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文学翻译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是由【梅花书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文学翻译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文学翻译课件
教师:秦小红
第一节 文学文体的语言
文学是借语言文字来作雕塑描写的艺术,而语言是文学的重要工具,它与多种事实、生活现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文学文体重要包括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它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不过使用的文学语言却有着共同的基本特点。据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特征重要有如下几种方面: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文学文本语言的基本特征。栩栩如生的人物、优美如画的景色,引人入胜的故事、充盈律动的情感等等,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而这一切都是用语言材料来体现的。杰出的文学家都努力追求语言的形象生动。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说:“在小说中,我们可以这样说,用字与其俏皮,不如对的;与其对的,不如生动……”。概括地说,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是通过语言的手段对人物和事物进行细致的描绘,使人物的形象鲜明、事物的形态突出,具有可视性的效果。
英语语言也同样具有生动的形象性,力图以多种语言手段在读者的脑海中塑造生动鲜明的形象,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效果。例如
He was a lovely boy, clad in skeleton leaves and the juices that ooze out of trees but the most entrancing thing about him was that he had all his first teeth. When he saw she was a grown-up, he gnashed the little pearls at her.
二、丰富的含蓄性
 含蓄性也是文学语言的特征之一。,含蓄就是“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沈祥龙《论词随笔》),即文中不让本意从字面上直接表露出来,而将它蕴含在言辞的深处或所写的形象里,让读者通过思索,透过字面的意义去理解其中的底蕴,使文章富有韵味。含蓄的语言,也可避免语意浅露,使语气委婉而言简意赅。如中国人都是有诸多忌讳的,尤其是对“死”字更是避而不谈。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这样写道:“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山谷回音:‘他刚拜别,他刚拜别……’”中国人民对周总理的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崇高品格十分敬佩,他的去世,使全国人民都非常的悲伤。用“他刚拜别”而不用“他刚去世”,就避免了给中国人民以强烈的刺激,收到委婉曲折的效果。
When they entered, they found hanging upon the wall a splendid portrait of their master as they had last seen him, in all the wonder of his exquisite youth and beauty. Lying on the floor was a dead man, in evening dress, with a knife in his heart. He was withered, wrinkled, and loathsome of visage. It was not till they had examined the rings that they recognized who it was.
三、隐喻的象征性
文学作品中大量采用象征的手法,而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往往牵涉到对文化背景和作者本人的理解。有的象征是处在同一文化、乃至不一样文化中的人们所共同使用的,如红玫瑰代表爱情,过去西方文化中的象征,目前则被许多东方的文化接受了。象征蕴藉隽永,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韵味无穷的感觉。高尔基说:“在象征的下面,可以巧妙地把挖苦和大胆的语言掩盖起来,在象征中可以注入丰富的内容。”如茅盾的《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树的伟岸、正直、力争上游、倔强挺立,来象征北方抗曰军民的坚强不屈、力争上游的精神和意志,能给人以战斗的鼓舞。
四、意合的模糊性
就语篇的衔接而言,假如词与词、句与句之间使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来体现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就是所谓的形合;假如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来体现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就是所谓的。意合有时会导致语篇的语义表面呈模糊状态,使读者对语篇展现的人或物之间的关系有多种理解。在这一点上,汉语尤为突出。下面这首诗是最经典的例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这首诗28个字,前三行9个名词之间没有如限定词、介词、关系词及连词等的形式连接手段,体现的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确,枯藤与老树什么关系,是绕于树干还是垂于树干;昏鸦是落在树上还是在树上回旋。此外,句与句之间也没有任何如连词、照应等衔接手段,各句之间的语义关系留给读者去猜测。但也恰恰是语篇的这种模糊性给了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增长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漂泊在外的思乡愁绪。
英语语言中也常采用象征手法。在《红字》中,象征主义的手法被霍桑体现得淋漓尽致。文中的主人公海丝特、珠儿 、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红字 “A”以及背景海关、监狱、刑台、森林、小溪,都分别有着鲜明的象征意义。
红字“A”更是带有多种象征意义。在小说中,它首先是惩罚的标志。海丝特是由于被认为与丁梅斯代尔通奸而佩戴这个红色的“A”字,由于它是通奸(Adultery)的首字母。另一方面,红字“A”是海丝特在新英格兰孤单的(Alone)生活和真情受到压制的巨大痛苦( Agony)的象征。她与她的父母之间、与她的爱人之间,都是互为陌生人,各自都是互相孤立的岛屿,谁也不能抵达谁的彼岸。红字“A”与海丝特的命运息息有关,她默默忍受着最坏的待遇,把所有心思都用于刺绣和抚养女儿,过着纯洁的生活。她的刺绣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因此人们说“A”字是艺术的标志。她天性善良,在他人需要的时候,总是不遗余力地予以协助,她的同情心和献身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力量,那个鲜红的“A”字又成了“能干(Able)”的代表。海丝特以自已的美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爱 (Admirable),赋予了红字神圣的含义,在人们心目中,它就如同修女胸前的十字架,象征着使徒的行为,象征着天使(Angle),闪烁着非现世的光辉,甚至可以投射到来世的境界去,指导人们前进的方向。
五、鲜明的个性特征   鲜明的语言个性特征,是指在文学写作过程中写作者形成了自已独特的语言风格。一般来说,文学文本是写作者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演绎的物化形式,作为其媒介的语言就不能不带上写作者个性和情感的烙印。并且,成就越高的作家,他的语言的个性特征就越明显,愈独特。例如,李白的诗几乎满眼都是夸张的语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沦州”(《江上吟》)等等,可以随手捻来上百例。夸张,古人称之为“激昂之言”,李白发明性地大量运用,无疑给他的诗篇导致了气势磅礴的个人风格特色,体现了他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豪迈的气概以及激昂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