胜负之数                   数:次数
    D.始速祸焉                   速:招致
10.以下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赂者以赂者丧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故为之文以志
    D.而秦兵又至矣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11.以下各项中,加点词语属于古今同义的一项是〔3分〕
    A.其实亦百倍                       B.可谓智力孤危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以有尺寸之地
12.以下对本文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弊在赂秦〞,分别从“不赂者〞和“赂者〞两个方面进行初步论证,剖析深入,逻辑严密。
B.第四段以齐、燕、赵三国消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如燕国起初全力抵抗秦国侵略,但后来由于派遣刺客,杀了良将李牧,于是终至消亡。
C.为了加强说服力,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如用“今日〞、“明日〞,夸张地描述了割地赂秦的频繁,表现了秦国的贪婪。
D.文章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是讥讽北宋统治者采用以赂求和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告诫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6分〕
〔1〕子孙视之不 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3分〕
〔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6分〕
山行即事
王 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①。
注:①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困惫状态。
14.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此诗的颈联有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你指出其中的一个字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三〔12分〕
心灵的等级
梁宾宾
初春是漫步的好季节。我带着我十岁的小外甥在郊外漫游,消磨着开学前的最后时光。
虽春寒当前,但柳丝已不再像越冬时那样呆板的低垂,随着风儿的鼓舞有了些生机,以她婀娜的姿态飘荡在道路两旁。零零散散的农家摊位,摆设在飘荡着的柳丝中间:蘑菇、红薯、大枣、木耳、柿饼……惟有一个摊位与它们不同,在就地铺设的一块方巾上,摆下了一双双五颜六色、只有中国旧式妇女才穿的鞋子 ——三寸金莲。它们在初春阳光的照耀下,泛着夺目的流光。
我拉着小外甥的手,走近那席地而设的摊位,蹲下身来,端详并挑拣着那一双双带给这世界新奇和美妙的“金莲〞。就在那一瞬间,它足以将面对它的人们拉回到本世纪前的某一年、某一月或者某一天。它就像一个梦,穿越时空的隧道,为人们讲述着久远的、伴随着血泪的故事,同时又极力地显示着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谁这么巧?把粗俗的东西变得这么高雅!〞我不知道,跟在我身边的小外甥能否听懂我这随口而出的调侃。
 “这是我闲着没事,琢磨着做的,要是还看得过去,就多拿几双,回去送朋友吧。〞这番话的语气是那么轻松,我忍不住抬起头来,才知道面对的是一位七十多岁模样的农妇。她的脸上沉淀着岁月的色素,略显杂乱的银丝在微风中轻拂……
“我现在唯一的朋友就是我的小外甥,就买一双送给他吧,回家摆在他的钢琴上,作个装饰!〞我自言自语着,显得有些漫不经心。
“不,我可不要!〞小外甥不屑的语气里夹杂着几分羞涩。
于是我赶忙说:“那买一双我自己留着,多少钱呀?〞我边掏出钱包,边打问着价钱。
“十元。〞那农妇回答。
我用挑剔的目光审阅着手中的鞋子说:“看上去虽然美丽,可还是不够精致…… 八元怎样?〞我试着压价。
“那,那就八元吧……〞
老妇人的话音未落,我身边的小外甥就使劲扯我的衣襟,我回过头去,望见那双明净、带有几分责难的眼睛,他的嘴唇微张,好像要说什么。在孩子面前,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由一个成年人自以为是的精明所导致的尴尬境况。我俯下头去,对他说:“高梁说得对,我们不能跟老年人讲价钱。〞
我随手拿起一双小鞋递给高梁,为了对刚刚的行为表示歉意,我加倍付了钱。
归途中,我当心地捧起那双缎面小鞋,一改初见它时的挑剔目光细心打量。这双紫色的提花锦缎“金莲〞,配以乳白色的鞋底、鹅黄色的沿口,给它本身的艳丽和华贵衬托出几分典雅,几分大方。一缕与鞋面近似的淡紫色长穗,将两只鞋子牢牢地固定在一起,使它们不致于因为主人的大意而各奔了东西。这巧妙的构思,不但牢固了两只鞋子彼此的关系,还增添了它们的艺术魅力,正可谓一举两得!再看那针针线线的均衡、略显夸张的造型,都体现出制作者对它们的精心。
我寻思着,这样的精心是否就是为了换取一份报酬?我设想,当有一天我不再为官方效命,而用自己年迈的余力换以金钱来补贴家用时,我是否也会面对此情此景?我是否也会用以自己的心智和情感凝集而成的作品去面对惨淡的世事和寡情的人?
