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化学教学论课件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是由【书犹药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化学教学论课件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化学教学论
主讲:余红霞
第 1 章 导 论
1-1 化学与化学教育的发展
一、化学、化学学科的设置: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种分支,从近代和现代化学开始形成至今,已发展成为一门与人类社会、国计民生有着亲密关系,又与整个科学技术亲密有关的科学。现代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化学对农业、生物学、电子学、药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地质学、物理学、冶金学以及其他诸多领域均有重大的奉献。
化学进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益处:
物质利益:健康、食物、原料,生活舒适快乐、提高效率、节省能源
精神利益:文化交流、破除迷信和实行科学措施训练等。
我国于1865年开设化学课程(格致课),至今已140数年。对应的化学教育也已多140年。
二、化学教育的发展:(化学教学论)
历经三个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代为形成期: 《奏定学堂章程》(19开设化学课)
从20世纪30年代起进入充实期: 化学教育目的扩大、程序提高、人数增多、师资设备加强
20世纪80年代后处在一种新关键时期: 人类认识进步,化学与其他学科联络、交叉、互相增进,形成理论体系。
形成、充实期内:
19 京师同文馆明确开设化学课
1928年 开设化学讲、化学专家法,以讲、演讲为主,简介试验设备。
1932年 我国化学家创立了中国化学会,开办了杂志。
《化学》→《化学通报》 自已的学术与交流刊物
解放前夕, 京师同文馆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
1951年 全国高师院校化学系开设了“化学教学法”,标志着化学教学论已独立形成学科。
完善标志:《化学教学论》刘知新 1990年3月出版
现代化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一种分支,必须革新化学教育观念(价值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制定新总目的,启动新的课程改革、教改等一系列重大工程。
化学教育的总目的,作为 “龙头”,切实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增进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学习”以及“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等理念。
1-2 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
科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本的重要构成部分,可将科学教育简括为培养全体国民的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措施及科学精神的过程。
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
① 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种子系统。 STS(科学—技术—社会)
60年代 美 布鲁姆 “发现学习法”:像化学家那样去思考、发现
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强调个人(学生)与学科知识转向,更多地关怀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的社会价值,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
② 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
③ 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
④ 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
三张通行证: 学术通行证
职业通行证
事业心和开拓能力通行证
1-3 化学教育新视野
培养科学素养:
(美)科学素养 8个方面:统一的科学概念和过程、作为探究的科学、物理科学(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的个人和社会视野、科学的历史和科学的本质。
(瑞典)科学素养:科学进取心、科学世界观、对的观测的科学态度能力及科学思维习惯。
我国,1999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订新《课程原则》,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措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课程目的的共同框架。
科学教育的广域目的:
①态度 ②过程 ③知识 ④技能
1-4 化学教学论课程任务
化学教学论—--研究化学教学系统内部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交叉学科:是化学与教育学互相交叉形成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化学教学系统
教与学的系统(构成三要素):教师、学生(人的要素)、化学教学媒体(物的要素)
设课目的:使本科生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基础知识及化学教学基本技能,培养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和教科研的基本能力。
学→设计→试讲 多看教学刊物,交流体会。
作业:
课外讨论 P12: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