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七台河市勃利县吉兴河水库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是由【碎碎念的折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七台河市勃利县吉兴河水库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0 / 35
七台河市勃利县吉兴河水库风景区旅游开发工程
第一章 概 述
工程名称与承办单位
工程名称:七台河市勃利县吉兴河水库风景区旅游开发工程 工程建设单位:
工程性质:扩建
可行性争论报告编制单位与法定代表人
可行性争论报告编制单位: 工程询问资格等级:
工程询问资格发证机关: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询问编号:
上级主管单位: 电 话:
可行性争论报告编制依据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进展的打算》
《省旅游进展““打算》
10 / 35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打算》
《七台河市城市总体规划》
《勃利县吉兴湖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
七台河市气象局供给的近年的有关根底资料
七台河市环保局针对环保的法规与规定
七台河市地形图与工程地质资料
可行性争论报告的托付函
报告争论容
本工程可行性争论工作围是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技术规、标准额定以与建设单位对本工程的设想,着重对工程的背景与必要性进展分析;建设场址与建设条件的考察;工程建设规模与建设 方案进展论证;工程四周环境与四周环境对工程的影响分析;工程实施方案打算与进度进展安排;投资估算、资金来源与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进展综合论证。
其次章 建设条件与工程选址
工程区自然与社会环境
区位概况
吉兴河水库位于勃利县城西北 25 公里处的吉兴河上游,是一座以防洪、浇灌为主,兼顾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省重点中型水库。始建 1958 年,1965 年投入运营,总库容量为 1500 万立方米,水面面积 44 万平方米。水资源丰富,森林植被完好。林地面积 2 万亩,可浇灌面积 万亩。吉兴河发源于完达山余脉佛爷岭北麓,流向由南向北,河谷狭长,伍柒峰为风景区第一顶峰,海拔 798 米。吉兴河水库依山傍水,绿树松涛,风景如画。这里夏季山清水秀,百鸟争鸣,群芳吐艳;冬季银装素裹,苍松叠翠,自然景观,美不胜收。
历史沿革
吉兴河水库是一个比较抱负的库址。东北沦落时期日本“开拓团“选中这里,1944 年开工修建水库, 开凿了 2 米长的隧洞后,于 1945 年随着日伪的倒台而停建。1956 年农业合作化高潮时,勃利县曾组织大四站、吉兴、倭肯、XX 等 4 个乡进展修建,搞了土坝局部清基后,因没有勘测设计而停工。1958 年在大
10 / 35
搞水利运动中,由省水利厅设计,勃利县政府组织大四站、吉兴、倭肯、XX 等 4 个受益公社施工。1959 年 3 月土坝合龙,6 月输水隧洞完工,但轴线弯曲,衬砌质量不好。1960 年溢洪道完工,但过水力量仅 56 立方米/秒,未到达设计标准。1961 年 11 月,土坝修建 15.5 米时下马停建。
1963 年 5 月,吉兴河水库再次上马续建。由合江地区水利局设计,勃利县人民委员会组织施工。续建工程设计标准按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三百年一遇洪水校核,洪峰流量 433 立方米/秒,以后按标准为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洪峰流量 480 立方米/秒。续建工程包括:〔1〕土坝加高到20.7 米。〔2〕溢洪道改建,原建五级跌水溢洪道除保存进口段外,全部撤除,重修建。〔3〕输水隧洞加固补强,对 1958 年施工时实行突击方法造成的隧洞多弯,衬砌质量问题,实行灌浆和喷浆方法进展了加固补强。续建工程于 1965 年 12 月竣工,完成土石方 48.7 立方米,混凝土方 0.53 万立方米,国家投资 294.7 万元。竣工后,1966 年对迎水坡滑坡进展了处理。1976 年对迎水坡的块石护坡重进展护砌;对坝后排水体重翻修。1979 年对输水洞塔身进展了补强。
自然概况
吉兴河水库位于勃利县西北部大四站乡境,倭肯河支流吉兴河上游,以此河命名“吉兴河水库“。控 制流域面积 86 平方公里,总库容 1500 万立方米,是以防洪、浇灌为主,结合养鱼的综合利用水库。
枢纽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道和输水洞。〔1〕大坝为均质土坝,全长 240 米,平均坝高 20.7 米, 最大坝高 21 米,坝顶宽 5 米。迎水坡为块石护坡,马道以上坡比为 1:3,马道以下 1:4—1:5;背水坡为碎石护坡,坡比为 1:2.5—1:4。土坝安装 2 排测压管,每排 7 个孔。〔2〕溢洪道位于土坝右端,为开敞式,长 279 米。由进口、陡坡、溢流堰、第一级跌水、其次级跌水、第三级跌水、护坦、海漫与泄洪渠等 9 段组成。溢流堰为有用堰,宽 10 米,海漫段宽 25 米,最大跌深 11 米,第三级跌水至护坦段为浆砌块石砌筑,海漫段为干砌石护砌,最大溢流量 240 立方米/秒。〔3〕输水洞位于土坝左侧,为无压马蹄形隧洞,洞长 166.4 米,断面 2×2 米。取水塔高 19.8 米,设上中下 3 孔闸门〔卷扬式升降平板钢闸门〕, 最大泄水力量 27.8 立方米/秒,遇特大洪水时,可帮助溢洪道调洪。
开发建设
