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是由【zhilebe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葫芦岛八高中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实验班考试试题
(科目:历史)
答题时间: 60 分钟 总分数:100 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38道小题,共计76分
,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2. 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 )
,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得到相当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 生产关系变革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各诸侯国为争霸而注重生产事业
D. 农民的地位比奴隶高
4.《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秦始皇 ( )
,勤于政事 ,独揽朝政
,巩固政权 ,集思广益
5.“秦始皇忘记了 最 主要的——民心和民力。”下面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称皇帝 、行郡县
、修陵墓 、平南越
6 汉武帝初即位,大臣惩吴、楚七国行事,议者多冤晁错之策,认为“诸侯连城数十,泰强”并向武帝“数奏暴其过恶”,要求对他们“稍候夺”。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立即批准。据此可知,汉武帝意在 ( )
B. 调整中央行政体制
D. 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篡汉”,称其统治时期为“新莽”,而不称新朝;《中国通史》则认为,王莽是一个应运而生、理想恢宏但实际怯懦的儒生。以上材料表明( )
8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专制皇权得到空前的加强 B.政府拥有了最终的决策权
C.皇权受到政府的制约 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
9中唐时期,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巩固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
A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B文学艺术高度发达
C社会深受佛道影响 D民众排斥儒家思想
( )
A新朝与汉朝 B南朝与北朝 C隋朝与唐朝 D西晋与东晋
( )
A女真族—完颜阿骨打 B蒙古族—松赞干布 C契丹族—耶律阿保机 D—党项族—元昊
,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的是( )
A无徽不成商 B杨一益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湖广熟,天下足
《射雕英雄传》 中 两个 重 要 的 人 物 。 他 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
14. 宋人偏爱画竹、画梅、画菊。北宋文人画家文同在画作《咏竹》中赞扬竹子具有“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品格。宋末郑思肖喜好画菊,他在《题画菊》中写道:“花开不并百花
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反映出,宋代文人画( )
15.《天工开物》中记载“(成分) 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
两神物相遇与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承受) 之,魂散惊而魄童粉 (粉身碎骨)”。
文中提到的是( )
16. 《中国古代简史》指出,明朝“皇帝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八股取士的实施 B. 内阁制度的建立
,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这
一政策( )
,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
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这表明李贽( )
《明夷待访录》 开篇阐述人类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故其认为“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以下主张符合黄宗羲思想的是( )
,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的某项特权“将‘属人优越权’推向极致,而绝对排斥‘属地’ 优越权,从而对被施行国构成严重侵损”。该“特权”指的是( )
年,英国 向 清 政 府 提 出“ 修 约 ” 要 求 :一、争取广泛地进 入 中华帝 国 的 整 个 内 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的各城市以及浙江沿海各大城市……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据此可知,“修约”要求的实质是( )
:“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富”思想的是( )
23. 日本明治时期的内村鉴三在《日清战争之义》中认为:日本和中国分别是“代表新文明之小国”和“代表旧文明之大国”。在他看来,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目的有三个:其一是使中国惊醒,其二是“使其知吾之天职”,其三是“使其与我合作从事东 洋 的 改革”。 内村鉴三的观点( )
,19 世纪末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传教士)渗透,传统的
社会体系发生动摇,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
年,天津义和团运动进入了高潮。当时“(天津)官勿论大小,民勿论男妇,大概信之
者十之八,不信者十之二”,人们彼此“喜相告日:扫平洋人,扶持中有日”。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
“新政”和预备立宪 ,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口号属于该运动期间的是( )
A.“扶清灭洋” 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C.“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一家理发店门前贴出布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这说明五四运动( )
29.八七会议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前进的方向”是指( )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
、方针和政策问题
,继续北伐,领导国民革命
30.“田里豆子开红花,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回老家。”这首歌谣主要反映了井冈山时期( )
“围剿”斗争取得伟大成果
31.“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B. 地方自治
32. 20 世纪30年代四川地方政府的一份公告一《请识字的同胞念给不字的同胞听》,号召民众参军报国,共赴国难。这份公告应发布于( )
1937 年 9 月到 1938 年 10 月,华北八路军与敌人战斗一千五百余次,毙敌五万多人,牵制敌人兵力三十万以上。八路军迅速发展到十五万多人,新四军发展到二万五千人。这说明( )
34.“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 1938—1940 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 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 263251 人,同时也付出了 1019911 人的重大伤亡。”这说明( )
35.“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中国命运在哪里 ,挂在高高鼻子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在()
36. :“当年曾分出翻身二家十一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对联中“当年曾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人民政府为稳定物价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当时中国政府( )
“一边倒”外交方针、
“求同存异”方针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想从小农经济做文章,靠在个体经济基础上行小惠,而希望大增产粮食,解决粮食
问题。 解决国计民生的大计,那真是“难矣哉”。
———毛泽东(1953 年)
材料二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
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中央关于编制 1953 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
材料三 从1953 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 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
化;《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材料一中毛泽东指出的重大问题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哪一
措施?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特点,并分析这一特
点的成因。
高一月考答案
1-5 ABABC
6-10 DDCCD
11-15 BCCBB
16-20 CBBBA
21-25 BBBDB
26-30 DBBCB
31-35 CDAAD
36-38 BCC
39.(1) 问题: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增产粮食和解决国计民生的需要。
措施: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因:重工业基础薄弱 ;
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严峻的圆际形势,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借鉴苏联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