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064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ppt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5/5/13 文件大小:1.0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是由【书犹药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怎样做好历史材料分析题
复杂问题简单化
疑难问题常见化
回答问题规范化
一、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环节
1、看清问题规定
2、带着问题规定阅读理解材料
3、完整精确提取有效信息
4、联络书本知识迁移与运用
5、根据问题规定进行分析阐明作答
二、分析设问与整体把握材料
分析设问,减轻阅读的难度,整体把握材料明确答题方向。
设问的模式(限定词、中心词等)
(1)“根据材料X,指出(或比较材料、概括、归纳)…状况、分析原因、影响等”(X分)
(2)“根据材料X,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比较材料、概括、归纳等)……(X分)
(3) “综合x材料……谈认识(或者启示等)(X分)
整体把握材料:
(1)材料与材料的关系,抓住中心问题。
(2)材料与书本的关系,寻找切题角度。
三、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类型(常见类型)
文字型(文言文 现代文 外文翻译) 文字理解

图片型(文物图 漫画 地图) 隐含信息
(一)文字型材料解析 理解文字
(1)阅读正文、注解、标点符号、出处等
(2)注意提醒性文字(在材料的开头和在材料末尾)
(3)抓住关键句、词、字。关注总结性的词句,归纳出材料反应的关键内容。借助标点符号及关键词划分层次。
(3)材料中体现出来的时间(多种方式的时间信息)
(4)材料中人物的阶级本质或材料出处。
材料一 1999年,世纪之交,英国广播企业举行民意测验:评比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成果,卡尔·马克思当选为最伟大的思想家。
材料二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起义军建立中国第一种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中找到了农村包围都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对的道路。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奉献和发展。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获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现代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关键时刻,1992年邓小平南方发言,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仅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加深了改革,并且将邓小平理论提高到一种新高度。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却为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共产党宣言》的刊登
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指的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指什么?在20世纪中国历史有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他两次是什么?
第一次巨变是指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数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次巨变,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获得了伟大成就,并在实践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结合材料,阐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奉献和发展
在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详细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都市,最终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详细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有中理论。
(二)图片型材料解析
地图、漫画和图片只是一种辅助,信息在图片中,答案在书本上
(1)地图类:根据地图名称,地图图示和地图隐含信息判断地图是什么时期或者朝代的、什么国家或者地区,寻找地图关键地点,强调地图上地点的分布特点,根据所学知识解答
(2)漫画类:漫画只是一种表象,仔细寻找漫画的名称、画中的隐含信息,关键看透漫画背后的讽喻信息,结合有关书本知识解答
(3)图片类:人物图、文物图等等,关键图上方或者下方的注释文字、判断图中波及的朝代、时期特征,联络有关书本知识根据设问规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