多年来,水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进展了水库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吉兴河水库的旅游 业已初具规模,并于 1994 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现已建成临崖而立的吉兴阁,踏波飞跨的卧洪渠, 依山而立的翠屏轩,溅珠听涛的耸壁涵,飘舞的九龙壁,巍巍的致富闸,花香四溢的天香苑,消风琴韵的碧 清廊,雄伟雄壮、气概磅礴的极灵寺,虎啸,笑口常开的弥勒佛,有惊无险的无鬼惊魂宫,凤凰台等十几处 景点。吉兴河水库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近年来,国名流、海外友人和周边市县游 人纷至沓来,年均接待游客十万人次。
10 / 35
水库效益
水库建成后,1981 年 8 月 1—3 日流域平均降雨量 174.3 毫米,径流深 130.7 毫米,洪水总量 1124 万立方米,洪峰流量达 107.7 立方米/秒的状况下,下泄流量 50.19 立方米/秒。削减洪峰流量 57.54 立方米/秒。水库设计浇灌效益面积 1.5 万亩,其中水田 1.14 万亩。1975—1985 年 11 年中,除 1978
—1980 年 3 年未到达设计浇灌效益面积外,其余 8 年均超过了设计效益面积,并全部浇灌水田,1985 年实际浇灌效益面积为 1.56 万亩。
水库养鱼水面 1000 亩,苗种池 57 亩,亲鱼池 3 亩,越冬池 15 亩,每年捕捞量 0.8—1.0 万公斤。此外,还经营了养羊、养牛、养鹿和栽植果树、苗木和培育木耳等养殖业。
1984 年以后开展了旅游效劳工程。1978 年以后水库治理站的经费到达自给有余,被评为全国和省、市、县的水利治理先进单位。1978 和 1981 年先后出席全国水库治理睬议,水利电力部授予全国水
利治理先进单位荣耀称号。1976—1982 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1983 年水利电力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授予水利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
政策优势
1994 年,吉兴河水库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为勃利县重点进展的旅游开发工程和招商引资工程。
区位优势
吉兴湖风景区交通便捷,距勃利县城 25km,北距市 136km,西南距市 340km。并与依兰、鸡西相毗邻。具有格外优越的区位条件。风景区靠近依勃大路,大路质量较高;哈七铁路、牡佳铁路在库区外通 过,交通通畅。
资源优势
这里碧水青山,绿树松涛,风光旖旎。夏季山青水秀,花香蝶舞,群芳争艳;冬季银装素裹,苍松叠翠, 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水库如同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群山围绕之中,进展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潜力。
根底设施优势
水库在充分发挥防洪、浇灌、养鱼等效益的同时,紧紧围绕库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独具匠心,因地制 宜地进展了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水库通讯、水、电等设施已初具规模,为开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
10 / 35
础。从 1986 年开放旅游以来,吉兴河水库已成为名噪北疆的旅游胜地。
资金优势
景区建设单位吉兴湖生态旅游投资资金实力雄厚,经营围广。景区投资建设属于民间投资性质,符 合国家鼓舞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进展的经济政策。
外部协作条件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进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高品位的追求,以与世界旅游大趋势所向,旅游 观光,休闲度假已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局部,旅游业的进展势必为经济的进展带来巨大的潜在效益并 可为社会供给就业时机。
工程选址
吉兴河水库区周边无工矿企业,环境卫生条件良好,土地平坦、规章,利用原有水体进展水上设施建 造得天独厚。施工条件良好,交通位置优越,运输便利,是工程建设的最正确位置。
第三章 工程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工程建设背景
旅游业进展
近年来,省大力进展旅游业,致力于将省打造成国外著名的旅游强省。冰雪、火山、森林、湿地、俄式风情旅游等特色全面进展。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和政府部门的鼎力帮助,使得省旅游业进展速度明显 提升,质量不断提高,知名度不断扩大。勃利县旅游业进展的时间短,旅游业进展建设是个长期工程,想明显看到大力进展旅游业的效果和成绩还需要一段时间。
多年来,吉兴湖风景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进展了水库风景区的建设,先后建成了吉兴阁、卧洪渠、翠屏轩、耸壁涵等 10 多处景点,但是由于资金投入少,而且没有合理的规划,景点建设比较粗糙,质量差,并且没有自己的特色,不合理。
目前,吉兴河山庄和银梦山庄等接待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有床位数 200,可接待 400 人左右同时就餐。风景区部道路系统比较完善,但道路质量较差,有的是砂石路,有的是土路,严峻制约着旅游业的进展。
