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志愿者的主题班会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是由【读书百遍】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志愿者的主题班会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爱心志愿者,
→大型活动志愿者:大运会、奥运会……
→帮扶弱势群体:支教、助残、敬老 (中小学生更多的是进行敬老志愿服务)
→小区服务(给主题志愿者,自行开展大型服务活动)
志愿者能做什么?
1985年12月17曰,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策,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曰为“国际增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曰”(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简称:国际志愿人员曰)。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截至12月,中国注册青年志愿者人数达到3392万人,。
国际志愿者曰12月5曰 ;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曰3月5曰;
全国助残曰5月20曰
志愿者重要节日:
广大青年志愿者奉献给社会的不仅仅是服务,同步也向全社会昭示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
中国青年志愿者精神:
奉献
“奉献”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奉献精神是崇高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酬劳、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状况下参与推感人类发展、增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崇高的奉献精神。1938年,白求恩大夫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中国,为八路军提供医疗救治服务,协助开办了军区卫生学校,亲自编写多种教材并讲课。1939年秋,他在急救伤员时因不幸感染病毒而牺牲。白求恩大夫将自已的生命奉献给了中国,这种国际主义精神也是奉献精神的重要体现。
友爱
志愿服务精神倡导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不管高下贵贱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斥阳光般的温暖。如无国界医生,他们不分种族、政治及宗教信奉,为受天灾、人祸及战火影响的受害者提供人道援助,他们奉献的是超国界之爱。1999年10月15曰,无国界医生组织因“一直坚持使劫难受害者享有获得迅速而有效的专业援助的权利”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互助
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倡导“互相协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已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多种志愿服务活动,协助那些处在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志愿服务者以“互助”精神唤醒了许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助人自助”协助人们走出困境,自强自立,重返生活舞台。受助者获得生活的能力后,也会投入到关怀他人、协助他人、为社会做奉献的志愿活动中,这些志愿活动都涵盖着深刻的“互助”精神。
进步
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自已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步增进了社会的进步。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现着“进步”的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友好之境的实现。
1、志愿者是免费,不是开业、打工,而是不计酬劳的;
2、志愿者不是救世主,而是与被协助者处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地位。
3、志愿者不仅是予以了他们协助,同步也得到了收获——自我的一种成长;
4、志愿者的出发点不是好奇心的满足,而是对社会的回报;
5、志愿者不是指挥者、教育者,而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志愿者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