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蓝莓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推荐9篇) 】是由【森森】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蓝莓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推荐9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蓝莓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推荐9篇)
篇1:蓝莓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1、园地选择:园址土壤pH值4~,~,土壤有机质含量8%~12%,至少不低于5%,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湿润但不积水。如果当地降雨量不足时,需要有充足水源。为解决夏季积水问题,可采用条式台田方法栽培,园地选好后,在定植前1年结合压绿肥深翻,深度以20~25厘米为宜,深翻熟化,对于不符合蓝莓要求的土壤类型在定植前应进行土壤改良,以利于有机蓝莓生长。
2、定植时间:在冬季不很干旱的南方,以秋季至早春萌动前定植最好。一年生苗的定植深度在15~20厘米,而且要扶土踩紧压实,做到“三扶两踩一提苗”,在秋冬季干旱的地方以雨季到来时定植为宜,有灌溉条件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定植。在贵州麻江夏季定植,也能达到95%以上的成活率。兔眼蓝莓常采用2米××3米,×2米,矮丛蓝莓(~1)米×1米。
3、授粉树配置:兔眼蓝莓自花不实,必须配置授粉树,可选用高丛蓝莓品种。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自花结实率较高,但配置授粉树也可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配置方式采用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1∶1或1∶2比例栽植。
4、土壤管理:蓝莓根系分布较浅,而且纤细,没有根毛,因此要求土壤疏松,通气良好。
①清耕法:从早春至8月份都可进行清耕,入秋后清耕对其越冬不利。高丛蓝莓在沙壤土上栽培常用清耕法。清耕深度以5~10厘米为宜,过深易伤害根系。
②生草法:采用行间生草。生草法与清耕法相比,同样有利于提高产量,并且具有保持土壤湿度、便于机械作业的优点。
③土壤覆盖:土壤覆盖在蓝莓生产上应用广泛,它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和保持土壤湿度、降低土壤pH值、控制杂草等多种作用。
5、施肥方法:建议使用有机肥。我国农地因过量使用化肥已造成严重污染,最终土地减产甚至绝产。
①施肥种类:施氮磷钾复合肥混合有机肥比施单一肥料效果好,氮、磷、钾肥三者的比例以1∶1∶1为宜,以施硫酸铵等铵态氮肥为佳,不宜施硝态氮肥,蓝莓对氯敏感,不要选用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氯肥料。
②施肥方法:高丛和兔眼蓝莓可用沟施法,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施肥在早春萌芽前进行,也可在浆果转熟期再施1次。
③施肥量:过量施肥极易使蓝莓树体受到伤害甚至整株死亡,因此,施肥量的确定要非常慎重,必须根据土壤肥力及树体营养状况而定。
6、灌水方法:蓝莓根系分布浅,喜湿润,及时灌水十分必要。蓝莓灌水需要注意水源和水质,深井水一般pH值偏高,且钠和钙含量高,长期使用会影响蓝莓的生长和产量,~,但应约间隔3次灌水再灌一次酸水。
7、病害防治:引起蓝莓病害的有真菌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线虫等,中国为新引种栽培区,病虫害的发生较少。
8、适时采收:兔眼及南高丛蓝莓果实成熟期不一致,一般采收需要持续20~30天,通常每星期采1次。果实鲜食时要人工采摘,用于加工可用机械采收。
篇2:蓝莓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1、蓝莓溃疡病
蓝莓溃疡病也叫茎腐病,发病后蓝莓枝条的颜色有些异常,上面布满了红褐色病斑,这是主要是冬天防寒越冬的时候,由于温度较低,或者被防寒物裹在里面,湿度比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整个枝条并没有完全死掉,而是形成一块块的病斑。如果进一步发展病枝会逐渐死掉,但是不会传染给其它健康枝条,在比较寒冷的北方地区经常出现,但危害不是特别大。
蓝莓溃疡病一般是在某一株的个别枝条出现,春天修剪的时候应该剪掉。
2、蓝莓灰霉病
蓝莓在花和果实发育期最易感染此病,由开放的单花受害并很快传染给花蕾和花序上,出现一层灰色细粉尘状物,而后花序、花柄和花托变成黑色而枯萎,果实感染后,小浆果破裂腐烂。
①选用较抗病的品种。
②秋季清理枯枝、染病植株及时运出,减少病害侵染机会,发病后要增施磷钾肥,壮苗抗病,网棚栽培要注意通风排湿,空气湿度不超过65%,能有效防止病害发生。
③可用50%代森铵500~1000倍液花前喷施,或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施佳乐1000倍喷施。
