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1
文档名称:

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上海各区初中语文一模试卷汇总及分类汇编和参考答案.doc

格式:doc   大小:1,567KB   页数:20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上海各区初中语文一模试卷汇总及分类汇编和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海洋里徜徉知识 2025/5/9 文件大小:1.5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上海各区初中语文一模试卷汇总及分类汇编和参考答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上海各区初中语文一模试卷汇总及分类汇编和参考答案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上海各区初中语文一模试卷汇总及分类汇编和参考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2017年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汇总
及分类汇编按题型分类和参考答案
目 录
一、各区试卷
1. 2017年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2
2017年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8
2. 2017年奉贤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9
2017年奉贤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5
3. 2017年宝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16
2017年宝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3
4. 2017年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25
2017年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30
5. 2017年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32
2017年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38
6. 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40
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46
7. 2017年虹口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48
2017年虹口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53
8. 2017年黄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54
2017年黄埔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59
9. 2017年嘉定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61
2017年嘉定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66
10. 2017年金山(长宁)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68
2017年金山(长宁)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73
11. 2017年静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75
2017年静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80
12. 2017年闵行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81
2
2017年闵行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87
13. 2017年青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89
2017年青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95
14. 2017年浦东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97
2017年浦东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04
15. 2017年徐汇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106
2017年徐汇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12
分类汇编
1. 记叙文 113
2. 课内文言文 140
3. 课外文言文 148
4. 默写 156
5. 诗歌鉴赏 160
6. 说明文 165
7. 议论文 174
8. 综合运用 187
9. 作文 200
3
2017年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回看射雕处, 。 《观猎》
2、 ,一点飞鸿影下。 《天净沙·秋》
3、关河梦断何处, 。 《诉衷情》
4、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沙鸥翔集, 。 《岳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水仙子·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6、“晴岚”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7、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2分)

