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KS5U解析】山西省2020届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文科综合(A卷)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格式:doc   大小:84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KS5U解析】山西省2020届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文科综合(A卷)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jimilu 2025/5/15 文件大小: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KS5U解析】山西省2020届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文科综合(A卷)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KS5U解析】山西省2020届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文科综合(A卷)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是由【jimil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KS5U解析】山西省2020届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文科综合(A卷)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0年3月山西省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司马子鱼公开抨击宋襄公用人作为祭品的行为,他说:“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飨之!”对此,孔子也说:“始作俑(象征人殉)者,其无后乎?”这反映了
A. 民本精神的产生 B. 唯物思想的发展 C. 宗法制度的衰落 D. 奴隶制度的崩溃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司马子鱼和孔子对盛行于奴隶制时代的人殉制度持明显的反对态度。这种把民的地位摆在神之上和反对人祭以保护劳动力的思想,是奴隶制崩溃的反映,因此D选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民本精神,但体现不出“产生”,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唯物思想以及宗法制度,B、C选项错误。故选D。
《史记》和《汉书》中一些文章对当时社会的一些记述。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出处
记述
《论贵粟疏》
……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贡禹传》
臣禹……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
《司马相如列传》
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张禹传》
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
A. 大地主势力日益强大 B. 商品经济十分发达
C. 土地私有权更加巩固 D.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体现了西汉时期土地买卖关系的发展,表明土地私有权更加巩固,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大地主势力日益强大的发展趋势,A选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土地的买卖问题,体现不出商品经济的发达,B选项错误;材料能够反映土地兼并现象,但体现不出该现象严重,D选项错误。故选C。
,北宋政府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以后路数目有所增加),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等“监司”机构。并规定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员兼任,且“三年一替”。北宋政府采取这一系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 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C. 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D. 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措施都是北宋政府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隐患的手段,因此D选项正确;这些措施造成了北宋冗官、冗兵、冗费,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并非皇帝绝对权威的树立,B选项错误;C选项只是手段和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故选D。
,匠户匠籍仍然存在。清朝顺治二年,政府“免直省京班匠价(京班匠价即班匠银),并除其匠籍”,但不久又恢复征收班匠银(国家对手工业匠户征收的代役金)。康熙以后,陆续将班匠银摊入田赋,以至最后废除了匠籍。这一系列变化
A. 推动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B. 体现了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
C. 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 D. 巩固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清代匠户逐渐摆脱了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获得了自由身份,为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A选项正确;明清时期依然坚持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情况,C选项错误;废除匠籍会冲击封建小农经济的地位,D选项错误。故选A。
,中均每年白银外流1000万元左右。到19世纪50年代,中衡发生了变化,,扭转了白银的流向。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进口关税税率的降低 B. 对外经济联系的加强
C. 鸦片走私活动的减少 D.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50年代中国白银的大量流入主要得益于丝、茶等出口的激增,这反映了当时对外经济联系的加强,因此B选项正确;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与出口关税税率的降低有关,不是进口关税,A选项错误;近代鸦片走私活动并未减少,C选项错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D选项错误。故选B。
,康有为在《礼运注》等著作中阐述了他的大同思想。他认为大同世界应“无国家,全世界置一总政府,总政府及区政府皆由民选”;“死则火葬,火葬场比邻为肥料工厂”。这反映出当时
A. 社会主义思想盛行 B. 维新思潮开始出现
C. 传统观念受到挑战 D. 君主立宪思想成熟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政治领域及风俗习惯领域出现了挑战传统观念的新思想,因此C选项正确;大同思想不等于社会主义思想,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维新思潮开始出现,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思想,但反映不出君主立宪的原则,D选项错误。故选C。
(节选)这些措施反映出当时
时间
具体措施
1938年4月
报纸开辟“防疫”专栏,宣传清洁卫生和防疫常识
1940年6月
设立卫生处,各县设置卫生科员,各乡设卫生委员会
1941年
印发防疫传单,举办卫生晚会、卫生宣传周、卫生展览会等
1942年5月
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
A. 抗日救亡事业不断发展 B. 陕甘宁边区疫情日益严重
C. 近代卫生体系更加成熟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干表格中的防疫措施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不断完善,这体现了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对抗日救亡事业的支持与配合,反映抗日救亡事业不断发展,故选A项;材料呈现的是陕甘宁边区对疫病的预防,并未提及疫情,不能说明疫情日益严重,排除B项;近代卫生体系包含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仅从陕甘宁边区的疫病预防工作无法反映这一体系的成熟,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的是全民族共同抗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我国广告业开始新的洗牌:报纸广告版面减少,一些城市的商业电台被取消,广播广告日益萎缩。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 经济体制发生变化 B.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C. 国共内战规模扩大 D. 新兴经济影响深远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企业产品由国营商业包销,大部分企业已不再需要进行广告宣传,从而导致广告业务的全面萎缩,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是在抗战胜利后,但并未出现材料中情形,排除;国共内战规模扩大也不会造成商业电台被取消等情形的出现,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新兴经济的产生及影响,D选项错误。故选A。
