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春节风俗作文集锦15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春节风俗作文集锦15篇.docx

上传人:毛毛雨 2025/5/12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春节风俗作文集锦15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春节风俗作文集锦15篇 】是由【毛毛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春节风俗作文集锦1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春节风俗作文集锦15篇
春节风俗作文集锦15篇 篇1
又是一年春节,我就用笔来记录下春节的前后,去体验、去享受这美好节日带来的快乐。
莆田的春节,是庄重的。在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都摆上一大桌供品,祈祷一家人在新一年里万事如意。干完这些后,每家每户放鞭炮,趴在窗上看着火花中的街道,还真别有一番风味。
莆田的春节,是热闹的。大年三十晚上,先是一道丰盛的年夜饭。吃晚饭后,便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发压岁钱。当那一个个鼓鼓的红包赛到手中的时候。有些小孩,道声谢,一溜烟似的跑到一边数钱去。也有些懂事的小孩把钱交由大人保管。八点时,看春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如果说大年三十的晚饭是味觉上的年夜饭,那么春晚就是视觉上的年夜饭。快到十二点时,真正的高潮来,不知是哪家开个头,不到两分钟,整条街便“噼里啪啦”热闹好一阵。邻里间说上几句吉祥话,我们小孩子便拿上几根烟花在空中挥舞,画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热闹程度不亚于往年。
莆田的春节,是欢快的。初一要“游春”。我们今年的目的地就是九华山、南少林。虽然天气十分炎热,但正好点燃我们的热情。穿梭在九华山茂盛的丛林中,心情愉悦;置身于南少林雄伟的主殿前,心潮澎湃。
莆田的春节,是辛苦的。初二上壶公山烧香。由于我们去时已晚,所以车子开上山不到一半就被堵得动弹不得,只好弃车而行。好不容易上山,望着那排得像长龙一样的队伍,我不禁有些忧郁:“天!这么多人,要排到什么时候啊!”但最后还是不得不排队。当站在队尾,我终于才意识到,什么叫“龙的传人”。
莆田的春节,是多味的。但不管怎么说,我们永远爱我们的家乡,爱它那纯朴的民俗!
春节风俗作文集锦15篇 篇2
过年时,你吃过”钱“饺吗?哦!也许你还不知道”钱“饺是什么东西,就是包着钱的饺子。我家过年时就包这种饺子,现在想起这个饺子,我还垂涎三尺呢。不过并不是饺子的鲜美,而是可以吃到钱,并且可以体会到那种喜悦的心情。下面我就给你讲一下我们过年吃”钱“饺的事情吧!
对了,你知道过年吃”钱“饺的寓意吗?如果吃到包着钱的饺子,表示新的一年里大人鸿运当头,小孩子更聪明,所以过年时才会包”钱“饺。
大年初一的早上,随着一团团白色的热烟飘在空中,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已经盛出来了。饺子端到桌子上,我和爸爸就各抢一碗。我们一口吃掉一个饺子,仔细嚼着,生怕把钱币吞进肚子。我叹了一口气:”唉,怎么没有钱呀。“正当我准备问爸爸的收获怎么样时,发现爸爸的脸上带着得意的微笑看着我,手里举着一个带着几粒饺子馅的一元硬币。哇!竟然第一个饺子就吃到了钱,并且还是这次一角、五角和一元”钱“饺中最大面值的,太幸运了!
既然爸爸第一个就吃到了,那我吃着钱的机会也绝对不会小。于是,我飞快地吃着。可是我一连吃了五个也没有见到钱的影儿,这时我的舌头都烫麻了。我的运气怎么那么差啊!忽然我脑中灵光一闪,我要智取!饺子是软的,硬币是硬的,所以我可以用筷子扎一扎嘛!嘿嘿,我可真聪明啊!便拿起筷子一个一个地扎起来,碗里只剩下两个完整的饺子了,可是筷子还没有碰到硬币。看着一碗千疮百孔的饺子,我有些失落,但是也要坚持扎下去。筷子穿透饺子的第一层皮,碰到了硬硬的东西,哈哈,皇天不负聪明人,我终于”吃“到了一个”钱“饺,虽然是个五角的,但我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呼小叫的宣扬,……
这是我吃”钱“饺的春节习俗趣事,你也来与我分享一下吧!
春节风俗作文集锦15篇 篇3
我的家乡在温州文成,这里有着与众不同的习俗。
“啪啪啪!轰轰轰!”又开始放鞭炮了。我心想:这才几点呀就开始放,真惹人烦!我把被子盖到头上,继续睡大觉,以养足精神。
八点的时候,爸爸在我耳边轻声说:“今年祭祖也带你去,快起来!”听到这句话,我欣喜若狂,立刻掀开被子,穿上衣服,套上裤子,直奔卫生间开始洗漱。洗完后,我和一群大人们开始出发去祭祖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这里黑漆漆的,只能依靠亮光看清楚一点点,四周都是砖瓦砌成的墙。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放鞭炮,正当我拿着一卷鞭炮和打火机时,却被一个人打了一下。我转头一看,原来是妈妈,她说:“祭完祖之后才能放。”听完,我露出无奈的表情,心想:真是太扫兴了!