B.“芰荷丛”营造了淡淡的秋之意。

,直抒胸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文中“醉翁”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0、从“ ”一句可见作者不胜酒力,但其将“ ”寄托在酒中,表明其“乐”中带有淡淡的忧思。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3分)
仕数不遇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①,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②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注】①遇:获得机会。 ②武力:指武艺、兵法。
4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吾更为武 ( ) (2)武主又亡( )
12、翻译画线句。
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2分)
13、几位君主分别喜欢任用的是 、 、 (用自己的话按序回答)(3分)
14、周人仕数不遇表面看上去是生不逢时,但其根本原因是 。(3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9分)
①“清懿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棠樾村西。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专为鲍氏家族中的女性而建,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女祠。整座祠堂呈坐南朝北布局,与坐北朝南的男祠“敦本堂”相对而建,传达出“阴阳相对,两两相谐”的思想。
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祠堂大门的八字墙砖雕,堪称徽州砖雕艺术的精品。
③清懿堂八字墙的雕刻题材十分丰富,整幅砖墙通过象征性的图案装饰,诠释出清懿堂建筑的文化内涵。墙的下部设计为石质的须弥座,上部则为一对呈“八”字分开的砖雕花墙。从墙体的装饰看,墙体的边框采用了锦纹的纹饰,表达出“ (1) ”的含义,寓意吉利绵长;上下角则雕刻如意纹,线条优美,空间处理恰当,表达出一种吉祥的寓意,寄托了徽州女性对远离家乡亲人的一种美好祝愿与牵挂;画面的中部采用了一些富含寓意的图案花纹,如“金枝玉叶”,象征女性尊贵身份,它以铜钱和树叶作为两边对称的装饰花纹。“金枝玉叶”的中间刻有一只小牛,低身匍匐于母牛身躯之下,画面诠释了“跪拜母恩”的典故,体现妇女哺育后代的伟大,更是在教化后人“ (2) ”的道理。旁侧的“蝴蝶南瓜图”上刻有翩翩欲飞的蝴蝶,围绕在南瓜的两侧,既展现出女性的柔美,又暗示出“ (3) ”的内涵。
④明末清初,徽州本土的新安画派崛起,深深影响了徽州以后的艺术发展,八字墙的画面就受到当时新安画派的影响,这些图案突破了传统的强调对称和变形的技法,使得画面的构图和布局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如同一幅生动传神的传统花鸟画。
⑤徽州人排斥单数、凡事讲求双数的传统观念,他们认为对称代表了均衡,即平静祥和;偶数代表庄严、平衡、和谐的美感。所以特别是在作为宗法制度的载体而存在的祠堂中,这一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⑥从另一方面看,虽然对称有着和谐的感觉,但过多的严谨布局往往也会带给人们呆板和单调之感,于是工匠们在这一布局中又追索出适度变化的设计手法。
⑦在清懿堂砖雕中,工匠们适当地在稳定中求变化,在变化中寻求形式的和谐统一。他们将整个画面分解成一个个相对封闭和开放的图案,以封闭的主题图案来展现清懿堂要传达给人们的典故和教化,而利用植物蔓藤作为开放的图案,不仅协调中和画面的单调之感,而且线条曲折蜿蜒,尽显女性柔美的特点。刚硬的直线边框与柔和的曲线、曲面相互结合,造型上形成大小、方圆的对比,雕刻技法上又有深浅、疏密、繁简的变化,成就了这一精美绝伦的砖雕作品。
15、在第③段空格处选填合适的内容:(1) (2) (3) (3分)
A、多子多福 B、富贵不断头 C、百善孝为先
5
16、第⑥段划线句中“这一布局”指代的是 (3分)
17、从全文看,清懿堂砖雕堪称徽州砖雕艺术的精品,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6分)
(1)
(2)
18、根据说明内容给文章选定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3分)
A、清懿堂 B、精美绝伦的徽州砖雕 C、清懿堂八字墙砖雕 D、徽州艺术之绝
19、第①段不宜删除,请说明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1分)
阳 春 面
梁晓声
①早年的五角场杂货店旁,还有一家小面馆,卖面、馄饨、包子。
②它的服务对象显然是底层大众。可当年的底层大众,几乎每一分钱都算计着花。但凡能赶回家去吃饭,便不太肯将钱花在饭店里,不管那店所挣的利润其实有多么薄。
③店里一向冷冷清清。
④我进去过两次。第一次,吃了两碗面;第二次,一碗。
⑤第一次是因为我一大早空腹赶往第二军医大学的医院去验血。十点多钟徒步回来,已是饥肠碌碌。回到学校,吃中饭还有一个多小时;便身不由己地进入了店里。
⑥我是那时候出现在店里的唯一顾客。
⑦服务员是一位我应该叫大嫂的女子,她很诧异于我的出现。我言明原因,她说也只能为我做一碗“阳春面”。她说有两种价格的——一种8分一碗,只放雪菜;另一种1角2分一碗,加肉末儿。我毫不犹豫地说就来8分一碗的吧。依我想来,仅因一点儿肉末的有无,多花半碗面的钱,太奢侈。那毕竟是一个不少人啊恩辛辛苦苦上一个月的班才挣二十几元的年代。
⑧我并没坐下,站在灶间的窗口旁,看着她为我做一碗“阳春面”。我成了复旦学子以后,才知道上海人将这种面条叫“阳春面”。为什么叫“阳春面”,至今也不清楚,却欣赏那一种叫法。正如我不嗜酒,却欣赏“竹叶青”这个酒名一样。“阳春面”和“竹叶青”一样不乏诗意呢。