10 / 35
区水电、通讯等设施齐全,通信光缆、移动网络已经全部开通。但导游标志还不健全,亮化工程还 没有建设,影响风景区的整体形象。
游客到吉兴湖风景区主要以会议、垂钓、游湖为主要目的,多以一日游为主,旅游人次较多,但由于 旅游经营系统不完善,治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点头票比较多,造成了肯定的经济损失。
工程区域根本状况
吉兴河水库位于勃利县城西北 25 公里处的吉兴河上游,是一座以防洪、浇灌为主,兼顾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省重点中型水库。始建 1958 年,1965 年投入运营,总库容量为 1500 万立方米,水面面积 44 万平方米。水资源丰富,森林植被完好。林地面积 2 万亩,可浇灌面积 万亩。
所处地带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平均气温只有 19 摄氏度左右,较周边地区更为凉快,是不行多得的避暑胜地。
工程区域存在问题
自然方面
景区处于山林之中,植被掩盖率高,郁闭度大,加之山地地形影响,气温较周边地区偏低,春季回暖时 间晚且气温上升缓慢,而秋冬季节降临又早,使景区全年只有 5 月至 9 月为可巡游时间,直接影响着该景区的年总客流量和景区的收入。
经济方面
自 1994 年该景区开发建设起已经有二十年的时间,吉兴河水库风景区也由原来的人迹罕至进展成现在的初具规模。二十年的进展中,景区始终以开展旅游业的同时尽可能保持原始自然环境为动身点, 对景区进展了一系列的建设和完善。但是,景区仍旧存在根底设施不完善、工作人员短缺等问题。
社会方面
吉兴河水库风景区位于大四站镇,景区 75%以上的员工都来自于当地,四周居民区为景区供给配套的住宿、餐饮、休闲、购物等根底设施,为景区的进展供给了最根底的保障,可以说当地居民为景区的 进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奉献。
然而,近几年,四周居民对于旅游业的进展不再有如从前那般高的热忱,景区的进展给居民带来局部 利益的同时,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对四周居民区走访的过程中觉察,83%以上的人认为大量游客的到 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10 / 35
景区自身方面
景区道路质量较差,接待设施初具规模,但配套设施不很完善,消遣设施、购物场所还不健全。 目前区旅游开发盲目,没有突出自己特色的旅游工程,参与性的旅游工程、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工程
比较少。
景区的宣传广告一般只在七台河与四周大路、高速路上有消灭,宣传围小,影响力不大。应加大景 区的宣传力度和旅游形象设计。
景区缺乏健全有效的治理体制,造成开发建设混乱的局面,影响景区的安康进展。
工程发起缘由
旅游业作为产业,有着宽阔的市场进展前景,既能增加经济收益,又能带动就业,社会效应明显,作为 绿色产业的旅游业更具削减污染、促进环境保护的特点。
勃利县吉兴河水库风景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由于开发比较晚、自然气候条件等缘由, 景区根底设施还不够完善,景区经营治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假设长期下去得不到解决,将影响景区的将来 进展。
景区现设有吉兴湖水库治理处,负责治理工作,库区人口约有 128 人,其中职工 80 人,经济主要来源于农田浇灌和水产养殖,财政拨款和旅游创收只占一小局部。为了保护水库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 优势,促进库区与勃利县域的经济进展、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促进库区与勃利县域的经济进展,大 力进展投入小见效快,关联效应大的旅游经济显得格外必要和迫切。
工程建设必要性
增加经济收入、制造就业时机
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供给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时机。依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 游部门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 5 个就业岗位。这样通过吉兴河水库风景区的建设,既可以解决景区周边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还能为本地农民中的局部剩余劳动力供给就业时机。
开展旅游业最直接也是最显著的效益就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制造了就业时机,带动了本地经济的进展。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可以回来从事旅游接待,家庭旅馆和社会餐馆,以前靠种地很难维持生活,可以 从进展旅游中取得经济收入。另外,过去没有人留意的土产、农家饭、民间艺术、手工艺品等都身价倍 增。
10 / 35
改善农民生活,提高人口素养
吉兴河水库风景区的建设,可以吸引大量游客,使得外界的先进思想、文化、观念和信息源源不断的输入,有效促进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沟通和融合,从而加速其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和质量。也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同时旅游业的进展,还将促进 社会稳定,有利于本地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弘扬。
