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文档名称:

南涪小区三期支护设计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1,276KB   页数:6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南涪小区三期支护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海洋里徜徉知识 2025/5/19 文件大小:1.2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南涪小区三期支护设计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南涪小区三期支护设计方案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南涪小区三期支护设计方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射洪县南涪棚户区改造三期工程
基坑降水、支护设计方案
编制:
校核:
审核:
审定:

设计单位: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23年8月1日
目 录
第一部分:基坑支护设计 4
一、工程概况 4
、工程设计概况 4
、场内地质构造概况 4
、场内地下水概况 6
、基坑开挖深度概况 6
二、基坑支护设计 7
、设计编制依据 7
、设计参数的拟定 7
8
8
9
9
9
、基坑支护设计 10
、设计概要 10
、AB段桩设计 11
、BC段桩设计 12
、CD段桩设计 14
、DA段桩设计 15
三、基坑降水设计 17
、降水设计编制依据 17
、降水计算公式 17
、降水设计结果的井数及井深 18
、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9
四、基坑变形监测控制 19
、监测目的 19
、监测项目 19
五、基坑支护设计验算书 20
六、附施工图 59
附件: 1、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 2、基坑降水平面布置图;3、支护桩大样图
射洪县南涪棚户区改造三期工程
基坑降水、支护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基坑支护设计
一、工程概况
、工程设计概况
我公司对射洪县城南片区南涪社区三期进行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工作。该工程拟建物重要由3幢16-28层的高层建筑、2幢2-7层的多层建筑组成,框剪结构,其附属设施涉及1-2层裙房及周边的纯地下室部分。
该场地位于射洪县城南,基坑周边环境较简朴,根据甲方提供资料,分别描述如下:北侧为拟建市政道路,西侧为南涪社区一期距离基坑开挖6-8m;东侧为拟建桂仙路;南侧为拟建城市道路。场地开阔交通方便。
1)、基坑北侧临市政道路,,。
2)、基坑南侧为规划道路,其中基坑南侧紧邻红线范围内老建筑尚未完毕拆迁,待拆迁完毕后进行基坑支护;
3)、基坑东侧临市政道路,;
4)基坑西侧为南涪社区在建工程,基础为筏板基础,埋深2-3m,楼层为7层;
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场内地质构造概况
场地覆盖地层重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积物,表层为人工填土、耕植土,其下为粉土、粉砂及卵石;下伏基底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泥质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现将各地基岩土结构及特性从上到下分述于后:
⑴杂填土①1(Q4ml):场地局限分布。杂色,由卵石、混凝土块、碎砖头及粉土等组成,硬质物含量约占10~30%。湿,松散,~。
⑵耕植土①2(Q4pd):场地内广泛分布。褐黄色,重要由粉土、粉细砂组成,含大量植物根须及虫孔,稍湿,松散状,~。
⑶粉土②(Q4al):场地内广泛分布。褐黄色,稍湿~湿,稍密状。摇震反映中档,干强度低,韧性低,无光泽反映。~,~,~。
⑶粉砂③(Q4al):场地内大部可见。灰黄色~浅灰色,局部夹薄层粉土,湿,松散。砂含量占70~85%,成份重要为石英、长石,少量云母。~,~,~。
⑷砾砂④(Q4al):场地内呈透镜状、似层状分布于卵石层中。浅灰色,砂含量占60~65%,成分重要为石英、长石,少量云母;卵砾石含量占25~30%(其中卵石占5~10%)。湿~饱和,松散状。~,~,~。
⑸卵石⑤(Q4al):场地广泛分布。浅灰、黄灰色,卵石含量占50-60%,重要成分为长石、灰岩、石英砂岩,次为脉石英,粒径一般2~5cm,含漂石,椭球状、亚圆形;充填物以砾、砂为主,湿~饱和。~,~。~
0m。根据超重型(N120)动力触探实验,其密实限度分为稍密⑤1、中密⑤2、密实⑤3三个亚层。
1)稍密卵石⑤1:卵石含量约占50~60%,粒径一般2~4cm, 偶见漂石。超重型(N120)动力触探实验击数4≤N120<7击。
2)中密卵石⑤2:卵石含量约占55~65%,粒径一般2~7cm,含漂石,超重型(N120)动力触探实验击数7≤N120<11击。
3)密实卵石⑤3:卵石含量约占60~70%,粒径一般2~8cm,含漂石,超重型(N120)动力触探实验击数≥11击。
⑹泥质砂岩⑥(J3p):分布于基岩表层,为紫灰色,泥质粉砂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重要由长石、石英矿物组成,钙质胶结为主。强风化层以下层理清楚,岩层产状近似水平。按其风化限度分为强风化层、中档风化层二个亚层。现分述于后:
1)强风化⑥1:岩石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钻探容易,岩芯以碎块~短柱状为主,~,~,~。
2)中风化⑥2: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节理、裂隙较发育,钻探较容易,岩芯以短柱~柱状为主,~,~,~。
⑺砂质泥岩⑦(J3p):紫红色,粉砂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重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钙质胶结为主,层理清楚,岩层产状近似水平;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节理、裂隙较发育,钻探较容易,岩芯以短柱~柱状为主,~
0m,~,~,中档风化,未钻穿该层。
以上详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场内地下水概况
地下水类型及动态变化:本次勘察正值地下水丰水期,在钻孔中测得地下水初见水位与稳定水位一致,~,~。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冲积物中孔隙型潜水,场内卵石层为重要含水层,透水层,其含水、透水性好,受涪江河水及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是以渗透方式向相对下游区排泄。据射洪县城区地下水长观资料,工程区地下水枯、~。地勘资料分析显示,该场地卵石层渗透系数K值为55m/d左右。
、基坑开挖深度概况
,。
二、基坑支护设计
、设计编制依据
(1) 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
(2)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23)
(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23)
(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23)
(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3)
(6)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 JGJ120-2023)
(7)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 JGJ94-2023)
(8)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23)
(9)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23)
(10) 《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23)
(11)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23)
(12)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13) 《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23)
(14) 《》
(15) 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川鑫科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设计参数的拟定
地基土重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地质时代
岩 土
名 称
天然
重度
γ(KN/m3)
变形模量
Eo
(MPa)
压缩模量
Es
(MPa)
承载力
特性值
fak
(kPa)
天然抗剪强度
饱和(天然)极限
抗压强度
(MPa)
基床
系数
K
(MN/m3)
锚固体与土体粘结强度特性值frb
(KPa)
粘聚力
C
(kPa)
内摩
擦角
Ф
(°)
Q4ml
杂填土①1

