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闻类阅读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是由【读书百遍】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闻类阅读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现代文阅读之
新闻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是指消息、通迅、访谈、调查汇报等报刊常用文体,由于这些文体都具有新闻的特性。
狭义的新闻指消息。(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体。)
二:新闻的特性
,有真实性。
,有时效性。
,即有精确性。
,有简要性。
,有针对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精确是新闻的灵魂。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近来变动的报道。
真实性
精确性
时效性
简要性
三:文体的特点
新闻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起因--通过--成果
基本构造:
、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
,
。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特点:精确、凝练、新奇、醒目。
◎形式:单行标题
多行标题
多行——引题(引标):
作用:交待形势,烘托气氛,阐明背景等。
一:正题(主标)
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概括新闻的重要事实)。
二:副题(副标)
往往是次要事实,成果的提要。
◎重要作用:
对正标题补充阐明、解释,点明意义。
副标题位于正标题之后。
标题:
(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以凝练简要的语言
,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
主体:
,是消息的躯干。
, 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导语:
背景是指新闻事实的历史状况,周围环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以及内外联络。
背景材料的作用:如
①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
②与新闻事实形成对比;
③使新闻事实充实丰满、解答了读者的疑问并揭示了事物的意义,突出、升华新闻主题;
④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内涵,有助于读者读懂新闻,大大增长了新闻的厚度,使其愈加具有可读性。
……
背景材料的分量要合适
阐明性
对比性
注释性
背景:
消息的最终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晰了,就不需要结尾。
;
;
;
;
,揭示事件发展的趋势;
,引起读者的思考。
结论:
7000余人持续40多小时
全力搜救武警福州某部遭受山洪袭击失踪人员
找到50遇难者遗体 仍有36人下落不明
新华社北京10月4曰电 在解放军总部机关、武警总部工作组和福建省有关领导的现场组织指挥下,经7000多官兵、公安民警和当地干部群众持续40多种小时的全力搜救,截至4曰17时,共找到遇难者遗体50具,尚有36人下落不明。目前,搜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
受19号台风影响,福州地区突降特大暴雨,2曰傍晚导致山洪爆发,武警福州指挥学校训练基地忽然受到山洪袭击,部队驻用的两幢民房被冲毁,部分学员被山洪冲走。
《广州曰报》10月5曰
引标题
正标题
电头
主体
背景
通讯的阅读要点:
(一)从描写中分析形象
常见的描写方式: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等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二)从抒情中体味情感
通讯以记叙为重要体现方式,在对人物事件的记述中自然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当写到感人之处,作者还常常情不自禁地直接抒发感情,用以体现自已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增长作品的文学性和思想性。
通讯中不仅常用直接抒情法,还常用间接抒情法,即寓情于事,寓情于景,通过对人对事物的描写,让感情自然流露出来。阅读间接描写,要结合语言环境和描写内容去体味作者的爱憎褒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