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乳腺癌的影像学诊疗 】是由【可爱的嘎GD】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乳腺癌的影像学诊疗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乳腺癌影像学诊疗
韩礼良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疗
第1页
概述
1977年Chang CHJ等首次报道应用CT检验乳腺疾病。
CT扫描图像可清楚显示乳腺内部解剖结构,对乳腺囊肿、出血、从状钙化灶敏感性较高,尤其是CT增强扫描,可使致密型乳腺中恶性病变检出率高于钼靶乳腺摄影。
在同一组材料中,CT检测率为94%,钼靶乳腺摄影检测率为77%。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疗
第2页
概述
CT可用于不能扪及乳腺病变在活检或手术前定位;已确诊乳腺癌临床分期;检验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没有肿大;对乳腺癌临床分期和制订放疗计划很有帮助。
但因为CT检验费较高,部分病员又发生对造影剂过敏危险性,且其放射剂量比钼靶乳腺摄影高,故CT检验不适于做乳腺疾病常规检验,能够作为钼靶乳腺摄影补充。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疗
第3页
CT检验方法
乳腺CT检验,病人普通需禁食6小时以上。因为受女性体内激素影响,乳腺也呈周期性改变。所以,普通认为CT检验不宜在月经前后一周内进行,以免误诊。
扫描方法与胸部扫描相同,范围从锁骨切迹至乳房下缘。该法扫描范围大,可发觉腋窝组、内乳组、纵隔组淋巴结有没有肿大,肺部有没有转移以及对胸壁浸润情况等,对临床分期帮助较大。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疗
第4页
CT检验方法
平扫从胸壁到乳头,常规扫描视野直径为20cm,层厚10mm,层距10mm,连续扫描10层。窗宽-127-+128Hu,窗位0,小病灶可作薄层扫描如3mm、5mm等。
乳腺疾病普通需要增强扫描,惯用造影剂为水溶性离子型造影剂,如60%-76%泛影葡胺或碘酞葡胺。对碘剂和药品过敏、患哮喘、糖尿病等患者使用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高,所以多数学者主张对含高危原因患者以采取非离子型造影剂如Omnipaque、lopamiro和UItravist等为妥。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疗
第5页
CT检验方法
注射方法普通有两种:
1、造影剂团注法,即用60%-65%造影剂100ml,静脉内推注,5分钟内推注完;
2、造影剂滴注法,即用30%-35%造影剂300ml,静脉内快速滴注,10分钟内滴注完。有资料表明,后一个方法更有利于乳腺内恶性肿瘤显示。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疗
第6页
正常CT表现
解剖:乳腺位于两侧胸大肌之上,外形随生长、发育、体形、生育、哺乳和生活习惯而异。正常未生育成年妇女乳腺呈圆锥形,轮廓匀称,两侧大小相同,乳头位于中心,周围有环状乳晕。正常乳腺位于第二至第六肋骨之间,内近胸骨旁,外达腋前线,其外上极形成乳腺腋尾部伸向腋窝。
正常CT表现:CT平扫可清楚显示乳腺皮肤、乳头、皮下脂肪、导管和腺体组织、乳腺后间隙及乳腺悬韧带。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疗
第7页
正常CT表现
皮肤厚约1-2mm,为均匀一致、呈规则弧线条状影,在乳晕处略有增厚。
乳头大小因人而异,可向上轻度突起、平坦或内凹。
皮下脂肪位于腺体和皮肤之间,而乳腺内脂肪呈蜂窝状分布,在CT断面上呈低密度,CT值约为-50Hu。
乳腺内导管是以乳头为中心向周围发散,呈扇形分布;而腺体组织则呈小片状、团片状均匀分布,略呈锥形,位于皮下脂肪层与乳腺后间隙之间,呈软组织样密度,CT值为10-20Hu。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疗
第8页
正常CT表现
乳腺后间隙有脂肪和疏松结缔组织所组成,位于浅筋膜与胸大肌筋膜之间,呈以光滑而狭窄低密度带,将乳腺腺体与胸大肌分开。
乳腺悬韧带位于皮下浅筋膜浅层与深层之间,是浅筋膜浅层纤维与乳腺腺体之间纤维束带,相互呈网状连结,在CT断面上为曲线形或条索状阴影从乳腺腺体经过皮下脂肪层与皮肤相连。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疗
第9页
正常CT表现
注射造影剂后,乳腺内各种正常组织可轻度增强,但增强程度常不一致。
Chang等研究了一组正常人乳腺增强前后CT值改变,结果是脂肪组织增强后CT值增加1%,增加CT不超出2Hu;导管和腺体组织增加5%,增加CT值不超出10Hu;%,增高CT值不超出15Hu。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疗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