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旋转木马诗歌(共篇) 】是由【森森】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旋转木马诗歌(共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旋转木马诗歌(共篇)
篇1:旋转木马诗歌
旋转木马诗歌
盒子里的晚礼服
是我最钟爱的'纯白色
手捧着一双水晶鞋
期待那一场晚宴
夜幕里的旋转木马
坐落在柔和的光束里
像一座华丽的城堡
隔岸,草木静谧
银河,星光璀璨
而我,就像一个等待南瓜车的灰姑娘
做着那年那月的童话梦
可是没有王子
捡到我遗落的水晶鞋
那场城堡里的盛宴
没有开始,就已经别离
就好像那座属于公主的城堡
那个幸福与时光并存的旋转木马
从来就是
我到不了的幸福
谁能听懂我的语言呢
音乐不要停
让我做完这场梦
我想微笑着离场
可是我早已
忘了起点
也忘了终点
篇2:旋转木马的诗歌
——诗人的梦
很久很久以前
木马给了我一个神话
无论身在何处
骑上它
就可以浪迹天涯
三月的春风
轻抚我敏感的神经
而远方
有一位美丽的公主
正坐在
那座精致的宫殿上
等我
湮没了我的痴情
滚滚的的骑兵
纷纷涌来
我轻饮了一杯兰陵美酒
木马旋转
我升上了高空
只留下
士兵徒劳的呐喊
国王发青的脸
蜷身于自己的王国
倦怠侵蚀了我
枯燥侵蚀了我
于是骑上木马
再度出发
谁知惊喜的发现
梦中的女神
依然在执着的等我
于是
我毅然跨上木马
带她回家
骑上木马
让快乐出发
相伴凌空的飞鸟
穿梭天边的云霞
看人间
柳绿花红
江山如画
篇3:旋转木马读书笔记
《旋转木马》这本书讲述的是优雅的绅士巴兹尔与身份卑微的酒吧女珍妮未婚先孕的故事,所有人都不看好这段阶级差异如此大的婚姻。巴兹尔却勇敢的承担起责任在众人的质疑声中而结婚。婚后两人因为家庭背景、三观、性格、生活观念等差异,两人逐渐成为一个房子下的陌生人。珍妮一直很卑微又固执的爱着巴兹尔,当俩人的孩子夭折后,猜疑、嫉妒、害怕巴兹尔离开的恐惧占满了她的生活。最后当珍妮知道巴兹尔心里一直挂念的是莫里太太时,绝望的跳桥自杀了。
看完这本书心里很是感概,里面的故事情节与生活中人与事太相像了。为了凸显所谓的责任心,盲目的承担责任在当下可能会大放异彩,而缺少深度思考做出的决定,最后的结果往往让人伤感,还不如当下选择明智的方式。倘若巴兹儿认真看待与珍妮的感情,不盲目的结婚,或许最后的珍妮就不会选择自杀。有时候,看起来不是无关重要的一步,试试这个试试那个,也不知道错误是无可挽回的,当深陷泥泞时,以为还能够清空棋盘,重新开始。“但生活是一盘总要有人被打败的棋局。死神坐在棋盘的另一边,对你的每一步棋,它都有相应的对攻步法,能够挡开你所有精心策划的方案。
一线城市上了25岁的年轻男女,难免有矛盾的心理,既怕回家被逼婚或者相亲,心里又多少有点恨嫁的期望。老家好多地方还有相亲见面只要不讨厌,3天就订婚的习俗。过了25岁难免心里会焦灼未来的婚姻,双方对上眼先订婚也不是坏事。匆匆忙忙把婚结了,终于完成了人生中的大事。直到婚后发现生活一地鸡毛才认识到婚前双方的了解是多么重要,然后双方心理都充满怨恨,恨不得回到单身的状态。没有认真思考过或者人云亦云的做出自己的决定,往往最后受伤的是自己,而这个痛苦却只能自己承受,谁都无法去分担。
巴兹尔与珍妮的孩子夭折后,促使他们婚姻成功的联系彻底断了,珍妮陷入了无限的恐惧。出身卑微的珍妮害怕巴兹尔离开她,看到任何一个光鲜漂亮的女人都充满了仇视,见不得巴兹尔与任何陌生女人有交谈。自卑、害怕、恐惧的自我情绪无限的`漫入珍妮的头中,开始悄悄的跟踪巴兹尔,偷看信件,问每日的出行在外所见的人和事,恨不得时刻把巴兹尔牢牢的套在身边,留在看得到的地方。珍妮拴的越紧,巴兹尔越想逃离。
如果爱一个人,需要爱的提心吊胆,最后满目苍夷变的形容枯槁可怕,这样的感情何必再坚持呢?珍妮之所以变成一个极度的控制狂,真正的问题来源于内心的自卑和不安,当孩子夭折最后的筹码也没了,内心缺乏极度的安全感。时常听到说他/她给不了我安全感,如果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强大到自己足够给自己安全感呢?
