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14次周考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是由【zhimensh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14次周考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14次周考文综历史
,西周在分封诸侯和新诸侯即位时,要举行盟誓活动;周天子每隔十二年还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盟誓活动。西周盟誓活动的目的是
C. 扩大周朝的统治区域
25. “衣冠南渡”语出唐朝史学家刘知几的著作《史通》,原指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士族为避战乱相继南下,南京出土的唐琅琊王氏墓志载:“周武王少子唐叔虞封于唐,有晋水,命曰晋侯,因官锡氏,汉司徒昭公随晋东迁,居于建业,分枝弈叶,是为金陵人矣。”下面推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衣冠南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
C.《史通》和琅琊王氏墓志都详细记载了多个家族的历史
D.“衣冠南渡”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
26. 表1是宋代至明代江苏地区粮食平均亩产量统计表(单位:市斤)。据此可以推知,明代江苏地区粮食亩产量的增加
27.《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中说:中国古代天子传子,宰相传贤,权在宫中,能在府中。这样的一种制度相对完善,但最终结果是“宫府分离制”最终被“宫府合一制”所代替。这一变化反映出古代中国
——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
、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 、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
《劳动界》第一期刊登的陈独秀对工人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陈独秀等先进的中国人
C. 号召走工农武装夺权道路 D.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
,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刘士奇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东固)苏府范围内的农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明白国际歌、少先歌、红军歌等各种革命歌曲,反对帝国主义,拥护苏维埃及拥护共产党的主张,几乎成了每个群众的口头禅,这说明当时
,“十三五”时期,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我国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还存在短板和弱项。据此可知
32.有学者在评价雅典某次改革的作用时说:“按这种方案,贵族丧失了他们对官职和权力的排他性权利,但他们丧失的只不过是垄断权。富有的平民,即改革中的最明显的受益者,获得了与贵族平等担任高级官职的权利。”该评价提到的“这种方案”
A.使因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获自由
B.体现了雅典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的政治要求
C.继承和发展了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思想
D.充分保证了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
33.《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1517——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暂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演变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B.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C.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34.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根据他的设计,必须沿河盖上一栋房子,安上多台纺纱机,由水车产生的动力转动。但这种机器较为庞大和昂贵,家庭生产使用已不可能。据此分析,这种机器
A.结束了当时生产对传统动力的依赖 B.推动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产生
C.限制了棉纺织业技术的革新和推广 D.使英国棉纺织业率先完成了工业化
35. 右图为西班牙画家达利在1911年创作的油画《记忆的永恒》。达利描绘了一个如死寂般宁静的旷野,以及一个不可能在这个环境中出现的方形台座、一块板、一棵树。画面突出表现了像软饼似的三块钟表和一块没有变形的红色钟表,上面爬满了黑色蚂蚁,其中一块软表上还歇着一只苍蝇。这一作品( )
A. 用扭曲变形表达痛苦和无奈
B. 通过夸张手法表达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 以夸张手法讴歌光明、诅咒黑暗
D. 把理性和荒诞有机结合在一起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大革命以前,法国就已经从英国进口了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大革命爆发以来,法国政局长期动荡,工业革命进展有限。1830年七月革命后,工业革命的环境有所改善,但整体来看,法国经济中仍然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机器为大工业的贡献除了军工以外并不很多。资产阶级大多将资金投入到信贷业务上,甚至贷出国外,坐食利息。第二帝国时期,拿破仑三世鼓励建立大公司,降低工业税,疏通运河,大力兴建铁路,兴修水利。以至于在其统治的20年时间里,煤产量增长2倍,生铁近2倍,钢近3倍,钢轨近5倍。在农业上,化肥,脱粒机,收割机的使用也普遍起来,农业人口开始低于域市人口。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发展起来。
——摘编自蔡文林《近代法国近代化新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比之于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进行的产业革命,中国是在缺乏资产阶级革命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也创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设施,但因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不论是官府出资兴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末法国工业的发展态势,并简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法国与中国工业化中得到的启示。(5分)
