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第六章 中国的运河.ppt

格式:ppt   大小:139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六章 中国的运河.ppt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8/3/11 文件大小:1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六章 中国的运河.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六章中国的运河
狭义的运河,指的是符合国际词典所定义的完全人工开凿的河流。而广义的运河主要利用自然河流湖泊,开挖一些连接河段,将自然河流湖泊沟通成一条较长的水运通道,后人统称这类沟、渠为“运河”。中国早期的运河大多如此。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城邗,沟通江淮”。但这个时间并非世界最早,根据一般的工具书,古埃及时代就已经开凿运河,远早于邗沟。
中国的河流都是东西流向的,所以要开凿南北流向的运河。因此,自古以来开凿运河,都是南北运河,以便沟通东西河流,加强南北联系,全国各地的交通往来,利于国家的统一、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中国河流分布和流向有严重的缺陷,一是虽然有许多南北流向的河流,相对来说,南北河流都比较短,没有一条像长江那样,能够贯通南北大部地区,形成完整通航能力的自然河流。第二,在平坦的东部地区,由于地形制约、古黄河的改道等原因,没有一条能够横贯南北、保持通航能力的河流,所以才有了开凿京杭大运河的必要。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运河的开凿
一、楚国开凿沟通江汉、江淮的运河
“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史记•河渠书》
二、吴国南达钱唐,北通河、:从邗城西南引江水至末口(今淮安东北)入淮。吴王夫差在打败楚、越两国后,为北上与齐、晋争霸,
:从今定陶县东北连接济水的菏泽,引水东流,至湖陵(在今鱼台县北)附近注入泗水。夫差征服齐国后,继续北上与晋争霸,
三、齐国在临淄城西开凿的沟通济、淄的运河
魏国开凿的沟通河、淮的鸿沟水系:
(1)魏惠王十年(前360年)(2)魏惠王三十一年(前 339年)
秦始皇统一后,史禄开凿了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
目的:征服岭南(“陆梁地”),运输军粮。
西汉对灵渠的利用
“出零陵,或下漓水”——平定南越的军事通道
西汉关中漕渠 ——沟通关中和关东地区的大动脉
起迄:西起长安城的昆明池,沿秦岭东下,至潼关注入黄河。
目的:从关东漕运粮食;灌溉
西汉武帝至宣帝间,一般每年漕运关东谷四百万石至关中(《汉书·食货志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经过鸿沟和汴渠。
二、隋唐宋时期的南北大运河
隋朝南北运河的开通
运河开凿的客观要求和条件
隋朝统一后,为了沟通首都与富庶经济地区的联系,便于从黄河下游和江、淮地区转运漕粮,以及加强东北边防的需要,对运河的建设开始有了全面、统一的规划。
运河的五个部分
西抵长安、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以洛阳、开封为中心的南北运河分为五段:
(1)广通渠(唐时称漕渠) 开皇四年开凿,自大兴城西北凿渠引渭水东流入黄河。(2)山阳渎(唐时称官河或漕渠)
开皇七年开凿,自山阳(今淮安)引淮水至扬子(今仪征东南)入长江。(3)通济渠(唐时称汴渠或汴河)大业元年开凿,自西苑(今洛阳西)引谷、洛水至偃师经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今荥阳县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入淮河(4)永济渠大业四年开永济渠,直抵隋北方重镇涿郡治所蓟县(今北京城西南(5)江南运河大业六年开江南运河,自京口(今镇江)引长江水至余杭(今杭州)入钱塘江
“得非天假暴隋,成我大利哉!”“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皮日休《汴河铭》)
隋唐运河的交通情况
(1)隋唐时期——漕运的大动脉
“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轴舻相继。”“利尽南海”(《元和郡县图志》卷五《河南府》)
然漕渠由于水源不足以及泥沙淤积等影响,已逐渐失去了它的功效。
(2)唐末五代——运河交通被破坏
“汴水自唐末溃决,自墉桥东南,悉为污泽。”
“运路久梗,葭苇湮塞。”
分裂时期的运河交通
(1)周世宗恢复汴渠的运输效能
(2)北宋汴京漕运四渠
北宋汴京的漕运四河:惠民河、广济渠、汴河与黄河
(5)南宋
宋金对峙,运河水道荒废。江南运河成为偏安王朝的重要交通线:
运河沿线城市的兴起
(1)永济渠沿岸的城市——魏州、贝州、幽州
(2)汴渠沿岸的城市——汴州、宋州、宿州、泗州
(3)山阳渎沿岸的城市——楚州、扬州
(4)江南运河沿线的城市——润州、苏州、杭州
“京口东连吴会,南接江湖,西连都邑,亦一都会也。”
(《隋书•地理志》)
“南派巨流,走闽禺瓯越之宾货,而盐鱼大贾所来交会。每岁官入三十六万千计。近岁淮河之间,颇闻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