,指挥军事的将军有10名。在战场上,如果不只一名将军在场,往往由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全军,每人1天。雅典其他各类权力机构,也都由多名公民主持。这些做法
A. 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B. 保证了军事行动的统一
C. 反映了轮番而治的特点 D. 提高了政府运作的效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多名公民主持”说明雅典实行共同执政,以避免专制的出现,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故选A项;“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全军”并不利于军事行动的统一,排除B项;轮番而治指公民轮流担任城邦的官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多人共同执政增加了决策的复杂性,不利于政府运作效率的提高,排除D项。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多名公民主持”,联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析解答。
,其目的是为绘制的神圣人物创作一种神圣的氛围。14世纪,画家们开始改用建筑或者自然风景图案的衬底,这样就创作出更多令人信服的空间,人物看上去似乎真实地生活在这样的空间里。这一改变
A. 受到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B.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追求
C. 推动了思想解放潮流的进展 D. 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答案】C
【解析】
【详解】这一改变反映了14世纪画家们不再以神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故选C项;14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尚未兴起,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画家创作内容的改变,并非资产阶级的政治追求,排除B项;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是古希腊时期的人文主义,排除D项。
·H·福克纳曾不无自豪地说:“(20世纪初)美国农业一次收成,就可以把比利时王国的一切连同国王一起买到手,两次收成可以买进意大利……五次收成,就能把俄罗斯帝国从沙皇手中买进来。”这主要说明
A. 先进的政治制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B. 产业革命推动美国农业产值的攀升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提升了美国的经济竞争力
D. 美国确立资本主义经济霸主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哈罗德·H·福克纳的论述体现了20世纪初美国农业的超高产值,据所学可知,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生产力极大提高,促使农业迅速发展,故选B项;美国代议制确立于18世纪,而材料中的现象发生在20世纪初,因此并不能直接体现政治制度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排除A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之后才出现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美国确立资本主义经济霸主地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D项。
《戴将军,美国的哈巴狗》,其中“戴将军”指二战后法国总统戴高乐。据此可知,当时
A. 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B. 美国完全控制法国
C. 欧洲复兴计划失败 D. 意识形态对立严重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漫画主要体现了冷战时期苏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敌视态度,这种敌视也反映到艺术创作领域,表明当时两大阵营意识形态领域对立严重,因此D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多极化趋势,A选项错误;B选项中“完全控制”的说法绝对,排除;C选项与史实明显不符,欧洲复兴计划取得了成功,排除。故选D。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关注和讨论苏联的热潮。当时很多人认为苏联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度,与资本主义少数财阀垄断的民主不同,苏联实现了一种最大多数人的民主。同时,美苏复交、苏法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加入国联等都受到中国知识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当时中国知识界认为苏联妇女地位有较大提高,并认为苏联“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充满了美满的、愉快的家庭生活”,苏联教育是“计划着去迎合苏联人民的需要的”,就连莫斯科的夜生活也受到知识界的关注和赞誉。当时中国知识界在大力地介绍、评论苏联时,介绍评论最多的是苏联取得成功的法宝——计划经济。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国内兴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计划经济思潮,这体现了当时知识界希望中国迅速强大抵御侵略的愿望。
——摘编自郑大华、张英《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影响》
材料二 由于特殊的国内外形势,毛泽东借鉴了苏联的工业化模式,并对其弊端进行了反思和调整。1956年,他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毛泽东认为:“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关于资金的积累模式,他提出:“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1959年,毛泽东提出:“对企业的管理,采取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摘编自鲁碧华《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介绍和评论苏联的角度,并分析当时中国计划经济思潮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原因,并概括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答案】(1)角度:政治制度;外交政策;社会生活;计划经济。
原因: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成就巨大;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并完成“一五”计划,国力大增;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侵略日益加重。
(2)原因:两国相同的社会制度背景;苏联工业化的成功示范;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政治军事形势(或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为了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或工业基础的落后);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反思与突破: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的反思,提出以重工业为主,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思想;对苏联在获取工业化资金方面对农民剥夺较重的反思,毛泽东提出多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来保证重工业发展的思想;对苏联管理体制中经济管理权过于集中的反思,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民主管理思想。
【解析】
【详解】(1)角度:依据材料一中“很多人认为苏联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度……苏联实现了一种最大多数人的民主”、“美苏复交、苏法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等国加入国联等”、“知识界认为苏联妇女地位有较大提高……苏联教育……莫斯科的夜生活……”、“介绍、评论最多的是苏联取得成功的法宝——计划经济”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从政治制度、外交政策、社会生活、计划经济等方面概括得出角度。
原因:依据材料一中“20世纪30年代初”、“这体现了当时知识界希望中国迅速强大抵御侵略的愿望”等信息结合所学从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中国面临日本侵略等角度分析原因。
(2)原因:依据材料二中“特殊的国内外形势”、“1956年”等信息结合一五计划的背景相关所学从两国相同的社会制度背景、苏联工业化的成功示范、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工业基础落后、苏联对中国的援助等方面说明原因。
