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2006年6月
《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春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西江月》
要求:五首古诗词均会背诵、默写。同时,要能对诗词的相关句子进行理解〔考试可能会出理解性默写〕。
参照题目:学习册P80第四题。
㈠.《强项令》
⒈解释以下各组词的意思。
因匿主家 及主出行
① 因 ② 行
因格杀之 威不能行一令乎
大言数主之失 流血被面
③ 数 ④ 被
有大麦数斛 唯见布被覆尸
帝令小黄门持之
⑤ 令 ⑥ 臧亡匿死
威不能行一令乎 ⑦ 妻子对哭
⒉指出以下各组虚词的意思或用法。
以刀画地
将何以理天下乎 大言数主之失
①以 宣悉以班诸吏 ②之 欲箠杀之
葬以大夫礼 死乃知之
⒊翻译以下句子。
①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②大言数主之失。
③将何以理天下乎?
④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⒋课文理解。
复述故事情节〔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董宣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课文人物刻画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请分别指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内容。
⒌课外延伸。
从董宣身上,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董宣未通过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参照题目:试卷十五
㈡《包拯》
⒈解释以下各组加点词的意思。
①知天长县 ②第归,杀而鬻之 ③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④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⑤使契丹 ⑥闻者皆惮之 ⑦恶吏苛刻
⑧务敦厚 ⑨平居无私书 ⑩非吾子假设孙
⒉选出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何为割牛舌而有告之 故人、亲党皆绝
A B
愿乞一言而死 何陋之有
以刺疆事耶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
C D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京师为之语曰
⒊翻译以下句子。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
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
不从吾志,非子假设孙也。
⒋课文理解。
课文五段话分别写了什么事例?这又分别表现包拯什么性格特点?
课文五件事,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反面描写?
课文中最能表现包拯性格的两句话是----------,-----------。
⒌课外延伸。
在民间,老百姓都称包拯为----------。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清官?说说他们的事迹。
参照题目:试卷九、十三,学习册p73,04、05年县统考卷。
㈢ 《岳飞》
⒈解释以下加点词的意思。
吴吤素爱人
素 ②飞事亲至孝 ③课将士注坡跳壕
衣素衣而出
④立斩以徇 ⑤凡有所举 ⑥阙一不可
⒉选择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饰名姝遗之 师每休舍
A B
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舍己为人
善以少击众 故所向克捷
C D
立斩以徇 故人、亲党皆绝之
⒊翻译以下句子。-
参见课文P179第三题
⒋课文理解。
课文从哪三方面来写岳飞的品行?
岳家军为什么能赢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声?
岳飞用兵之术“仁、信、智、勇、严〞各表现在哪里?
⒌课外延伸。
从岳飞身上,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你是如何评价岳飞的?
附:历史上的清官
海瑞--历来都把海瑞看作清官的典型。无论依据哪一种标准,海瑞都是当之无愧的清官。在当淳安知县时,海瑞穿的是布袍,吃的是粗米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为母亲祝寿才买二斤肉。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派御史来看他,也只用“鸡黍〞招待。海瑞没有子女,到他死后,人们发现他用的是葛布帐子和破竹箱,比穷书生还不如,丧事还是别人集资为他办的。他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时,疏浚了吴淞江和白河,使百姓得到实惠;打击地主豪强,救抚贫民和受欺压者不遗余力,富家占有的贫民土地都被他夺回发还。正因为如此,海瑞深得民心。他作巡抚仅半年,但百姓听说他调离时,“号泣载途〞,并在家中供上他的画像。海瑞在南京逝世后,载灵柩的船在江上经过时,两岸满是穿着丧服送灵的人,哭着祭奠的人延续到百里以外。总督胡宗宪的儿子经过淳安县时作威作福,海瑞将他扣留,没收了他带的几千两银子,说:“以前胡总督巡视时,命令经过的地方不许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豪华,一定不是胡公子。〞并派人报告胡宗宪。胡宗宪哭笑不得,不能治海瑞的罪,但心里不会不恨。都御史鄢懋卿巡视过县时,海瑞声称县小容不得大人物,招待很差。
施公名施世伦, 当时是有名的清官,人们把他比之于包公,他的事迹在 民间特别是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 《施公案》讲述的是他在侠士黄天霸的协助下 侦破疑难案件,惩治恶霸豪强,救助无辜受 害百姓 的故事。施公的足迹遍及江苏 省:在江都〔今扬州市〕,捉拿佛门败类九黄僧人、七珠姑 姑,擒获恶霸关升; 在天津关,平息了苏州船帮与杭州船帮的打斗;在徐州、宿迁县,收伏张桂兰、 郝其鸾;在沐阳县,捉拿郎如豹;在赣榆县,处决假知县毛志虎;在海州,破落马湖水寨,执水贼之首;在淮安,破何氏妇杀丈夫案、费德功控民女案,杀盗贼余成龙、杀恶霸.
于谦是明朝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监察御使,他很注重廉洁自律。宣德年间,他由河南巡抚调京任兵部侍郎时,河南幕僚劝他:“你不向上司献金玉,就带上点土特产吧!如绢帕、蘑菇、线香之类的。〞于谦听罢仰面大笑,笑罢秉笔赋诗以明志: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诗里行间的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不要让老百姓指戳脊背。从此“两袖清风朝天去〞挂上他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廉洁官员〞的代名词。
于谦为官之廉洁刚正,一生家无私积,是与他青年时代读书写下言志诗《石灰吟》密切关联的: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假设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郑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又是清代著名的诗人,金石、书画家。他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时,为官廉洁,关怀民间疾苦,深为百姓拥戴,有诗为证: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人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况钟,明代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由京外放苏州知府。赴任后惩贪官污吏,平反冤狱,建修学堂,大兴水利,放粮赈灾,关怀黎民疾苦,被苏杭人民称为“况青天〞。正统5年〔公元1440年〕他任职期满回京,临行前写诗与苏州百姓话别,体现了他在老百姓面前的坦坦荡荡,磊落襟怀:
捡点行囊一担轻,
京华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
事事堪持天日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