旅游的开展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学问、综合素养,同时还增进了村民间的感情,加强了团结,形成 了乐观向上、安康的民风。为了搞好旅游,提高接待效劳水平,村民们乐观参与各种培训、外出学习参观、参与技能竞赛,使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养得以提高。开展生态农业旅游,村民经过各种培训,不但 旅游接待效劳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也会提高,村民的精神风貌也会有很大的转变。
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多元化
旅游业的进展具有极大的乘数效应。景区的开发不仅为周边地区剩余劳动力制造了就业的岗位,而 且为周边地区的农副产品的销售供给了一个大市场,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进展。由于生态农业旅游规 模不断扩大,旅游接待对食品饮料、农副产品等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使得生态农业旅游接待村与周边地区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延长了旅游的产业链,扩大了产业面,形成了产业群。进展旅游有可能成为地 区经济进展的亮点和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并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就业,带动了与之相关的餐饮、娱
乐、交通、商业等行业的飞速进展。生态农业旅游为农村经济进展供给了的收入来源,转变了以农业 生产方式为主的经济进展途径,促进了农村经济进展的多元化。生态农业旅游的进展挖掘了农业增收潜 力和开拓了非农增收渠道,有效地利用了各种农业资源和农村自然、人文资源,人力资源潜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在生态农业旅游较兴旺的地方甚至农业功能变为次要功能,旅游功能、休闲度假功能变为主 要功能。这种转变也使农民转变了原有的角色, 由农民变成了旅游产品的生产者和效劳者, 传统的资源就地转化为旅游产品,就地形成了旅游市场,而且就地完成了价值的实现和大幅度的升值。围绕这些资源性产品的开发,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效劳设施,包括农民住房转化成了旅馆,石头、草根转化为旅游产 品。
促进农村经济构造调整、推动农业转型
生态旅游作为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经济构造的调整,可形成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效劳第一、其次产业,第一、其次产业的进展提出对第三产业活动的需求这样一种良性构造。主要表达在以 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以农产品加工和效劳为重点的农村其次产业、第三产业加快进展,优化农村经济构造;其次,吸纳农村充裕劳动力就业;第三,促进农村的现代化进展,主要表现在农村根底设施和居 住条件的改善;第四,贯彻中心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统筹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进展。随着旅游业的不断进展,四周农村的商业、效劳业、个体运输业等的营业收入不断增加。
10 / 35
加速农村现代化建设和根底设施改造的进程
进展景区旅游业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村根底设施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 村现代化的进程。由于景区的建设,根底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必定加大,使农村的道路、通讯、供电、供水、垃圾处理、电视接收等根底设施等都将产生明显的改善。
有利于提高地域知名度、有利长远进展
旅游业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本钱低、利润大、创汇多的产业,进展旅游业的建设,不仅可以带 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提高了地域知名度,提高了有利于长远的经济进展。
第四章 现状与远景分析
现状分析
景区客流量
由于吉兴河水库风景区地处南部山地中,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打算了其旅游时间 较短,每年只有 5—9 月可以接待游客,这直接影响着景区年客流量的多少。
吉兴河水库风景区 2025-20##客流量统计表
10 / 35
年份
年客流量
〔人〕
20##
94700
20##
101600
20##
117200
10 / 35
吉兴河水库风景区月客流量状况折线图
上述图表反映出景区近三年来旅游人数大幅度增长,但涨幅不稳定。据治理者介绍,近年来对景区进展了完善,加大了宣传力度,增加了游乐工程,对游客吸引力增加。但 2025-20##连续三年春季气温低、回暖慢,夏季持续高温天气缩短,严峻影响了旅游人数的增加;假设气候条件好,近两年的客流量会比 现在多 10%左右。另外,同其他相近纬度景区一样,吉兴河水库风景区的主要客流顶峰消灭在 7、8 月份, 假设恰逢周末,日客流量甚至可以突破千人。
10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