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1届历史新高考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综合 作业(四) Word版含解析 】是由【liaoyume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1届历史新高考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综合 作业(四) Word版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1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选择题综合自测
综合(四)
,由此可知该局( )
船名
下水日期
船型
实马力
吨数
时速(里)
配炮(门)
制造费用(万两)
万年青
1869年
木质商船
580
1370
10
—
湄云
1869年
木质商船
320
500
9
6
福星
1870年
木质商船
320
515
9
4
镇海
1871年
木质商船
350
572
9
6
扬武
1872年
木质商船
1130
1560
12
11
“天朝上国”观念
(不包括采矿业工人)的情况统计,上海、汉口、广州三个城市的工人人数约占全国工厂工人总数的78%。这一数据表明(   )
:“它开始于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继而演变为一场输入新思潮的运动,最后又演变为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成为追求改革和革命的革命运动。”该学者意在强调( )
“中华民族”一词后,梁启超又于1922年提出“中华民族为一极复杂而极巩固之民族;此复杂巩固之民族,乃出极大之代价所构成;此民族在将来,绝不至衰落,而且有更扩大之可能性。”梁启超的民族观()
,树立企业形象。如“招待参观,期订三日。第一日为文艺界与名流闺媛,第二日为电影界明星,第三日为花界诸姊妹”,该公司很快成为引领上海时装新潮流的标杆。这一现象()
,武汉40余万人高呼“打倒英帝国主义!”“打倒卖国贼”的口号举行的抗议大会和抗议游行。这一运动()
1943年的外交成果
《西北文化日报》对某一事件的报道,通过该报道可知()
,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同时强调“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的土地”“对于中小地主的生活应给以相当照顾”等。这些政策()
答案以及解析
:B
解析:由表格可知,所造船只大部分为兵船,体现了洋务运动兴办者“自强”的愿望,故B项正确;仅从表格所列舰船,不能得出我国近代海军主体已经确立,A项错误;材料中舰船名称并没有体现“天朝上国”的观念,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州船政局为军事工业,并不能有效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所以D项错误。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894年”“上海、汉口、广州三个城市的工人人数约占全国工厂工人总数的78% ”等可知近代工业分布不均衡,故选B;“民族业发展水平较高”不符合“1894年”的时代特征,排除A;由材料无法得出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排除C;“影响力扩大”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D。
:D
解析:由材料信息“开始于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继而演变为一场输入新思潮的运动”可知,“它”是指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在后期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深远影响,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作用,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中的学生运动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且材料中的学者并非强调五四运动的意义,排除C项。
:C
解析:由材料中“中华民族为一极复杂而极巩固之民族……有更扩大之可能性”可知,梁启超并未主张中国是单一民族国家,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学习西方,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故排除B项。梁启超是中国最早运用近代观念和方法系统研究民族关系历史的代表,他摒弃了“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民族观,故排除D项。材料中梁启超的民族观依据历史客观规律、世界潮流,立足维护祖国统一和抵御外辱的实际国情,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故C项正确。
:D
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女性的社会形象。题干中时装公司用女性名人来为自己的服装代言,有利于改善女性的社会形象,故D项正确;题干这一现象属于商业领域,与女性政治地位无关,排除A项;题干只涉及“用名人大做广告”这一种广告形式,排除B项;题干仅涉及上海地区,就全国来说,传统服饰仍然是主流服饰,排除C项。
:B
解析:从材料及图片可以看到,不论群众的装束还是口号,均为国民大革命时期,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武昌起义时,帝国主义概念尚未在中国民众中传播,A项错误;C项说法也不合史实,1943年,中英同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员国,正在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C项错误;D项说法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也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错误。
: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形成是在1937年,故A项错误;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故B项错误;西安事变之前,报纸已成为政治宣传工具,如《国闻报》等,故C项错误;依据报纸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抗日救亡已成为时代的主题,故D项正确。
:B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的经济政策。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在维护农民利益的同时,也保护了部分中小地主、富农的现有利益。结合所学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前夕的时代特征可知,上述政策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力量支持,有利于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故本题选B项。A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并未突出对地主阶级的斗争,也未体现中共中央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C、D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