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新生儿硬肿症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新生儿硬肿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
第1页
内容提要
定 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关键点
常见护理诊疗
护理办法
新生儿硬肿症
第2页
定义
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受寒引发,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效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此时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
第3页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严寒、早产和窒息为主要病因。
1、新生儿体温调整与皮下脂肪组成特点:
(1)体温调整中枢不成熟;
(2)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易于失热;
(3)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
(4)以棕色脂肪产热为主,缺乏寒战等物理产热方式;
(5)皮下脂肪组织饱和脂肪酸比不饱和脂肪酸多,熔点高,受寒时易硬化,出现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
第4页
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严寒损伤:严寒和保温不妥使新生儿失热增加,体温下降,继而引发外周小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降低。出现肢端发冷和微循环障碍,深入引发心功效低下表现。低体温和低温造成缺氧、能量代谢紊乱和代酸,严重时发生多器官功效损坏。
新生儿硬肿症
第5页
3、其它:新生儿感染、早产、颅内出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时也易发生硬肿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新生儿硬肿症
第6页
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冬、春严寒季节,以出生3日内或早产儿多见。发病早期表现体温降低、吮乳差或拒乳、哭声弱等症状;病情加重时发生硬肿和多器官损害体征。
新生儿硬肿症
第7页
临床表现
1、低体温:
体核温度常<35℃,重症<30℃。新生儿因为腋下含较多棕色脂肪,严寒时氧化产热,使局部温度↑,使腋温高于或等于肛温。所以,腋温—肛温差值(TA-R)可作为判断棕色脂肪产热状态指标。正常状态下,棕色脂肪不产热, TA-R <0℃ ;重症硬肿症因棕色脂肪耗尽,故TA-R <0℃ ;硬肿症早期,棕色脂肪代偿增加, TA-R >0℃。
新生儿硬肿症
第8页
临床表现
2、硬肿:
特点:为皮肤硬肿,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有水肿者压之有轻度凹陷。
硬肿发生次序是:
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 臀部→面颊→上肢→全身。范围:头颈部20%,双上肢18% ,前胸及腹部14% ,背及腰骶部14%,臀部8% ,双下肢26%计算。
新生儿硬肿症
第9页
临床表现
3、多器官功效衰竭:早期心间低钝、心率迟缓、微循环障碍表现;严重时可展现休克、DIC、急性肾衰和肺出血等MOF表现。
新生儿硬肿症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