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新兴旅游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是由【业精于勤】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新兴旅游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十章 新兴旅游
第一节 替代性旅游与生态旅游
一、替代性旅游
1.替代性旅游的来源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认为旅游是一种理想的活动,旅游对目的地几乎没有负面影响。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众旅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被不停证实,研究者提出需要一种对社会和环境更负责任的旅游形式来替代大众旅游。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产生了“替代性旅游”的说法。
克里彭多夫指出,替代性旅游的理念是:要保证旅游政策不再只重视经济层面和技术层面,要使其更关注原始环境的保护和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保障。
然而替代性旅游只是一种统称,它包含了适度旅游、生态旅游、软旅游、负责任的旅游、人性化旅游、有节制的旅游、小规模旅游、村舍旅游、绿色旅游等一系列有别于老式大众旅游的替代形式。
2.替代性旅游的概念
替代性旅游( Alternative Tourism)也被称为选择性旅游,或非大众旅游,这是相对于老式的大众旅游而提出的概念。
替代性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可替代老式大众旅游的旅游模式,这种旅游模式可以保证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社会和自然环境不导致破坏性的影响,可以增进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之间的平等互惠关系,维护当地居民的利益和增进当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替代性旅游的特点:
1)人流较少,限制旅游人数,避免给目的地环境带来压力;
2)活动形式多样化,灵活性强;
3)选择游客密度小的特色旅游目的地,以便于旅游者充足亲近目的地和体验当地的特色;
4)强调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意识;
5)积极推进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接触和沟通;
6)旅游产品价格相对较高,给旅游目的地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3.替代性旅游与大众旅游的对比
大众旅游,首先是指旅游活动参与者的范围已扩展到一般的劳动大众。大众旅游的此外一层含意则是现代旅游活动开始形成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并且形成广大民众中占支配地位的旅游形式。所谓大众型,重要是指旅游者在旅行社的组织和安排下,借助各类旅游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按照规定的时间、线路和活动的内容,有计划的完毕全程旅游活动。
韦弗等从市场、吸引物、住宿设施、经济状况、管制等方面比较了作为理想类型的替代性旅游与大众旅游(详见下表)。
4.替代性旅游的益处
德诺伊(1981)指出,替代性旅游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益处:
(1)对个人或家庭的益处:旅游者寄宿于当地居民家中不仅能给当地家庭带来直接受入,并且有助于当地家庭掌握一定的管理技能;
(2)对当地小区的益处:替代性旅游能给当地小区组员带来直接受入,在提高住宿原则的同步避免大规模开发公共基础设施的支出;
(3)对东道国的益处:替代性旅游有助于避免旅游收入漏损,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尚有助于保护当地老式;
(4)对已经工业化的客源国的益处:替代性旅游对于花费谨慎或但愿深入接触目的地居民的旅游者来说是理想的选择;
(5)对国际关系的益处:替代性旅游能增进国际间—区域间—不一样文化间的互相理解。
5.替代性旅游的弊端
(1)常常将以欧洲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强加于欠发达国家;
(2)潜在的势力角色将控制既有的小区精英(指在小区里拥有特权的当地人);
(3)中等的经济返回率;
(4)它的经济规模使经营者难以实行复杂的可持续性操作;
(5)培养了东道主与游客之间一种更类似于侵入性质的接触;
(6)感觉这一活动只适合精英旅游者;
(7)替代性旅游充当了大众旅游的先锋。
大众旅游和替代性旅游各有利弊,在旅游实践中应根据目的地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旅游形式。
二、生态旅游
1.生态旅游的概念
最新定义: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重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友好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用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KN)尤其顾问謝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初次提出。十几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0%,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的出现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旅游业迅速发展背景下旅游研究者生态意识的集体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