时光无法伤及美德的延续。在很多时候,一个久经世故的成年人未必会比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更能够彻悟做人的道理,人们经常因忙于功利,俗事缠身而将原本的质朴消磨得杳无踪影,哪怕是一些功名早已成就了的人,或许依旧不懂得该怎样以一个“人〞的姿态去面对眼前的世界。而美德,就像孩子的脸一样淳朴自然,像这早春的天空一样清澈透明,她代表着人类对人性美、人情美的追求和对整个世界的爱心。我想,如果可以将人的心灵分为等级的话,那么“爱心〞应该是最崇高的一等。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她都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虽然这身份经常被追名逐利的人们所忽略,可它仍不失为一个举世公认的做人标准。
2003年2月于北京稻香园
〔原载于《中华散文》杂志2006年第十二期〕
16.文中画线句说“他的嘴唇微张,好像要说什么〞,请依据上下文语境,模仿“小外甥〞的语气写一段劝说的话。〔2分〕〔注意理由充分,语气恰当。〕
17.作者笔下的“三寸金莲〞有哪些特点?〔2分〕
18.文中的“七十多岁模样的农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4分〕
19.作者为什么在最后一段说“时光无法伤及美德的延续〞,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四〔40分〕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喧嚣〞的常用义为 “声音杂乱,不清净〞。面对今天越来越热闹纷乱和骚动不安的社会和人生,很多人认为用它来概括当今世界和当前生活的特点十分恰当。而面对喧嚣,人们的态度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人选择淡然,有人选择逃避,也有人选择融入甚或是享受,还有人……
请以“面对喧嚣〞为题作文。自定立意,自选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我寻思着,这样的精心是否就是为了换取一份报酬?我设想,当有一天我不再为官方效命,而用自己年迈的余力换以金钱来补贴家用时,我是否也会面对此情此景?我是否也会用以自己的心智和情感凝集而成的作品去面对惨淡的世事和寡情的人?
时光无法伤及美德的延续。在很多时候,一个久经世故的成年人未必会比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更能够彻悟做人的道理,人们经常因忙于功利,俗事缠身而将原本的质朴消磨得杳无踪影,哪怕是一些功名早已成就了的人,或许依旧不懂得该怎样以一个“人〞的姿态去面对眼前的世界。而美德,就像孩子的脸一样淳朴自然,像这早春的天空一样清澈透明,她代表着人类对人性美、人情美的追求和对整个世界的爱心。我想,如果可以将人的心灵分为等级的话,那么“爱心〞应该是最崇高的一等。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她都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虽然这身份经常被追名逐利的人们所忽略,可它仍不失为一个举世公认的做人标准。
2003年2月于北京稻香园
〔原载于《中华散文》杂志2006年第十二期〕
16.文中画线句说“他的嘴唇微张,好像要说什么〞,请依据上下文语境,模仿“小外甥〞的语气写一段劝说的话。〔2分〕〔注意理由充分,语气恰当。〕
17.作者笔下的“三寸金莲〞有哪些特点?〔2分〕
18.文中的“七十多岁模样的农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4分〕
19.作者为什么在最后一段说“时光无法伤及美德的延续〞,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四〔40分〕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喧嚣〞的常用义为“声音杂乱,不清净〞。面对今天越来越热闹纷乱和骚动不安的社会和人生,很多人认为用它来概括当今世界和当前生活的特点十分恰当。而面对喧嚣,人们的态度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人选择淡然,有人选择逃避,也有人选择融入甚或是享受,还有人……
请以“面对喧嚣〞为题作文。自定立意,自选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一语文参照答案及评分细则
1.D
2.B〔A荒谬C惊世骇俗 D金碧辉煌〕
3.C〔度过:过,指时间,如欢度春节,渡过:本义指“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江河等〞,与水有关,比如渡过难关,远渡重洋;倾泻:大量的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倾注:由上而下地流入,往往后面直接带具体的处所或对象。因而:表示结果,如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水容易泛滥。然而: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在这个语境里鲁迅为了特别“我〞的软弱,用转折语气强化“事事逍遥自在〞和“反成了怨府〞的对比。〕