反思与突破:依据材料二中“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毛泽东认为:‘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关于资金的积累模式,他提出‘……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对企业的管理,采取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等信息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地位问题,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历史的创造者不是地理区域,而是人,是主宰和发现这些地理区域的人。”美国史学家威廉·克罗农则称:“人类并非创造历史的唯一演员,其他生物、大自然发展进程等都与人一样具有创造历史的能力。如果在撰写历史时忽略了这些能力,写出来的肯定是令人遗憾的不完整的历史。”
——摘编自梅雪芹《从“人”的角度看环境史家与年鉴学派的异同》
运用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评价其中一个或两个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类历史的发展不能忽视自然环境的影响。历史是人创造的,人类进步是历史的推动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反映了人文主义的发展,突出人的作用和能动性,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不断解放,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转型;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者提倡冒险进取精神,西欧的航海家们正是在此精神的鼓舞下开辟了新航路,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为一个整体;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更是充分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次工业革命中,发明家们进行科研创新和技术发明,使人类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进步。
世界近代史中,在人类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与人类历史的关系更加密切。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所带来的物种、人种交流等行为,对美洲大陆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这一变化又改变了对美洲社会的发展轨迹;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报复,则更加说明了自然环境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总之,在研究人类历史时,不能把“人”和“自然”两大因素割裂开来,应进行综合研判。
【解析】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提取一个或两个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观点必须明确;然后,运用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对该观点进行探讨,要求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观点”,依据材料信息“人类并非创造历史的唯一演员,其他生物、大自然发展进程等都与人一样具有创造历史的能力”得出: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类历史的发展不能忽视自然环境的影响。“论证”,依据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的积极作用和对自然的消极作用等角度辩证分析。
致仕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致仕制度基本沿袭明制,但仍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清代官员通常以七十为致仕年龄,官员年届七十或在此之前一般都要奏请致仕。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清代官员的致任年龄并非一成不变。有的官员虽年龄致仕,但屡请致仕而不许或明令不准致仕,故常有“老而不休”的现象。官员自愿致仕称为“告休”“乞休”“乞骸骨”等,官员被朝廷强制致仕则称为“勒休”。无论哪种致仕方式,都应得到皇帝的允许,获皇帝批准后才能离任。官员致仕后基本都能享受一半以上的俸禄,保证了晚年生活,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使许多年过七十和体弱多病的官员及时退出官场。同时,清代也把致仕作为淘汰平庸官员的一种措施,如有的官员被参奏,情况属实,皇帝就勒令其致仕。清代致仕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容易产生种种弊端,主要表现为:一是久仕不退,二是已退复仕。其种种弊端的存在使得晚清吏治更加腐败,卖官鬻爵成风,官场风气恶劣
——摘编自姚舞艳《试论清代官员的致仕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致仕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代致仕制度的作用。
【答案】(1)特点:沿袭明制并有所改革;官员致仕年龄具有一定灵活性;官员致仕待遇较为优厚;致仕方式有自愿致仕和强制致仕两种;官员致仕取决于君主意志。
(2)作用: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推动官员队伍新陈代谢,防止官僚队伍的老化(或促进政府官员年龄结构的改善);保证了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提高了办事效率;产生种种弊端,对官场腐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解析】
【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中“清代致仕制度基本沿袭明制,但仍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清代官员的致仕年龄并非一成不变……故常有‘老而不休’的现象”、“官员自愿致仕称为‘告休’‘乞休’‘乞骸骨’等,官员被朝廷强制致仕则称为‘勒休’”、“无论哪种致仕方式,都应得到皇帝的允许,获皇帝批准后才能离任”“官员致仕后基本都能享受一半以上的俸禄”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沿袭明制并有所改革、致仕年龄具有一定灵活性、待遇较为优厚、方式有自愿致仕和强制致仕两种、取决于君主意志等方面概括特点。

最近更新

风能行业居间协议模板 7页

零售行业融资居间模板 6页

2020—2021年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 6页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最.. 28页

2021—2022年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 7页

2021—2022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 7页

2021年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8页

2021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及完整答案 7页

2021年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加.. 6页

2021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7页

2022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下.. 7页

2022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 6页

2022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 5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6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练习及答案 7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1套) 5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及答案【精选】.. 6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最新.. 5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一套) 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精品) 6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加答案 7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6页

声音嘶哑老师职业病防治经验方专家讲座 22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真题】 6页

国宝大熊猫资料简介三年级下册8篇 11页

人身伤害应急预案范本(三篇) 7页

风电项目风机基础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案 9页

成都市2023年生物初中毕业会考题 8页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测试卷(含答.. 10页

戴维宁定理实验报告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