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doc

上传人:知识徜徉土豆 2025/5/13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完整word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完整word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完整word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假期读书心得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营口分校
美术
李卓
如何在问题学生处理上取得成功
(完整word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完整word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完整word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读完《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之后,我感受最深刻的,是王晓春老师对学生那种负责的态度,深切的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衷。如若不然,我想王晓春老师,不会这么细节的来区分问题学生,并且在问题学生的诊疗方面有这么深刻的见地。举个例子,比如他对问题学生的定义,在王晓春老师眼中,问题学生是指“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较为眼中的问题的学生”,而不是“单纯因为智力问题而学习不好的学生”。第一遍,我读的比较粗略,大致浏览了下全文,发现对待问题学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而是相当复杂且严肃的事情。因为你对问题学生的方式和态度,,也可能让他厌学。这个时候,老师怎么对待问题学生,就显得非常关键。
当我第二次来阅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时,我采用了“移情”的方式来阅读。首先,当我看到王晓春老师提出的一种问题学生类型的时候,我先把自己设想成那个遇到这种问题学生的老师,思考我如何来面对这种问题学生。然后我把自己当做问题学生,来感受王晓春老师的诊疗手法。最后,我再思考下,如果用王晓春老师这种方法和我自己的方法差距在哪里,我应该学习王晓春老师什么。
总的来说,我感受到,在问题学生教育方面,老师的态度和对细节的把握是相当重要而且关键的.
一、老师对待问题学生的态度:
(一)耐心
在王晓春的老师对问题学生和一般老师的错误的分析中,可以发现,《问题学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这一节中,王老师归纳了十种常见的错误思路。在其中,第一条(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管"学生的冲动)、第二条(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和第四条(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老师应该先稳住事态,不要着急做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老师需要来观察研究(行为观察法与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问题学生,来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所在,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行为。然后根据观察研究来提出假设,去验证学生的问题真正原因,,根据治疗的效果及时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诊疗并随时对其修正。
在书中《不完成作业》一节(p94-103)中,就可以很好的看出,老师在对待问题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比如,不完成作业中的第二种类型“懒惰,靠小聪明学习"。老师不能要这种学生一下就转变过来,能使他们进步就好,而这种进步,是需要老师的耐心教导和等待的。我在初一就是这样类型的问题学生,我经常不写作业,喜欢耍点小聪明。那时我的老师就很耐心的教导我,,直到初三了,我才改正了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老师来说,对学生有耐心,就能仔细观察学生的语言和行为,这样,,学生的问题行为只会变得更加的糟糕,并且这也不是老师希望看到的,这可能会导致老师的耐心进一步减少。反过来,如果老师对学生有耐心,会发现学生的问题行为的原因,学生的问题行为的处理思路也会变得更清晰,这将促进学生的问题行为的解决。而这结果是老师希望看到的,以后老师对学生也会更有耐心。结合我的经验来看,我觉得,耐心是问题学生教育的态度基础。
(完整word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完整word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完整word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二)积极
在对问题学生的诊疗上,王晓春老师的心态和采用的方法都很积极。积极的方式,无疑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并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个例子,在“动觉学习者”(p61—63)这类问题学生的诊疗上,王晓春老师的心态就很积极。王晓春老师并没有要求这类学生要像正常学生一样规规矩矩的上课,而是对其进行适当的约束,尽量少影响别人。这样的处理,就不会对影响学生的学习,但这样的处理需要老师有相当积极的心态。这让我联想到了网易公开课《幸福课》(又名积极心理学)。积极的心态是可以传递的,而且积极的处理方式会带来积极的结果。当一个教师的心态积极的时候,他会无形之中影响学生。个人认为,王晓春老师的积极心态在学生问题行为的解决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而且,王晓春老师的处理方法也很积极.
积极是一个有感染力的上升螺旋。当你用积极的方法带动学生改变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处理学生的“品德型”偷窃行为(p152—155),正如王晓春老师说,对待这种事情,,必要的批评处分是必须的。但是关键的是,?但经验告诉我们,道德教育不管用。这个暑假,我在四川的一个针对当地儿童的义工组织做了20天的义工,在那里,碰到类似的问题.