开始祭祖了。我和长辈们拿起篮子里的杯子、碗和筷子,在桌上摆好,倒上酒,摆好水果和菜之后便开始祭拜。我学着大人们的模样,弯下腰,跪在垫子上磕了三个响头,嘴里念叨着:“我要有很多钱,大吉大利……”妈妈让我来烧纸钱,我先拿了一张,点燃后就放在盆里,然后迅速地把下一张铺开,盖了上去,重复几次后,火烧得越来越旺。
纸钱烧完后,就到了我最喜欢的环节——放鞭炮。我拿起一大卷鞭炮放在地上,用打火机点燃那根细长的引线,然后迅速地跑到屋里面。“嘣啪!啪!啪啪!”白色的烟雾,就如同迷蒙的仙境一般。一些胆小的孩子则依偎在妈妈怀里,耳朵被捂着,而有些大人们自己也闭着眼睛不敢看。鞭炮放完后,还要把菜装到篮子里,再把倒过酒的杯子洗干净,一起放到里面。
这就是我们家乡与众不同的习俗——祭祖、放鞭炮。
春节风俗作文集锦15篇 篇4
说到春节就应该想到贴春联,这可是咱们过年过春节的必备品,把成对的春联往门上一贴,那种神奇,说不出来的兴奋也就弥漫到了整个家里。有了春联也少不了那些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鞭炮,“轰轰”的直响,好不热闹。
贴春联可是有讲究的。先得看横批的字,如果是从右往左写,上联就贴右边,反之上联就贴在左边。春联贴单不贴双,加起来是单字,也就是最好的。鞭炮可不像春联那样有讲究了,最早在古代,一过十二点便放,现在只等到天黑了下来鞭炮就开始响了。
大年三十到来,我在街上闲逛,看见家家户户都穿着新衣裳,那时还小,看到人家门上贴着一条条红的,便问这是什么。妈妈就笑着呀,把我往家里领,教我贴对联。我就一直站在妈妈的旁边,看着她把胶抹在春联上,再让我踩凳子上,手把手的教我。先把头贴上,再用手顺着红纸往下搂,搂平,搂整。我试着自己一个人贴一张,胶抹上,再把一头摁在门上,再用手一搂,结果弄了满手的胶水。红红的春联整好了,我的心里也舒坦了。毕竟热闹的气氛也提升了嘛!
就这样,我便开心了一下午。当天黑下来我就迫不及待的跟着家人们来到郊外,哥哥趁天黑一个劲儿的往我脚下扔哑炮,而我就像被吓着的土拨鼠那样,尖叫个不停。后来爸爸与我就开始放鞭炮,红的、蓝的、黄的、绿的,五颜六色各式各样,我们先放的火箭炮,我壮着胆子把炮放在桶里,点上火,便一溜烟的躲在了哥哥身后。
只见它“嗖”地飞上天,在天上炸开了花,有的呈爱心形,有的呈星形……让我们惊叹不已,我们还放了冲天炮、打转炮等等。
其实,他们虽然各式各样,都与老成都本来的鞭炮不同,可它们都一样辞旧迎新,迎来了真正的新年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爆竹声中,我们兴奋开心;在团圆中,我们欢声笑语;在贴春联中,我们热闹非凡;在成都,我的家乡,它的习俗别具风采,我爱我的家乡。
春节风俗作文集锦15篇 篇5
我的家乡在江门,那里,每年过年,市民们举行的活动可多了!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除夕,江门习俗称“过年”。
除夕前人们就忙碌各式年货了:买鸡、鸭、鹅、鱼肉、衣饰、家具、器皿、画、春联……样样都有。餐桌上摆的大鱼大肉和糖果,让人直流口水。
人们还会买柑桔、青橄榄那些象征吉祥如意的水果。
旧俗过后,男的必新理发,女的必“挽面”。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和“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过年外出的家人一定要赶回来团聚。家里还会吃团圆饭。
如果是晚农家的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这样才能年年好运气。
农历二十三晚,俗称小年夜,人们为表示灶君一年来保护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的谢意,在灶君向玉皇大帝述职时,特地给他贱行。谢灶要摆设贡品,主要有:一碗清水,一碗白米,几棵带尾叶的甘蔗,还有炒米饼、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以及一份“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就是谢灶。
说了这么多,也该说花市上了。
临近过年,香港人都喜欢按照习俗购买年花,取其“花开富贵”之意。