--
--
--
--
--
--
--
8
耕植土①2

--
--
--
--
--
--
--
6
Q4al
粉土②

--
5
100
15
16
--
18
20
粉砂③

3
5
80
0
23
--
13
18
砾砂④

8
10
130
0
25
--
15
40


稍密⑤1

22
26
300
0
30
--
25
70
中密⑤2

30
35
500
0
35
--
35
90
密实⑤3

42
50
800
0
40
--
45
130
J3p
泥质
砂岩
强风化⑥1

--
--
350
400
35
--
--
--
中风化⑥2

--
--
900
--
--

--
--
砂质
泥岩
中风化⑥2

--
--
500
--
--
()
--
--
注:1、含粘土卵石内聚力标准值为经验值。
2、表格内的数据是根据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整理得出。


1、材料:桩芯及冠梁混凝土强度C30,喷射C20混凝土作为挡土墙板;箍筋为Ф******@100,纵向受力主筋为16Ф22。
2、钢筋保护层:梁、桩50mm。
3、钢筋锚固长度为500mm。
4、支护桩采用旋挖机成孔,桩径偏差控制在±50mm以内,垂直度≤1%,桩底沉渣≤100。
5、主筋均采用对接焊接,同一断面接头数量不超过钢筋总数的50%。
6、喷射混凝土厚度80mm。
7、其余规定详见基坑支护详图。

1、支护桩桩顶均设立冠梁,冠梁宽度同支护桩桩径。
2、冠梁主筋采用双面搭接焊,搭接焊长度5d。采用单面焊接时,搭接焊长度10d。
3、支护桩纵向钢筋所有伸入冠梁内,长度为梁高h-50mm。
4、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5、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
6、冠梁施工缝不应设立在转角及其附近15m范围。当由于特殊因素必须留设施工缝时,须按规范规定对施工缝进行解决。
7、(***@100),箍筋加密区内不得对主筋进行搭接焊。

1、桩间土采用挂钢筋网,喷射C20混凝土进行支护。
2、钢筋网双向Ф******@200;加强筋Ф******@1000并与桩上预埋钢筋或植筋固定。(详见附图)
3、喷射混凝土厚度80mm。
4、应分层及时支护,避免桩间土垮塌,。
5、桩基护壁须设立泄水孔,,水平间距同桩间距。

坑顶1~2米范围内土体应采用C20素混凝土硬化,硬化厚度150mm,宜设成斜坡,×200mm截水沟,应根据地形设立相应的集水坑或将集水引出施工场地,截水沟和集水坑均应进行防渗漏解决,严禁地表水浸润和渗入基坑,以免影响基坑侧壁安全:坑底距坑底边线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