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基础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pptx

格式:pptx   大小:5,991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础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pptx

上传人:海洋里徜徉知识 2025/5/19 文件大小:5.8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础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基础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基础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基础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
基础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
第1页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结构,位于泄殖腔后上方,囊壁充满淋巴组织。人和哺乳动物无法氏囊,其类似结构可能是骨髓或肠道中淋巴组织(集合淋巴结,阑尾等),亦有法氏囊作用。法氏囊是禽类中枢免疫器官,可产生B淋巴细胞,从而产生特异性抗体来完成特定免疫应答。传染性法氏囊炎发生极为普遍,并含有暴发性、连续性特点。雏鸡感染后,可造成免疫抑制和缺点,从而造成疫苗免疫失败,使鸡对传染性疾病感染几率增加。
基础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
第2页
邝荣禄
1979
周蛟
1980
毕英佐 程德勤 周蛟
1982
1987
首次在美国特拉华州南部甘波罗( Gum-boro)地域发觉,所以又称甘波罗病
首次详细报道了这种病,因为死于该病鸡肾脏极度肿大,所以又称它为“禽肾病”
在我国,1979年邝荣禄等在广州发觉本病,1980年周蛟等在北京报道了此病,1982年周蛟等在北京从进口鸡群中分离到IBD-CJ801株,同年程德勤在上海从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到一株IB-DV,毕英佐从广州分离到两株IBDV,从而证实了本病在我国存在,并证实是从国外进口鸡中传入。当前IBD在我国已传遍各地,一些地方发病率高达80%以上,死亡率在30%- 70%或以上。1987年,在比利时北部和荷兰南部均发觉IBD超强毒株(vvIBDV),美国、土耳其、南非也报道有超强毒存在,18周龄鸡也可感染。该病现已全球性流行, 据调查,美国鸡群血清阳性率几乎近100%,南美洲约90%,荷兰88%,意大利76%,日本约75%,德国61. 5%。
1957
CosgroveA
1962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基础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
第3页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本病主要侵害鸡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所以该病危害不但表现在疫病本身,更主要是引发鸡体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各种疫苗免疫应答,甚至造成免疫失败。
因为免疫抑制,引发继发和并发其它疾病(主要是鸡新城疫、鸡马立克、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球虫病),致使死亡率显著升高,可达80%以上,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灾害,被称为“鸡艾滋病”。
基础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
第4页
● 临床症状
● 病理改变
● 诊疗
● 预防
● 病原学
● 流行特点
● 治疗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基础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
第5页
病原学
1.
病原学
1.
金 宝 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基础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
第6页
IBD病毒形态
金 宝 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 禽双RNA病毒属。它基因组由2个节段双链RNA组成。病毒呈二十面体对称,球形,粒子直径大小约55-65nm。无囊膜, 表面无突起。
双股双节RNA病毒,耐受力强,主要由四种结构蛋白组成:VP1、VP2、VP3、VP4。
血清1型(鸡源性毒株):6个亚型,一个亚型包含全部变异株。
血清2型(火鸡源性毒株):无毒力,鸡、火鸡中抗体均普遍存在 。
一、病原学
基础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
第7页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病原学

IBDV非常稳定, 对低PH( PH2)、氯仿、乙醚等脂溶剂不敏
感,对热和干燥有相当抵抗力, 56℃、5h或60℃、30min仍有
活力。pH值为12或70℃、%氯化铵作用10min能杀灭
病毒。
金 宝 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IBDV在体内增殖靶器官是鸡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组织,
对法氏囊中未成熟B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前体细胞含有很强
亲嗜性,另外,可经过鸡胚培养和细胞培养实现体外增殖。
鸡胚培养是IBDV增殖最好伎俩, 实践证实, 绒毛尿囊膜
(CAM)接种路径最为敏感。尿囊腔路径接种比CAM路径接种病毒
滴度(EID50)-。
适应于鸡胚IBDV可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殖, 并产
生显著细胞病变。形成肉眼可见蚀斑。所以,可利用病毒蚀
斑单位( PFU/ml)测定法进行细胞培养适应毒定量分析, 比鸡
胚接种法更为敏感。IBDV也能在鸡胚法氏囊细胞、肾细胞中增
殖,产生细胞病变和形成蚀斑。
基础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
第8页
流行特点
2.
流行特点
2.
金 宝 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基础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
第9页
金 宝 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传染性法氏囊炎遍部于全世界许多养鸡发达国家和地域,1988年以来,我国不一样类型鸡场,发生了严重流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主要感染2-16周龄鸡,3-6周龄时最易感。本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但以5-7月份发病较多。蛋雏鸡比肉仔鸡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若无继发感染,死亡率普通不超出5%。
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自然宿主主要限于鸡和火鸡。从鸡分离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只能使鸡感染发病,试验感染火鸡不发病但能产生抗体,从火鸡分离病毒仅能使火鸡感染,对鸡无影响。不一样品种鸡均可发病,其中来航鸡较易感。
二、流行特点
基础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