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MR诊断总论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MR诊断总论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磁共振成像(MRI)诊疗学
阳江春江医院
张志军
电话:**********
MR诊断总论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1页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技术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机结构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图像特点
第五节 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
第六节 磁共振成像进展
MR诊断总论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2页
第一章 总 论
发展概况:
1946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Bloch与哈佛大学
Purcell 同时发觉核磁共振现象(NMR)
1952年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2~ 研究物质分子结构化学分析技术
70年代~ NMR与医学诊疗联络起来
1976年 首先实现人体手部成像
1980年 第一台MRI机问世
1985年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引进第一台MRI机
1989年 国内开始生产MRI机并投入临床应用
MR诊断总论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3页
第一章 总 论
名词:
核磁共振: 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磁共振成像: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诊断总论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4页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定义:利用人体内固有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共振现象,吸收能量并释放MR信号,将其采集并作为成像源,经计算机处理,形成人体MR图像。
MR诊断总论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5页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成像条件:
人体内原子核—氢质子(H)
外加磁场—主磁场(B0)
梯度磁场(Gy Gx Gz)
交变磁场(RF)
中心控制系统—计算机
MR诊断总论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6页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自旋质子:
任何一个原子核,只要其所含质子或
中子任何一个为奇数时,原子核带有“净
电荷”,有绕着自旋轴自旋特征,具备
磁性,1H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称为
自旋质子。
MR诊断总论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7页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氢原子磁矩进动学说(经典力学理论)
一、氢原子核磁矩平时状态----杂乱无章
二、氢原子置于磁场状态----磁矩按磁
力线方向排列
三、施加射频脉冲----原子核取得能量
四、射频脉冲停顿后----产生MR信号
原子核能级跃迁学说(量子力学理论)
MR诊断总论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8页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弛豫过程:
射频脉冲去除后,在静磁场作用下,质子从高能量状态(与磁场垂直位置)到低能量状态(与磁场平行位置)恢复过程
弛豫时间:
射频脉冲去除后,有静磁场作用下,质子恢复到平衡位置所需时间为弛豫时间。
MR诊断总论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9页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一、纵向弛豫:90°射频脉冲停顿后,磁化分量
Mz逐步增大到最初值,呈指数规律迟缓增加,
因为是在Z轴上恢复,称为纵向弛豫。
T1弛豫时间(纵向弛豫时间)要求为Mz到达
其最终平衡状态63%时间
二、横向弛豫:90°射频脉冲停顿后,磁化分
量Mxy很快衰减到零,呈指数规律衰减,称
为横向弛豫。
T2弛豫时间(横向弛豫时间)是指磁化分量
Mxy衰减到原来值37%时间。
MR诊断总论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