年少时,我们的心中或多或少的悄悄暗恋过那个打的一手好篮球的白衣少年,也悄悄喜欢过一头长黑发的姑娘。纵使心中无限柔情,总觉的自己配不上那么干净漂亮的他/她。时光荏苒,当我们真的长大有勇气面对这份情愫时,早已时过境迁人生变幻。后悔害怕自己没有勇气踏出那一步,都被我们心底的自卑与害怕给设限了。如果当初真的勇敢一点,会不会少了一些今天的遗憾?还会不会有老狼的《同桌的你》呢?
如今,90后的我们也逐渐被称作叔叔阿姨的越来越多,也开始想尽各种办法来脱单,完成人生的大事。一个人已经孤独的走过了这些年,未来的岁月里能够多一个人陪伴在我们身边不分开自然是极度幸福的。我相信选择两个人的生活一定是因为比一个人生活的更美好才会在一起。
人生无法从来,纵使过往我们有多少的遗憾或者错误,都是昨天。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对待事情能够多一份思考,少一分固执己见。多一分沉淀,少一分浮躁。平凡的我们每天都在反复不停的做选择,有生活上的、职业上的、婚姻上等等的各种问题,只要最后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坦诚的遵从我们的内心,就没有什么可回头看的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篇4:旋转木马读书笔记
《旋转木马》是毛姆的一部长篇小说,核心人物是一位有个性的上层女性——莱依小姐,原本只依靠一点点年金生活,后来因为其特立独行不奉承不阿谀的直率个性赢得了其一个富有远房亲戚的青睐,并继承其大部分家产,从而真正成为了一个衣食无忧的单身贵族,说她单身贵族是因为其终身践行其不结婚的原则,说她是真正的单身贵族是因为她的资产丰厚。
围绕着莱依小姐,有几对恋人。
一个是年轻贵族男子巴兹尔,爱上了一个咖啡馆的善良漂亮的服务员,并因为对方怀孕而与其奉子成婚。但婚后两人之间差异巨大,且孩子出生时即为死婴,导致联系两人的纽带破裂,因此双方的裂痕越来越大,最终这位善良漂亮的服务员受不了内心的煎熬而自杀,巴兹尔最后与其同处贵族圈且有共同语言的莫里太太结婚。
一个是莱依小姐的亲戚,它是牧师的女儿,是个老处女,一直是牧师的得力助手,偶然的一天,与一个年轻俊俏,热爱读诗写诗的男子相爱,但不幸的是,这位有肺结核遗传家族史的男子也感染了肺结核。在生病期间,他们结婚并且得到了莱依小姐的资助,周游了欧洲一些地方,并最终回到了家乡。在那里,牧师的女儿陪着男孩度过了生命最后的美好时光,共享了短暂婚姻的甜蜜。
一个是与巴兹尔同龄的男青年,在其一丝不苟处心积虑向上爬的母亲的教导下,成了一名道貌岸然的无耻之徒,私下里做贵妇的情夫,生活十分腐化。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一个演戏剧的成熟女子,反倒改邪归正,与其一起经营事业和婚姻。而那位贵妇,也逐步看清了这位浪荡子的嘴脸,最终回归了家庭。
这个三重奏的故事,对讲故事高手毛姆来说,可谓是不在话下。但这个故事也反应出毛姆在创作本书时对婚姻的看法。
对于个体来讲,最好的状态是保持独身,终身不陷入婚姻的泥沼,类似于一种柏拉图式的婚姻状态。比如莱依小姐,终身未婚,但却与一位医生职业的男子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话题。对于有着贵族称号的人来说,衣食无忧,但最好还是与贵族圈内的人交往和通婚。而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最好还是不要痴心妄想,跨越阶层通婚,因为没有共同生活经历的婚姻只会拖累生活本身。
这就是《旋转木马》这本书的浓缩。《庄子》里有一句话:“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相遇以沫固然温暖人心,但远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惬意自在。毛姆的意见与此相同吧。但芸芸众生,又有几人能放得下,能逃得出?