当地的一个三年级小学生,他经常和其他学生打架,他的老师对他批评、道德教育,但他的打架行为一点也没有减少。有一次,这个学生打架被一位义工看到了,这个义工没有直接批评这个学生,他先向别的学生了解了情况。然后,他把那个打架的学生叫了过来,并叫了一群学生,把他围在了中间。他并不没有进行批评,他对那个问题学生说:“XX,你是个好孩子。”接着,他让其余的学生一起和他喊“XX,你是个好孩子。”最后,那个打架的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哭了,并向义工保证,他以后再也不欺负别的学生了。从此之后,在义工的帮助下,他真的就不和别的孩子打架了。
后来我了解到,在这之前,大家都没有说过他是好孩子,他缺乏被其他孩子的认同,,老师对他的批评并不会让他改正行为,,其实是让这个学生得到了认同感,让他在这方面得到了满足。再者,他对学生说“你是个好孩子”,这对那个学生来说,这就是一个积极的刺激。“好孩子"对于那个打架的孩子来说,就是一个积极的目标。他朝着这个“好孩子"的目标追求的时候,他就积极的做“好孩子”该做的事,,会让他再次得到“好孩子"的评价,他的行为就会再次得到强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上升的螺旋.
(完整word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完整word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完整word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然后,我把这个案例运用到“品德型",如果老师在批评教育之后,对学生说“你以后不要偷窃,不要做一个坏学生”之类的话,,那样,他就缺少了向上的追求。我认为,老师应该关注那个学生其他之外的品德,让那个学生认识到除去了“偷窃”行为,其实他是一个好学生,然后告诉他,你可以是一个好学生,鼓励他去做一个好学生,积极的带动学生。
在问题学生的教育中,应该使用积极的方式,尤其是在处理学生的道德问题上。
(三)爱
王晓春老师在总结“问题学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时,提出迷信“爱"是错误的(p14)。但在问题学生教育上,老师是需要爱-—,这种爱不能是溺爱,,他们会对问题学生有耐心,理解问题学生,宽容对待问题学生……而,他们会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爱他们的学生。比如说,不是基于对学生的爱,而是一些功利目的,如涨工资之类的话,老师对学生的耐心是不可能持久的.
如果,说耐心是问题学生教育的态度基础,那么爱就是问题学生教育上的不竭动力。
二、老师对待问题学生的细节:
在全书中,可以发现,王晓春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上进行了很详细的分类。而这种分类,是需要对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细致研究,并对问题行为的细节进行把握的。比如说,王老师归纳总结了12种“顶撞老师”类型(p39—51),这12种类型,是王老师根据“顶撞老师”这一行为的细节,,王老师提出,老师应该通过观察学生表情这一细节来区别“临时顶撞”和“蓄谋顶撞”。临时的顶撞是突然的愤怒造成的,学生可能涨红着脸,一副不满、委屈的样子,还夹杂一些恐惧(小学生尤其如此),说话甚至会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答非所问,这是一种类似失控的状态。蓄谋的顶撞则不然,因为学生早有准备,可以看出他的表情相当镇定.
而这些根据细节的分类,是为了让老师确定面对的问题学生是哪类问题学生,,老师诊断问题学生的真正问题所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和根据治疗效果的反馈来及时改变自己的诊疗手段,这都是需要注意细节的。所以,老师要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就需要注意问题学生的细节。
而在老师和学生的实际接触中,学生的问题细节通过老师自己的观察往往是不够 的。,那个义工如果单单通过观察的话,对于那个打架学生的了解肯定是片面的。但他通过和其他学生的交流,,这个学生缺乏了认同感,他渴望被其他孩子接受和关注。这样的判断,让他更准确的做出了处理,并成功解决了问题.
(完整word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完整word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完整word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总而言之,态度 + 细节 = 问题学生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