3、枝干枯萎病
在高温高湿季节,此病容易发生,主要表现为当年生新生枝条基部呈水渍状,逐渐变黑,最后枝条萎焉枯死,主要症状是顶尖死亡。
在多发季节用多菌灵或者甲基托布津溶液喷施植株基部,剪除发病枝条进行集中烧毁。
蓝莓的繁殖技术
蓝莓的繁殖方法较多,如扦插、实生、分株等其他方法均可采用,目前,我国栽培的蓝莓在生产上通常以扦插繁殖方法为主,其他方法如种子育苗,根状茎扦插、分株等也有应用,近年来,通过种植者的不断努力,对组织培养等手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各地探索出了一种能够较为简单的蓝莓繁殖方法,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方法已应用于生产,这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蓝莓生产提供了大量无毒苗木,也逐渐成为今后蓝莓优质苗木生产的方向。
篇3:桃树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1、桃缩叶病
桃缩叶病主要为害叶片、嫩枝及幼果。
①在春季桃芽膨大而未绽芽时,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1:1:100式波尔多液。
②发现病叶后,在形成子囊层前,及时摘除烧毁。
2、桃疮痂病
桃疮痂病主要为害果实,亦能为害枝梢和叶片。果实初病时,果面出现暗绿色园形小斑点,其后逐渐扩大。
①萌发前喷波美5°石硫合剂,铲除或减少枝梢上的越冬菌源,落花后半月到6月份,-°石硫合剂,:1:100硫酸锌石灰液。
②冬季结合修剪,去除病枝,或消灭减少越冬病源。
3、桃炭疽病
幼果染病呈暗褐色,发育停滞,萎缩硬化。稍大的果实染病时,初起果面发生暗绿色水渍状斑点,扩大凹陷呈深褐色。
①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果,减少病源。
②发芽前喷洒波美5°石硫合剂,自果实豆粒大时起喷洒有机硫制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③注意果园排水,适当施肥防止徒长。
4、桃树腐烂病
桃树腐烂病主要为害主干和大枝,引起死树,发病严重时遍体流胶,树皮组织腐烂,湿润有酒糟味,以后干缩,上密生黑色小点。
①培养树势,加强肥、水管理。
②及时刮除病斑,直到木质部,刮后,涂以40%福美砷或50%退菌特均可。
③对每年锯下的病枯枝及时烧毁,不能堆放果园附近。
5、桃流胶病
桃流胶病是枝干重要病害,造成树体衰弱,减产或死树,有非侵染性和真菌侵染性两种,春夏季在当年新梢上以皮孔为中心,发生大小不等的某些突起的病斑,以后流出无色半透明的软树胶,在其他枝干的伤口处或1-2年生的芽痕附近,也会流出半透明的树胶,以后树胶变成茶褐色的结晶体,吸水后膨胀,呈胨状胶体,严重时树皮开裂,枝干枯死,树体衰弱。
①加强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料,注意果园排水,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止病虫伤口和机械伤口,保护好枝干。
②树体上的流胶部位,先行刮除,再涂抹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涂抹生石灰粉,隔1-2天后再刷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20-30倍液。
桃树的种植条件
土壤
桃树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很强,一般土壤都能栽种,以中性偏酸的土壤生长较好。土壤pH低于4或高于8时则严重影响生长。对土壤质地的适应方面,以排水良好、通透性强、土壤较肥沃的砂壤土栽培较好,表现为结果早、品质好。如土壤过于肥沃、质地太黏重,则易生长过旺、结果较晚、早期产量低、品质较差,味淡、果小。
温度
桃树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从平原到海拔除极冷极热的地区外,年平均温度在12~17℃的地区均能正常生长发育,桃的生长最适温度为18~23℃,果实成熟期的适温为25℃左右。桃树生长期温度过低或过高会影响桃树的正常生长,温度过低树体发育不正常,果实不易成熟,温度过高,枝干容易被灼伤,果实品质下降,南方品种群较耐高温。
水分
桃原产于大陆性的高原地带,耐干旱,雨量过多,易使枝叶徒长,花芽分化质量差,数量少,果实着色不良,风味淡,品质下降,不耐贮藏。各品种群由于长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对水分的不同要求,南方品种群耐湿润气候,在南方表现良好,北方品种群在南方栽培易引起徒长,花芽少,结果差,品质低。因此在选用栽培品种时,应注意种群的类型,以避免在生产中带来麻烦。
光照
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桃树特别喜光,光照不足,树梢延长,花芽分化少,质量差,宜落花落果,因此在选择大棚种植桃树的时候人工光照太弱要人工辅助光照,保证正常生长。
篇4:木瓜种植技术方法与病虫害防治
木瓜种植技术方法
一、园址选择
根据木瓜喜光、耐旱、怕水淹、喜酸性土壤的特点,建木瓜园时,要选择在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区,要避免在土壤粘重的地块建园。