那香港的花市和江门的花市有什么不同?人们可以趁到香港过新年的时候去人潮拥挤的地方年宵花市凑凑热闹,看看那金橘、水仙、牡丹、芍药的年花,以及近年流行的“五代同堂”,据说桃花能为未婚男女带来“桃花运”,连着叶子的柑桔则代表姻缘“开花结果”……
哎!不说这么多了,喉都干了,喝点水,自己查阅吧!我们江门可是有数不清的习俗哦!~
春节风俗作文集锦15篇 篇6
每逢过年,父母亲就会带着我和妹妹回到我们的老家——云浮。印象中,爸爸经常回老家,对家乡的种种事,他都娓娓道来。在爸爸的耳目濡染下,我开始对云浮的风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今年过年,我们又一次踏上了回老家的路程。往年的回家途中,我都是在车上睡觉。今年没有,因为我想看看家乡有没有变。到家后,我找了个机会,问问爷爷奶奶家乡的种种。奶奶告诉我,以前的房子没有现在的现代,是老式的四房一厅,靠门的两间房一间做厨房和饭厅,另一间做浴室,一间做杂物房,最后一间是房间。中间是客厅,厅的地上有个四四方方的槽。屋顶上开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口,为的是让阳光投射进来,而雨天则用槽把雨水接进去排到地下。外墙是用青砖砌的,耐用又好看,则屋顶是用瓦铺的,整栋小屋温暖又结实。
第二天,我们一家人去了我们家乡以前的小屋拜祭老祖宗。我发现老屋也有个槽在中央。抬头望去,刚好与屋顶上的口一线连上。此外,我还听了奶奶说的其他风俗习惯。比如说端午节,在广州的端午节,人们都会包粽子,云浮也不例外,亲朋好友互送粽子,家家大扫除,把艾叶,菖蒲挂在门边,可以驱邪并驱杀蚊虫。
云浮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佛事大会,这是为了纪念禅宗六祖惠能。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八月初三举行大型纪念活动。“为什么一定是这两天呢?”我问奶奶。奶奶笑着回答我:“二月初八子时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生诞日,而八月初三子时就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圆寂日。”听了奶奶的话,我恍然大悟。
爷爷奶奶说了很多很多云浮的故事和风俗习惯,我越听越感兴趣。在感叹云浮变化的同时,我也感受到家乡的乡亲们正在努力维护着自己的文化遗产,大家都自觉地遵守着家乡的风俗。
春节风俗作文集锦15篇 篇7
带着一片喜庆的红色,春节悄悄来了。
这个时候的潮州总会分外的热闹,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预祝新的一年能有一个好兆头。
春节,大人们都会事先打扫好房子,所谓除旧迎新,并且还会买鸡鸭鹅猪肉年糕等来祭拜神明、天地公。这也是中国上下几千年一直不变的传统和风俗。
在春节里,每个人都要穿上新衣新鞋,春节一片新。来到小镇上,到处都是一片喜庆的红色,家家户户都放起了鞭炮,而且东家放完鞭炮西家又开始接着放,永不间断;一到晚上,每家无论在哪里都会亮起灯来,还有人会在家门前放起烟花,天空上也不再孤独。
春节,还有另外一个主题,那便是团圆,那些离乡外出打工的潮州人非特殊情况一定都会赶回乡里,在除夕夜里一起吃一顿最丰盛最棒的团圆饭,饭后,也则是我们小孩最期待的环节,因为那时候比我们大一辈的家人总会给我们小孩子分发压岁钱。
春节了,爸比妈咪总会再三叮嘱我们,千万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说脏话。于是好奇心重的我就会忍不住问一句:为什么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啊?大人解释道,如果说了不吉利的话就会一年都不顺利,而且那天如果你扫地的话还会把一切好运一起扫走,所以也不能扫地所以我并不是很喜欢春节,因为春节的禁忌不是一般的多,还要一个一个的遵守,万一忘记了岂不是糟糕了?
接着,我们总会跟着大人们挨家挨户地去拜访亲戚朋友,这时我们会带上红包,带上柑橘;并且祝贺对方春节快乐,然后他们也总会给我们红包,这对于我们这些小孩来说也是一种抵挡不住的诱惑,也不懂的拒绝,直接伸手就拿,有时还会忘记道谢。
这就是我们潮州人的春节,简单而又有意义。
春节风俗作文集锦15篇 篇8
我们家乡鄂州的风俗很多:端午节系艾叶,中秋赏月吃月饼,清明节祭祖……,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鄂州的春节吧!