⑨那位我该叫大嫂的女子,片刻为我煮熟一碗面,再在另一锅清水里焯一遍。这样,捞在碗里的面条看去格外白皙。另一锅的清水,也是专为我那一碗面烧开的。之后,才往碗里兑了汤加了雪菜。那汤,也很清。
⑩在她为我煮面时,我问了她几句:她告诉我她每月工资24元,她每天自己带糙米饭和下饭菜。她如果吃店里的一碗面条,也是要付钱的。倘偷偷摸摸,将被视为和贪污行为一样可耻。
⑪转眼间我已将面条吃得精光,汤也喝得精光,连道好吃。她伏在窗口,看着我笑笑,竟说:“是吗?我在店里工作几年了,还没吃过一碗店里的面。”
6
⑫我也不禁注目着她,腹空依旧,脱口说出一句话是:“再来一碗……”她的身影就从窗口消失了。我立刻又说:“不了,太给你添麻烦了。”“不麻烦,一会儿就好。”——窗口里传出她温软的话语。
⑬那第二碗面,我吃得从容了些,越发觉出面条的筋道,和汤味的鲜淳。我那么说,她就笑了,说那汤,只不过是少许的鸡汤加入大量的水,再放几只海蛤煮煮……
⑭毕业前,我最后一次去五角场,又在那面食店吃了一碗“阳春面”。已不复由于饿,而是特意与上海作别。那碗“阳春面”,便吃出依依不舍来。毕竟,五角场是我在复旦时最常去的地方。那汤,也更觉其鲜淳了。
⑮她说,她长了4元工资,每月挣28元了。她脸上那知足的笑,给我留下极深极深的记忆……
⑯面食店的大嫂也罢,那几位丈夫在城里做“长期临时工”的农家女子也罢,我从她们身上,看到了上海底层人的一种“任凭的本分”。即无论时代这样或者那样,他们和她们,都可能淡定地守望着自己的生活。那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某种民间哲学。
⑰也许,以今人的眼看来,会曰之为“愚”。
⑱而我,内心却保持着长久的敬意,依我看来,民间之原则有无,怎样,亦决定,甚而更决定一个国家的性情。是的,我认为国家也是有性情的……
(有删改)
20、第⑤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
21、对第⑥段画线句分析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我”饥饿难忍,没有选择。


“我”的热情款待。
22、第⑨段画线句如改为“往碗里兑了汤加了雪菜”,哪个表达效果好?说明理由。(4分)


23、第⑯段中说“我看到了上海底层人的一种‘任凭的本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面馆服务员有着“任凭的本分”在全文中的具体表现:(6分)
(1)
(2)
(3)
24、联系全文,说说第⑱段传递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6分)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面“小语”和“明明”的对话,完成第25—26题(10分)
小语:最近在网上风行一时的“蓝瘦香菇”什么意思?
明明:就是“难受,想哭”。你怎么连这也不知道。因为一位南方口音的小伙子把“难受,想哭”发音成了“蓝瘦,香菇”,就在网络上得到了病毒式传播。
小语:如今的网络流行语, 25 。
7
明明:我们可以试着对比一下古人的表达和当下的网络流行语。
小语: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 26(1) ”“ 26(2) ”。
明明: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
小语:古人形容人难看可以用“东施效颦”“獐头鼠目”。
明明:我们只会说“矮穷矬”“颜值低”。
小语: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明明:我们只会用“蓝瘦香菇”……
小语摇头道: 26(3)
25、下列符合“小语”在对话语境下表达的一项是 (3分)
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马首是瞻。
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捧腹大笑。
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茅塞顿开。
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莫名其妙。
26、联系语境,在26(1)、26(2)、26(3)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1)可填成语: (2分)
(2)可填成语: (2分)
(3)小语摇头道: (3分)
四、写作(60分)
27、题目:再现那一幕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8
2017年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默写(15分) 
1.千里暮云平2.轻烟老树寒鸦3.尘暗旧貂裘4.入则无法家拂士5.锦鳞游泳 
6.晴天空中仿佛笼罩着烟雾(2分) 
7. A(2分) 8.欧阳修(2分) 
9.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紧靠在泉边的,就是醉翁亭。(3分  得分点:翼然、临、判断句式) 
10.饮少辄醉      山水之乐(各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2分) 
11.(1)更改(2) 去世(各2分,如有错别字扣分) 
12.我为自己年老了失去机会而伤心,所以哭了啊。(2分 ) 
13.老年人、学武之人、年轻人(3分) 
14.随时逢迎,丢失自我(3分) 15.BCA(3分) 
16.对称的布局(3分   如答:严谨的布局,得1分) 
17.(1)清懿堂八字墙雕刻题材十分丰富,诠释出建筑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3分)
(2)八字墙画面的构图和布局具有很强的艺术性(3分) 18.C(3分) 
该段介绍了清懿堂的地理位置及历史地位,重点突出其专为女性而建的历史价值(此段说明内容2分),后文所介绍的砖雕的雕刻题材与画面构图均与该段相照应(1分),表现出对女性的尊重(1分),以此突出本文的说明中心。(共4分) 
20.碌、辘(2分) 21.B(3分) 
22.原句表达效果好。原句一个“才”与前一动作构成承接关系(与前句的关系1分),强调面馆服务员严格有序地按着步骤煮面,体现了她工作的严谨和耐心(表达效果2分)。改句语气弱化了,未能很好地表达“我”那时的心理感受(比较1分)。(共4分) 
23.(1)耐心和善地对待顾客,严格有序地煮面(2分)(2)每天自己带糙米饭和下饭菜,从没吃过店里一碗面(2分)(3)涨了4元工资,充溢着知足感(2分) 
