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噪声职业健康监护规范07-7.ppt

格式:ppt   大小:228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噪声职业健康监护规范07-7.ppt

上传人:aluyuw1 2018/3/11 文件大小:2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噪声职业健康监护规范07-7.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职业健康监护规范
噪声GBZ-49
一. 职业健康监护
概念:为及时发现劳动者的职业性健康损害,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对劳动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检查和连续的、动态的医学观察,记录职业接触史及健康变化,评价劳动者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称职业健康监护。
目的:
1.   检索和发现职业危害易感人群;
2. 及时发现健康损害,评价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
3. 及时发现、诊断职业病,以利及时治疗或安置职业病人;
4. 为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行政执法提供依据和证据。
内容和方式:
1. 上岗前健康检查:目的是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分清责任。
2. 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和健康影响,对劳动者进行动态健康观察。
3. 离岗健康检查:目的是了解劳动者离岗时的健康状况,分清健康损害责任。
4. 为充分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用人单位应当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
二. 职业禁忌
概念: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3.  职业禁忌:
⑴.各种病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1000,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大于25dB。
⑵.各种能引起内耳听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
说明:新23号令
噪声性耳聋(71-90dB)
损伤因素: 长期工作于噪声级大于90dB的噪声环境中即可对耳蜗造成损害,耳蜗受损程度受下列因素因素影响。 (一)时间:在噪声环境里工作的时间越长,听力损害程度越大。 (二)噪声强度与性质:频率高、强度大对听力损害严重。断续噪声比持续噪声危害大。震动加噪声较单纯噪声的损害大。 (三)工作环境因素:狭窄的工作场所比开阔的工作环境易受损害,距离噪声源越近,越易受损害。 (四)身体情况:中老年人比青年人易受噪声损伤,体弱者比强壮者易受损害,曾有感音性聋或中耳炎疾患者较易受损伤,个人体质不同敏感性也不同。
病理: 在长期噪声刺激影响下,耳蜗血管纹首先出现血循环障碍,螺旋器毛细胞损伤,脱落,严重者内耳毛细胞亦损伤,继而螺旋神经节发生退行性变,以耳蜗基底圈末段及第二圈病变最明显。此处接近鼓室,血管较细,容易受噪声影响。耳蜗基底圈主要接受4000Hz的声音刺激,故早期患者以4,000Hz处听力损失明显。也有人认为与外耳道共振有关,因外耳道的共振频率在3,000~4,000Hz左右。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听力减退及耳鸣。早期听力损失在4,000Hz处,因此,对普通说话声无明显影响,仅在听力计检查中发现,以后听力损害逐渐向高低频发展,终于普遍下降,此时感到听力障碍,严重者可全聋。耳鸣与耳聋可同时发生,亦可单独发生,常为高音性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