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3D打印器官
汇报人:尹雪峰
组员:李红丹
刘红玉
裴彩霞
魏文倩
生物3D打印技术能够将细胞等材料打印出特定形状的组织器官,另辟蹊径地制造人体替换器官,从而实现特定器官的定制化服务
该技术已打印出功能人耳,人工肝脏等
3D打印器官技术的原理:
与普通打印机的基本相同,打印器官时,从成提取出干细胞,通过采用不同的成长因子,这些细胞能够被分化成不同类型的其他细胞;再将这些细胞转化成液滴,制成“生物墨水”,然后注射器一层一层地将“生物墨水”喷涂到凝胶支架上,这样一层层重复喷涂叠加起来,直到器官的三维结构完成,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
最大的技术困难:
科学家称最大的技术困难并不是制造器官本身,而是复制器官内部错综复杂的血管网络。许多组织工程学家认为如今最好的办法可能是打印出一个器官最大的连接性血管,然后给那些大血管细胞留出充足的时间、空间和理想环境自造剩余血管,最终器官便可以被植入体内。
在本世纪初,科学家和医生们就看到了该技术的潜力无穷——人们可以利用它制作活性组织,甚至是人类器官。
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里,化学、生物、医药和工程学领域的专家们正致力于研究实现一个大胆目标的多元途径。而这个目标就是:用病患自己的细胞打印出功能齐全的肝、肾或者心脏。
如果成功了,等待器官捐献的病患名单将成为过去时。
打印出皮肤移植片
在传统的皮肤移植手术中,医生们会从身体的某个部位提取细胞并将其胶结在另一个部位。维克森林大学的研究人员希望能将新的皮肤直接打印在伤口部位。最终,他们计划制造出一台能在战场和灾区使用的便携式打印机。
打印出具有功能的人耳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工程师与医生成功制造了一个人工假耳,在外观与功能上与真耳并无二样。这一重要的进展给那些患有先天性耳朵畸形,即小耳症的儿童带来了希望。
打印出人类仿生组织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出最新3D打印技术,将水和液体分子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人体细胞功能的“液滴”(仿生组织),这些打印出“功能液滴”可用于替换受损的人体组织,或者作为新方法为人体投递新药,相关研究发表在《科学》(Science)期刊上。
全球首例3D打印人体器官移植手术成功
成功移植3D打印气管的小男孩Kaiba Gionfriddo
移植的3D打印人造气管
美国俄亥俄州的男孩Kaiba Gionfriddo,气管有先天性缺陷,出生6个星期后出现呼吸困难状况,由于通往心脏及肺部的主要动脉错位,气管受到压迫,几乎每天都会突然停止呼吸。医生曾判定其不能活着走出医院。
密歇根大学公共医疗中心在Kaiba的喉咙里植入了一个3D打印机制作的人工气管,帮助其正常呼吸。手术在去年2月进行,现在19个月大的Kaiba健康成长,呼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