“春节到,春节到,大街小巷真热闹”,相信大家对春节一点都不会陌生吧,家乡的风俗——过春节作文650字。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到了腊月初旬,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了:腌咸鱼,晒腊肉,做腊肠……大人们还要给小孩子们准备礼物。每个人都喜气洋洋,心中泛着甜,窝着暖。
腊月二十四鄂州过小年,天一黑下来,鞭炮就响起了。许多人都开始穿新衣,家家户户也开始准备各种精美的菜肴。
除夕到了,各处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氛。门外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有的家门外还贴年画。夜里,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鞭炮声一夜不绝。屋里热气腾腾,大家开开心心吃着年夜饭,碰着杯,笑声连绵不断。吃完饭,一家人围在炉火旁,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几乎所有人都会守岁。
“ 红红火火过春节”,这可一点都不夸张。看!红色的春联,红色的鞭炮,红色的红包。红色寓示着吉祥!
大年初一早,许多人都因除夕晚守岁在家睡觉,下午才会拜年。小孩子最喜欢到处拜年,因为“拜年”——“收钱”。
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了。一些大型超市举办猜灯谜活动。几乎每次的灯谜活动,我和表姐都会参加,而且每次都会猜对几个,得到一些小礼品呢!晚上,许多店铺都会挂上灯笼,但几乎都是“电子灯笼”的世界。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汤圆,吃元宵。当然,这一天爱放鞭炮的孩子们也得抓紧,因为过了这一天,春节就结束了,也就不能玩爆竹了。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带给了我们欢乐和幸福!虽春节已过,但它的余味还在空气中弥漫!
春节风俗作文集锦15篇 篇9
春节时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日子,也是在一年中最忙的日子和最热闹的日子了。
俗话说:“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虽是在濮阳过年,但是我们很快乐。
“二十三,祭灶官”是因为传说二十三这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人间情况的日子,要买来麻糖,麻糖又甜又粘,吃了以后能粘住灶王爷的嘴,让灶王爷只说好,不说坏。
“二十四,扫房子”新年快到了,房间已经有几个月没有打扫了,得快点打扫干净利落才行,快点行动吧。
过了二十四,大人们都忙了起来,就连我们小孩子也忙了起来,大人们在家磨豆腐、割年肉、炖肉肉,贴花花、蒸馒头……我们小孩子就去买鞭炮、放鞭炮。有的时候还帮帮大人在家里装饰房子,把家收拾的漂漂亮亮整整齐齐的。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来了,更使人们激动人心了,除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热闹闹,充满了爱的气息,大人们把早就准备好了的的年夜饭端出来,门外的鞭炮声声响震耳欲聋。吃完饭,好看的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始了,这一夜,每家每户的灯都亮着,都还没有睡,钟表一分一秒的走动着,12点了,响起了一声声的鞭炮声……大年初一,大家早早的就起了床,吃完饭,就去串门了,“噔噔噔”
家里又来了一位客人,一进门,就互相说:“新年好!新年好!”拜完年他们就回家了……过了这几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学生们就应该上学了,我们也该忙碌的生活了!
春节风俗作文集锦15篇 篇10
霹哩啪啦过大年,鞭炮声震耳欲聋。一年一度的庙会,在我的故乡—洛阳盛大召开。在初四这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去逛庙会。
初四早上,六点钟我就醒了,兴奋地连觉都睡不着了。赶紧起来准备:苹果、桔子、水……通通装进包里。
九点钟了,我们出发了。经过一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到庙会了。进入庙会,走在长长的路上,映入眼帘是一盏盏红彤彤的小灯笼。突然,我看见一条长龙在人群中游动。在碧波荡漾的人海里,一只调皮的小龙在追逐一个宝珠,可追了好长时间,还没追上,看样子,它也着急了,拼命地追呀。那宝珠好像故意戏弄它,使劲地跑呀跑呀,小龙怎么也追不上。哎呀,我都替它着急,随着人们摇旗呐喊,我知道这是在舞龙灯呢。
我还没看够,就随着闹闹嚷嚷的人群来到”小吃一条街“。刚到门口,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不由得吸吸鼻子,饱了一下鼻子福。走在小街上,各种美食让我眼花缭乱。有新疆的羊肉串、老北京的糖葫芦、天津的麻花、开封的灌汤包、武汉的臭豆腐、清热润肺的雪梨汤……我舔舔口水,一种种地看,一种种地吃,一直吃到撑,真是饱了口福。
我又逛到工艺品小街,观赏各种精美的工艺饰品。其中最让我佩服地是用玻璃烧制的工艺品,特别漂亮。长长的玻璃管,在老师傅用火烤过之后,做好了各种各样手工制品。有孔雀开屏、天鹅台灯、小猴上树……每一样都那么晶莹剔透、栩栩如生,每个都让我爱不释手。
这次逛庙会,收获还真挺大的,饱了鼻子福子,饱了口福,又饱了眼福,看来这次没白来。
逛庙会是春节习俗之一,过春节还有许许多多的习俗,我就不一一讲了。霹哩啪啦过大年祝福全国人民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春节风俗作文集锦15篇 篇11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完美愿望,然而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然而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然而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守岁除夕守岁然而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然而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