24.(1)对底层人淡定地守望着自己的生活、踏实而知足的生活态度,作者心怀赞赏和敬意。(3分,作者情感1分,情感指向的内容2分)(2)期待当今的国之民众也拥有对生活的坚毅和从容(2分),以体现民族应有的心态和性情(1分)。 (共3分) 
25.D(3分) 
26.(1)(2)例:貌比潘安 玉树临风 顾盼神飞 闭月羞花(各2分)
(3)例:我也“蓝瘦香菇”;语汇太匮乏了(3分)
9
2016学年奉贤区调研测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一、文言文(38分)
(一)默写(15分)
1、不见去年人, 。(《生查子 元夕》)
2、 ,雪尽马蹄轻。(《关猎》)
3、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
4、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5、挥手自兹去, 。(《送友人》)
(二)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第6——7题。(4分)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以上两首诗(曲),都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2分)
7、下列对两首诗(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都借用所见之景来抒发情感。 B、都是作者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
C、都描写了荒凉萧瑟的秋季景象。 D、都刻画了作者归乡途中的心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登泰山记(节选)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8、本文作者是清朝________派古文家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极天云一线异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风........皆云满漫”用风雪交加、云雾弥漫创造了日出前的环境和气势。
B、文中“若摴蒱”、“若偻”以小喻大,突出了泰山的雄伟。
C、作者“回视日观以西峰”的视角是由进向远的平视。
D、整段文字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11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而不悛②。其子仅有是儿,,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四。其子无如之何五。
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注释】榎(jiǎ)楚:灌木的名字,古代常用来做为刑具,这里指用木条或棍棒抽打。②悛,quān,悔改。
③抟: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 ④褫:chǐ :剥夺。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 ) (2)使跪雪中( )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吾为若教子不善邪
A、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 B、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不好吗?
C、我替你教训儿子的不好! C、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的不好!
在教育孙子一事中,面对儿子的言行,艾子的神情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4分)
“________”——“________”——笑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
低调也是一种智慧
①第二届中华艺文颁奖典礼,于2014年新年之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诺贝尔文学获奖者莫言亦榜上有名。莫言领奖时无不感慨地说:“今后要做的就是好好写作,低调做人,争取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②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圆了所有中国人几个世纪的“诺奖梦”。但让人可歌可敬的是莫言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恣意轻狂,目中无人,相反他还一直保持着他一贯的做人处事风格——低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正是这低调成就了莫言。而这样成功,让人不得不叹服,低调亦是一种智慧。
③低调是为人处世的积极姿态与超然心态。低调如身故幽兰。时时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____________________;低调如秋日落叶,轻轻地盘旋最终滋养了树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懂得低调。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生活使人们变得张牙舞爪、张扬个性失去了那淡泊的本心。追逐名利、标榜张扬的狂热追求,也使人们不能真正静下心来取思考研究,最终心态浮躁无所事事。
④低调不是懦弱,而是自信的表现,张扬不是智慧的化身,而是失败的前提。战国时期,庞涓自恃有才,张扬跋扈,不把被其废掉的孙膑放在眼里,总想和其一较高下。相反地,虽然才高八斗,精通谋略的孙膑,却总是放眼未来,不欲与人争锋。最终自恃过高的庞涓落得身首异处的可女巫之地可悲下场。是庞涓的才能无用武之地吗?不!而是他一项自命聪颖,不知收敛,不知低调做人可为生命积聚更多正能量,反而成了反面教材,成了天下的笑柄。由此可见,低调还是智者韬光养晦的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