旋转木马,转啊转。看起来是在天堂中飞翔,感觉十分美妙,但事实情况却是无论怎么转,怎么飞,都永远追不上。只能是送出一句心灵鸡汤,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暖相待。
篇5:旋转木马读书笔记
读完了毛姆的《旋转木马》,心中未起波澜,这也许是一个35岁经历颇丰的女人应该有的反应。这篇小说刻画了3种婚姻的桎梏,每对恋人都经历了苦难的洗礼最终获得幸福。
最典型的莫过于莫里和巴瑟尔。巴瑟尔因为肉体的欲望娶了珍妮并有了孩子,但随着孩子的流产,珍妮陷入了对巴瑟尔的猜忌中,狭隘、自私,最终自取灭亡,未知世界真相的无知女人一般都会在某个点里钻牛角尖,不以贫穷或富有而转移。没有谁能理性的对待出轨,精神出轨尤甚,只不过珍妮和莫里,一个在城内,一个在城外,一个先来一个后到。假设巴瑟尔先娶了莫里,届时珍妮的出现极有可能使巴瑟尔放弃无聊和小姐做派的莫里,而选择美艳和单纯的珍妮。书中对巴瑟尔恐惧而忏悔的描写让读者忽略了一些真相,巴瑟尔深藏的自私可能连他自己都不明白、不知道,就像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玫瑰本来生而美丽,却因缪爱而殊途。
贝拉和赫伯特那根本不是爱。赫伯特有天才的外表,却没有天才的资质,他带给贝拉美好的幻象,让这个老女人受宠若惊,让她感受从未见过的男孩们肉体的年轻与浪漫。刨除赫伯特的死,这转瞬即逝的时间并不能把对外表的迷恋称之为爱;如果加上赫伯特的死,牧师和他的女儿贝拉也可能只是对将死之人的怜悯。如果四维空间的时间轴只有那么可怜的一点点,其余的维度并不能延展;又或者套用统计学的计算,样本量太少,结论又如何真实。
格雷丝和保罗是难能可贵的一对。现实中格蕾丝不少,但保罗未必有,我想保罗这类人已经随着人类发展而绝迹了。保罗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条不紊、克己值守、刚正不阿,真正的道德卫士,这源于他的贵族姓氏,这让他养成了捍卫家族声誉的使命感,但书中描写的他原谅格蕾丝的桥段却太不真实,一个捍卫家族荣誉的人,一个道德卫士,一板一眼的无趣的人又怎么会轻易原谅自己的女人出轨。试问现实中我们看到或听说的种种真实事件、新闻,包括我们自己,现实中的保罗们真的存在吗?所以这对爱人最后的结尾,我还是把它当个案去分析。我相信毛姆对格蕾丝的设计,她是一个极富魅力的女人,热情泗溢,现实中确实有这种女人,可能是交际花类型的人物,而对于保罗这种呆板的人来说,这种女人正好弥补了他的无趣,再加上保罗出身名门,从小被爱衣食无忧,地主家的傻儿子其实很单纯,他爱上格蕾丝并且专一不减,这也很符合现实。也许保罗已经把爱升华到了人类最高境界,或者他就是迷恋格蕾丝,非她不可,甚至违反了他心中的道德标准,这是作者的自由,而并非真相。
这3种婚姻在现实中很具有代表性,我读完后也会审问自己,如果我是珍妮,如果我是巴瑟尔,如果我是格蕾丝,如果我是贝拉,我该怎么办。如果我遇到爱人背叛,或者我自己在婚内遇到另一个喜欢的人,我会怎么办?这两种情况非常普遍,也一直困扰我们,看到毛姆的描写,尤其是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正是这些真实的描写,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里,当我和书中人物心灵共鸣的时候,我想我们是否能引发一些思辨,不是对作品的用词造句指手画脚,而是对内容本身,对文字所表达的意义来思考。
如果我是巴瑟尔,在婚内遇到了喜欢的人,我不会任由欲望奔驰,因为少点自私,可能你想的就不仅仅是自己,世界哪有什么爱的死去活来,那都是些执着的人对爱的臆想,我们要的`是温暖浪漫的感觉,而不是跟着人走,让我们迷恋的人很多,但温暖的家只有一个,不是吗。
如果我是珍妮,遇到自己的爱人出轨,我想我会微笑的祝福他,并且如果他忏悔我还能原谅他,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克制,都能珍惜幸福感,要允许这个世界多元化存在,他的走或者留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幸福感是否还在,如果还在,那么出轨又怎么不能原谅呢?
书中的痛苦和纠结让我这个看书的人可以好好的审视自己,虽然情节的编排有一些不真实的地方,但我们还是要摘取对自己有益的思考,当我遇到同样的桥段,我是否能让幸福填满心灵而让痛苦不再侵袭。
对书中的智者莱依最后的拈花微笑我不敢苟同,一切皆是美,包括人类的脆弱和所有因此而种下的恶果,这像极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真理即全部。这句话忽略了人的选择,我们的每一步选择会像蝴蝶效应一样对结果产生影响,所以不要逃避自己的脆弱,也不能轻视脆弱带来的后果,我并不想年老时像莱依那样对一切都孔乙己似的包容,我不想为我的脆弱找借口,痛苦就是痛苦,幸福就是幸福,它是我们选择的结果,因为当初你的另一种选择得到的是幸福,只不过你没有这么做,你轻而易举的强迫症似的按下了通往痛苦的红色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