4.D〔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做,指什么事都干,含贬义,不合语境。 A不经之谈:指荒诞无稽的话。B濠濮间想:比喻超逸悠闲的情趣。C民不堪命:形容人民负担繁重,不能活命。〕
5.D〔A语义重复,“毫无例外地〞与“无不〞重复赘余,应删去。B成分残缺,“那种〞“以……为代价〞等都是定语,缺少中心语。可以在“代价〞的后面加上“的做法〞做这个句子的主语。C句式杂糅,“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应为“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
6.A〔A独特的象征在《荷塘月色》里不典型。〕
7.③⑤①⑥②④〔③是提出中心论点,④中的“综上所述〞说明它是对论点的总结,⑤①⑥②一定是连缀在一起的,①中的“无独有偶〞和“也〞说明美国的做法不是首创,应该在葡萄牙等殖民国家之后,而⑥是对①的补充解释,②中的“而〞说明苏联的解体和欧美国家的繁盛形成对比,照顾④中的“胜负〞。预想:容易出错的可能是将⑥排在②后,但那样的话,语句不流畅,内在逻辑不合理。〕
8.〔1〕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2〕斜阳草树,平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9.C〔数:运数,指命运〕
10.D〔D而:连词,表转折,但是A以:介词,因为/介词,把B与:动词,结交,亲附/介词,和,与C为:被/动词,写。D的第一句有点难度,要联系上文,但通过排除其它几项,也可以找到答案。〕
11.D〔D尺寸:古今义均指客观的长度单位,形容距离短或数量少。A其实:古义:它的实际数目或它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状况B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指人熟悉、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索、推断等。C故事:古义:旧事,成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12.B〔杀了良将李牧的是赵国〕
13.〔1〕〔他们的〕子孙看待国土却不很爱惜,拿它送给别人,如同丢掉小草一般。〔1小句1分〕
〔2〕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以侍奉秦国的诚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重点字词:封:封赏,事:侍奉,礼:礼遇。〕
14.“喧〞或“狎〞,鹊声“喧〞为“喧闹、喧哗〞之意,借喜鹊的鸣叫表达对“日出〞的喜悦。“狎〞是“亲热、游戏〞之意,雨霁天晴,波平如镜,鸥鸟尽情嬉戏〔前面的部分二选一,答出一点即给1分〕。形象地写出了动物在雨洗日照后的山中自由、欢快的情景,〔1分〕。  
〔1分〕。全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强化了艺术感染力〔1分〕。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地“议论〞天阴天晴。风雨不大,但雨后给人凉快惬意的感觉。喜鹊欢唱,鸥鸟嬉戏,明净秀丽的山色真叫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啊〔2分〕!
16.参照答案:“大姨妈,老奶奶要的价钱并不过分,再说她都这么大岁数了〔或做人要有爱心〕,您怎么还跟她讨价还价呢?〞语言通顺,语气恰当〔1分〕,理由充分〔1分〕
17.参照答案:色彩搭配合理、构思巧妙、针线均衡和造型略显夸张。任意答出三点给2分,任意答出两点给1分,只答出一点不给分。
18.参照答案:勤劳〔1分〕,七十多岁琢磨着制作“三寸金莲〞,“用自己年迈的余力换以金钱来补贴家用〞〔1分〕;善良〔1分〕,“以自己的心智和情感凝集而成的作品去面对惨淡的世事和寡情的人〞〔或以“轻松〞美好的心境面对“我〞的百般挑剔和无理还价〕〔1分〕。
19.参照答案:久经世故的成年人经常因忙于功利,俗事缠身而将人类对人性美、人情美的追求和对整个世界的爱心消磨殆尽〔1分〕,可是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属于心灵最崇高等级的“爱心〞,仍不失为一个举世公认的做人标准〔1分〕。 这样写既照顾标题,又点明主旨〔或卒章显志〕〔1分〕,表现了作者关于心灵最高等级——“爱心〞的礼赞〔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