42.(12分)为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国家,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开始,前后历经28年的奋斗,到1949年终于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起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5. (15分) [历史一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云南宗王势力膨胀,行省政权被压抑,政治局势不稳的复杂形式下,1297年,忽辛主政云南行省, “由是一切病民之政,悉革而新之”。首先,“按朝廷原额所无者,悉籍为民",去掉梁王府“宿卫"三之 二,把他们重新编为民户,负担行省的赋役,减轻了国家的俸禄支出。严格按编制军队的花名册,查实军 需仓库所在地,采取轮番供应的办法,分批支给军粮,杜绝了官吏舞弊现象。全部夺回被大德寺霸占的学 田还给孔庙,并下令云南各府州县遍立庙学,选文学之士为之教官,因此“文风大兴",进一步推动了云南 文化教育的发展。马龙州土首暗中勾结外贼,阴谋策动叛乱。忽辛不顾宗王包庇,将叛乱的头目全部杀掉, 以杜绝后患。对各少数民族群众,忽辛则喻之以理,取信于人。云南与东南亚的越南缅甸等国接壤,元朝 与缅甸的关系时好时坏波动很大。1301年,缅甸与云南关系一度很紧张,忽辛随即派使臣修复了两国的友 好关系。
——摘编自曹相《元朝回族政治家忽辛在云南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忽辛的改革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忽辛推行改革措施的成效。(7分)
46.(15分)【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
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与青蒿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屠呦呦的主要贡献。(6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屠呦呦能够发明青蒿素的原因。(9分)
第14次周考历史参考答案
DBDCC DCCBA BA
41.(25分)
(1)态势:先缓慢后较快发展。(2分)
缓慢原因:政局长期动荡;依赖外国技术;小生产者占据优势;中小企业居多;信贷业发达使工业资本缺乏。(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较快发展原因:拿破仑三世的政策鼓励;政局的稳定。(每点2分,共4分)
(2)特点:起步晚,开始于19世纪中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缺乏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条件;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发展受到政府的限制;发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
(3)启示:政府要积极鼓励及扶持企业发展;坚持独立发展;主动对外开放,积极拓展对外贸易;积极推动思想解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等。(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42.(12分)
认识: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事件,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不断壮大并走向成熟,直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 分)
1924-192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北伐胜利进军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然而,蒋介石,汪精卫发动的反革命政变,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没有掌握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失败告终。(4分)
1927-1937年,国共两党进行了十年内战,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发展武装力量,进行长征,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则",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实现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把中国革命推向新的阶段。(4分)
1946-1949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彻底暴露,发动内战。中共在抵挡住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解放军从1947年下半年开始,逐渐转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8年秋,接连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4 分)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的引领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 分)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首先,从对中国共产党及民主革命胜利的影响角度,对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表达一个总体看法。然后,分别评价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在评价时要合理列举史实。最后,对评价部分做一总结或升华。
45. (15分)
(1)措施:整顿赋税收入(收编隐瞒人口、精简军需支出,增加收入);兴办学校,发展教育;正确处理 民族关系;发展(或修复)与邻国的友好关系。(8分,每点两分。)
(2)成效:打击了日益膨胀的云南宗王势力和官吏的舞弊行为,巩固了行省政权;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缓和民族矛盾(有利于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秩序的安定(社会秩序的稳定,经济发展);维护了边疆的安宁(较好地处理了和邻国的关系)。(每点2分,任答4点,得7分)
46.(15分)
发明青蒿素,制服疟疾,保护了人类生命健康;促进了我国乃至世界医药事业的发展;将中西医结合,使中医药学发扬光大。(每点2分,共6分)
(2)自幼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专业的学习和工作经历积累了经验;心无旁骛、刻苦专研的精神;疟疾肆掠,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临危受命;国家对抗虐新药研究的重视和支持;传统中医药学的启发。(每点2分,任答4点得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