二、优良树种
木瓜同一品种自花结实率不到30%,在同一园内,要适当配植授粉树。授粉树要选择品质优良和主栽品种花期一致,花粉量大的品种做授粉树。
主栽品种和授粉树相距不超过50米,比例为5:1。
三、栽植
(一)时间:
1)秋季栽植,大木瓜树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这个时期栽植,根系仍能生长,第二年发芽早,成活率高。
2)春季栽植土壤解冻后至发芽前栽植,随起随栽。
(二)定干:栽后要及时定干,如果结果与园林两用,-。这样树冠可能偏高,但这样的树型能满足园林用处。如果只为结果,定干高度为80厘米左右。
木瓜树栽植后,要达到丰产,稳产,早见效,就要进行两方面的管理,一是土壤管理;二是树体管理。我们只是讲一下土壤管理。
四、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包括:除草、施肥和灌水、果园间作,果园覆草、地膜覆盖。除草:这个很简单不用讲,大家都会。只是愿不愿做的问题。
1、施肥
木瓜园一年要进行三次土壤施肥,一是春季开花前施肥,这次施肥以N肥为主,如碳铵、复合肥、二铵等。这次施肥可以促进树体生长,增加开花量,提坐果率。二是夏季6-7月份追肥、,控制N肥施用量,以防徒长。可以加速果实生长,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三是秋季采果后,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结合土壤深翻改良,施入有机肥。有机肥中加入适量过磷酸钙,有利于有机肥的分解、吸收,占全年施肥量的60-90%。此时土壤温度比较适宜,根系吸收能力也比较活跃,施肥后有利于根系吸收。可促进树体的营养生长,来年花芽数量多,质量好,坐果增多,来年产量和果实品质有显著提高。
2、木瓜园间作
利用木瓜树行间的空地,合理种植粮油作物或绿肥,不但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果园经济收入,还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果园产量。适于木瓜园间作的粮油作物:红薯、花生、绿豆、油菜等,不能间作小麦、玉米等高秆作物,也不能间作蔬菜,以免加剧与木瓜树争肥、争水的矛盾,不利其生长、结果。适于木瓜园间作的绿肥作物:田菁、草木犀、三叶草等绿肥作物,以扩大肥源,加快土壤熟化过程。
3、果园树盘覆草
木瓜园覆草,最宜在麦收后,雨季前进行,可供覆盖的材料有:麦糠、麦秆、田间杂草,以及铡碎的其他作物秸秆。每株覆草5-10公斤,其上撒一层园地土壤,以防风吹。冬季刨园时,将覆草翻入土中。果园覆草,可以保持水土,减少土壤内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4、地膜覆盖树盘
。覆盖前先整树盘,灌水后,-2千克氮素化肥,用薄膜盖好树盘,四周用土压草。一年内不用除草施肥,可增产35-60%。
木瓜褐腐病防治
一、症状:褐腐病主要危害果实,也能危害花和嫩梢。果实发病,初为褐色近圆形的小病斑,后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不断扩大,条件适宜时,病斑很快扩展全果表面,并逐渐向果肉延伸,严重时,使整个果实腐烂。病果失水后,变成褐色僵果,挂在枝头,经久不落,花梗上或果实上的病菌,侵害枝条,形成褐色溃疡斑,影响养分和水分的正常输送,抑制枝条的生长发育,造成枝条枯死。
二、发病规律:该病属真菌病害,其无性世代是半知菌亚门的丛梗孢属。病菌在僵果上越冬,病枝上病菌越冬后也能侵染。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后,病果、病枝上的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5月上旬前后,当幼果形成后,病菌多从果实伤口处侵入。因此,虫害重,虫伤多褐腐病也就严重。降雨早或多的年份,发病早且重,栽培地低洼,易受渍涝,树势弱也适宜于发病。果实膨大期,若遇狂风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给果实表面造成的伤口多,也有利于病菌的侵入而发病。
三、防治方法
1、处理病残体。木瓜收获后,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摘除病果,集中烧毁,能有效的减少越冬菌源。
2、药剂防治。早春在木瓜发芽前,喷1次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3-4月份木瓜谢花后至果实采收前,可每隔10-15天,喷1次50%多菌灵500倍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连喷2-3次,并可兼治叶部病害。
3、防虫伤。桃蛀螟是危害木瓜果实的重要害虫,6月中下旬,正当木瓜果实膨大时,雌蛾将卵产于果实梗凹和贴缝空隙处,幼虫孵化后,即咬破果皮蛀入果内。不仅纵横串食果肉,且造成虫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防治方法:在幼虫孵化期,喷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杀螟松乳剂1500倍液,每7天1次,连喷3次。
木瓜的树体管理
树体管理包括:整形修剪,促花保果、病虫害防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