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KS5U解析】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是由【hezhih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KS5U解析】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双峰一中2020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 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D. 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由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答案选C,A项表述错误, B D两项不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2.《汉书》上记载,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农民更加勤劳
B. 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 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汉粮食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并得到推广普及。A、C、D三项虽均有一定作用,但并非“最主要”,答案为B项。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
A. 质地纯净,官府垄断
B. 色泽光亮,晶莹如雪
C. 造型优美,釉色粉彩
D. 技术精良,面向市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材料“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可知制作的瓷器为青瓷,且产品优先供给君主使用,A项正确;晶莹如雪为白瓷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釉色粉彩与题意青瓷不符,C项错误;面向市场与“先得贡吾君”供给君主不符,D项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瓷器
,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 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C. 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 D. 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漕运线路的变化与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关,反映的是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故选C项;漕运线路的变化不仅与经济重心南迁有关,也与政治中心变迁有关,A项不全面,排除;国家疆域的扩大不是漕运线路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关中自然环境恶化是唐代以前影响漕运线路的原因,唐宋以后经济政治中心都迁移出关中,故排除D项。故选C。
,在丝织业比较发达的苏州和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下列各项最能反映出这一生产关系特征的是
A. 制造尤工,擅绝海内
B. 车轻工捷,获利尤丰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 十不给一,无异空取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萌芽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体现的是雇佣关系,C选项符合题意。制造尤工,擅绝海内强调的是手工业技术高超,A选项排除。车轻工捷,获利尤丰强调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B选项排除。十不给一,无异空取体现的是官府对民营手工业的压榨,D选项排除。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明清时期专制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等政策,受当时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制约,中国资本主义一直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封建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A项正确;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的说法明显错误,因为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繁荣,B项错误;鸦片走私泛滥和英国工业革命后的商品输出是在19世纪中期,与明、清前期时间不符,CD两项错误。
,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三者对应的分别是
A. 葡萄牙、英国、美国
B. 英国、意大利、德意志
C. 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D. 意大利、法国、荷兰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最早开始了殖民扩张,将掠夺来的巨额财富用于大量购买统治者需要的奢侈品,导致黄金大量外流,故为“黄金的漏斗”。新航路开辟后,荷兰1621年在美洲成立西印度公司,垄断了世界航运业,因此荷兰被称为“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代替,因此意大利被称为“新航路的受害者”,故C项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
B. 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
C. 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三角航程有着非常高的利润,充满了血腥和掠夺,加速了欧洲原始积累的进程,故B项正确;从图示上看,欧洲的工业品在三角航程的开端,其目的地在非洲,且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欧洲刚刚开始,故A项错误;通过三角航程的示意图可以看出,非洲的劳动力并没有运往欧洲,而是直接运到了美洲,无法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工业革命后,而三角航程主要盛行于工业革命前,故D项错误。
:“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说明了
A. 蒸汽机的使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C. 蒸汽动力成为人类使用的主要动力
D. 蒸汽动力带来了交通运输革命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蒸汽机的发明,使企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这样众多企业集中在一起,就出现了许多的工业城市。BCD符合蒸汽机的作用,但不符合“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一观点的核心。故A正确。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详解】
~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 ④ B. ③ C. ② D. 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④折线若为英国,在1700至1820年时期,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应呈上升趋势,根据图示所示,其为下降趋势,④应为荷兰,故排除A项;在1600年时期,西班牙由于进行了新航路的开辟,发展时间较早,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和财富,③应为西班牙,故B项排除;在1820年期间②折线逐渐上升,且上升趋势超过③,此时正处于英国工业革面时期,②为英国,故C项正确;①折线起点最迟,但在后期逐渐超过所有国家,成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这符合美国经济的发展特点,故D项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英国经济发展
11.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文中“这一事件”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
A. 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 新中位
C. 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D. 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来看,这一事件应当是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使得西方帝到来。故答案为C项。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并未给中,排除A、D项;新中位与“对大多数中”无关,排除B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消灭剥削和贫困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公有制的社会。这反映出1954年宪法的新特点是( )
A. 社会主义原则 B. 人民民主原则
C. 广泛的民主性 D. 弘扬爱国精神
【答案】A
【解析】
【详解】社会主义的特征是公有制,消灭剥削。依据“逐步消灭剥削和贫困”“公有制的社会”,可知1954年宪法体现出社会主义的原则。故A正确;人民民主是当家作主的特点,排除B;广泛民主性不符合材料中“逐步消灭剥削和贫困”“公有制的社会”特点,排除C;爱国精神不符合材料“公有制”的特点,排除D。故选A。
:“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销,俱无征税……兹敝公司烟草既纳进口正税,复纳子口半税、杂捐、附加等税,负担既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诚难与外货竞卖。”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夹缝中生存
B. 外商企业享有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C. 民族工业与外商企业的不同等待遇
D.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性质
【答案】D
【解析】
“根本原因”要从当时的国情、当时的社会性质进行考虑,即是由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性质所决定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夹缝中生存是材料所述的现象而非原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外商企业享有不平等条约的保护、民族工业与外商企业的不同等待遇均只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势头的最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
A. 辛亥革命的推动
B. “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推动
C. 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D.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表格中1915~1919年盈利指数的发展变化状况,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1919年这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D符合题意;ABC都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BC不符合题意。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军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 重工业基础雄厚
B. 中共八大的召开
C. 一五计划的实行
D. 国企改革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一五计划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一五计划前,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排除A;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84年开始国企改革,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联系所学我国一五计划的史实分析解答。
16.“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只要白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白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选A项;BC项不符合“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白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内容,排除;三大改造完成后确立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都是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 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B. 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C. 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 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共八大是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的情况下召开的,所以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A正确。一国两制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提出,而十五大在1997年召开,排除B;三个代表属于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十五大无关,排除C;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提出的,不符合十五大,排除D。
【点睛】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基础知识,准确识记中共重大会议的主要内容。
18.“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A.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
D.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即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推动了农业的发展,C选项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未使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A选项排除。材料涉及农村改革而非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选项排除。材料涉及改革而未涉及开放,D选项排除。
,促进了城市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增强企业活力
B.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C.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 实行按劳分配
【答案】A
【解析】
【详解】198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广到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故A项正确。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但不是中心环节排除B。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不是中心环节,排除C。实行按劳分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不是中心环节,排除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20.“什么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呢,老祖宗是怎么说的呢?马克思和恩格斯着重在经济方面讲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基本的思想和要求是:首先要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邓小平在南方谈话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是
A.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 要消灭资产阶级就必须进行三大改造
C.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D. 采用市场经济就不是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问题,而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故C正确;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实行计划或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故A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消灭资产阶级无关,故B错误;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计划或市场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C。
、恩格斯曾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这里的“他们”是指
A.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B.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C. 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
D.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的“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改造社会的途径最终设想无法实现,成为“空中楼阁”。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都是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有关,与材料无关,排除ABC项。
点睛:空想社会主义者针对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但这些设想根本无法实现,只能是“空中楼阁”。
《法兰西内战》中,认为伟大社会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这一文章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B. 巴黎公社运动爆发
C. 俄国推翻沙皇统治
D. 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