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四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一节 群体概念
第二节 群体发展阶段
第三节 群体特征
第四节 群体内行为
第五节 群体间行为
第六节 团体管理
第七节 委员会与群体间行为协调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1页
第四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一节 群体概念
一、群体定义
1、群体概念。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集合体,他们恪守共同行为规范,在情感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而且有着共同奋斗目标。
(1)组员相互依存,在心理上彼此能意识到对方存在。
(2)组员之间在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3)各组员分别负担不一样角色,以达
成共同目标或寻求共同利益。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2页
2、群体特征:
从想象上看,群体是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联络个体组合。但并非任意集合起来一些人都能够成为群体,“群体”与“多人”是有区分。群体有以下特征:
(1)有连续互动关系。群体组员彼此之间又经常、人对人相互接触和联络。
(2)有一致群体意识。群体含有其组员应共同恪守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3)有共同行动能力。群体组员有共同目标或工作,并对外界环境挑战做出反应。
(4)有明确组员关系。群体组员被认为含有相当于“证件”组员资格。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3页
3、群体功效:
群体之所以产生和存在,是因为它所含有特殊社会功效。群体主要功效有:
(1)完成组织所赋予任务。群体功效主要是完成组织上分配下来任务和执行所要求职责,以确保组织目标实现。
(2)满足群体组员需求。群体对个人主要功效是满足其心理需要,而这也正表达了个人加入群体动机。
ⅰ)安全需要。
ⅱ)情感需要。
ⅲ)尊重和认同需要。
ⅳ)完成任务需要。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4页
(3)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力量。
4、个体与群体关系
(1)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2)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
①目标冲突。个人与群体目标冲突确实存在,必须加以考虑;目标冲突能转变为最大能量,这种能量对个体和他们行为产生深远影响;目标冲突既能够产生好结果又能够产生坏结果,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无偿乘客对群体影响。“无偿乘客”概念是表现目标冲突另一经典例子。“无偿乘客”又叫“搭便车者”或称之为“搭便车”现象。如“吃大锅饭”现象。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5页
二、群体分类
:大、中、小群体。
组织行为学研究侧重于小群体,普通认为5—7人群体效率可能最高。
2.按发展水平分:
(1)涣散群体──群体发展早期阶段。人们只是在空间和时间结合,此种群体目标、结构和领导都不十分明确。
(2)联合群体──群体发展中级阶段。群体组员有共同目标,约束与抵制共存,但这种活动只含有个人意义。
(3)集体群体──群体法展高级阶段。组员之间表现出很强凝聚力,其存在含有更广泛社会价值。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6页
群体与个人联络程度
促进社会发展
妨碍社会发展
发 展 趋 向
A
B
①
②
③
⑤
④
(1)先进集体型
(2)普通集体型
(3)中间型
(4)普通反社会团伙型
(5)黑社会团伙型
若将群体分类按三个维度划分,以下列图
: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7页
⑴正式群体。为完成组织任务所建立起来正规社会群体(命令型、任务型),这类群体分工明确,并受到法律保护。
4.按群体组成标准分:
⑵非正式群体。人们之间以利益和感情为纽带自发形成群体(利益型、情谊型),这类群体属于自然形成,普通不受法律与行政保护与干预。非正式群体包含: ①横向群体:组织层级相同、工作性质不一样;②纵向群体:同一组织内部不一样层级人组成;③混合群体:由组织内部各类人组成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8页
非正式群体特点:
①自发性:情谊、帮助、满足社交需求
②不稳定性
③中心人物作用大
④心理认同感、归属感和内聚力较强
⑤信息沟通快
⑥组员重合性(一个人能够是几个非正式
群体组员)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9页
非正式群体成因:
①心理或行为上相互依赖或互补
②相互认同(尤其是社会价值得不到承
认时)
③性格、价值观、兴趣、个人经历、自
我认识等相同
④工作与生活方式相同
⑤亲朋关系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