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教案人教版.docx

格式:docx   大小:46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教案人教版.docx

上传人:碎碎念的折木 2025/5/20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教案人教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七年级下册生物课教案人教版 】是由【碎碎念的折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七年级下册生物课教案人教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七年级下册生物课教案人教版 5 篇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消逝,我们又将学习的学问,有的感受, 何不为马上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打算呢?教师应当怎么开展生物教学打算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5 篇七年级下册生物课教案人教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教案人教版 1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阅读教材 P114~115)
种群:生活在肯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基因库和基因频率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转变。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阅读教材 P116~117)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可遗传变异的形成、特点和作用(1)形成
①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②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2)特点:随机的、不定向的。
作用:只是供给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打算生物进化的方向。三、自然选择打算生物进化的方向(阅读教材 P118)
缘由: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个体,选择积存有利变异的个体。
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转变。
四、隔离与物种的形成(阅读教材 P119~121)

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沟通的现象。
类型: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1)三个根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2)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五、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阅读教材 P123~126)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进展。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缘由:生物的进化。六、生物进化理论在进展(阅读教材 P126)
有些学者认为: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打算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渐渐积存,而不是自然选择。
有些人认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长期稳定与快速形成种交替消灭的过程。
重点聚焦
为什么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
种群的基因频率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自然选择与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共研探究]
资料:某种群中有 AA、Aa、aa 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其中 AA、Aa 所占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
请分析作答:
为什么说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提示:个体的基因型是终身不变的,无论它在自然选择中具有多大优势,其基因型也不行能一成不变地遗传给下一代个体,由于个体的基因组成来自双亲。种群中个体的基因来自种群基因库,个体死亡后又通过其后代把基因连续下去。假设一个个体不能与种群中其他个体交配产生后代,这个个体在进化上就没有意义。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转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推断种群发生变化的依据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转变。
除自然选择外,基因突变、迁入和迁出等因素都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
①假设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 和aa 的个体数目分别为a1、a2、a3 , 则 种 群 中 A 的 基 因 频 率 =A 的 数 目 (A+a) 的 总 数 目
×100%=2a1+a22(a1+a2+a3)×100%。
②假设 AA、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P1、P2、P3,A 的基因频率=AA 的基因型频率+1/2Aa 的基因型频率=P1+1/2P2。
③依据资料中的图,第36 个月时,基因a 在种群中的频率是多少? 提示:三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1,故第 36 个月时, Aa=,
AA=,aa=,基因 a 的频率为 +(1/2)×=。[总结升华]
相关概念的比较
比较工程含义变化后与进化的关系基因型
频率该基因型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 生物不肯定进化
基因频率该基因数全部等位基因数×100% 导致生物进化
基因库种群中全部基因可导致生物进化,它的变化是形成物种的前提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基因型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以等位基因 A、a 为例)
A 基因频率=A 基因的总数A 基因的总数+a 基因的总数×100% a 基因频率=a 基因的总数A 基因的总数+a 基因的总数×100% (2)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设种群的个体数为N,AA、Aa、aa 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n3, A、a 的基因频率分别用 PA、Pa 表示,AA、Aa、aa 的基因型频率分 别用 PAA、PAa、Paa 表示,则:
PA=2n1+n22N=n1N+1/2×n2N=PAA+1/2PAa Pa=2n3+n22N=n3N+1/2×n2N=Paa+1/2PAa
(3)依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①遗传平衡定律
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符合以下五个条件时,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着基因平衡的。这五个条件是:
; ;;d. 没有基因参加;。
②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特点
设A 的基因频率为p,a 的基因频率为q,则 p+q=1。雄配子
雌配子 A(p)a(q) A(p)AA(p2)Aa(pq)
a(q)Aa(pq)aa(q2)
即 AA%=p2,Aa%=2pq,aa%=q2。
③实例:假设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m,则A 的基因频率为m。
【规律方法】伴X 染色体遗传基因频率的计算
假设基因(假设为A 与 a)位于 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计算基因频率时,只需考虑 X 染色体,不考虑 Y 染色体的数量, 假设N 表示基因频率,则计算公式如下:
NXA=2NXAXA+NXAXa+NXAY2(NXAXA+NXAXa+NXaXa)+( NXaY+NXAY)
NXa=2NXaXa+NXAXa+NXaY2(NXaXa+NXAXA+NXAXa)+(N XaY+NXAY)
[对点演练]
以下关于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基因频率就会转变


解析:选 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转变。所以基因频率转变生物就进化,基因频率不转变生物就没有进化。
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占 18%、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占 78%,基因B 和b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82%%64% %43%%8%
解析:选 CB 的基因频率=18%+1/2×78%=57%,b 的基因频率
=1-57%=43%。
[共研探究]
请依据图示,结合教材相关内容,答复以下问题:
桦尺蠖种群中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有突变 (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在树干变黑的环境下,浅色桦尺蠖易被天敌觉察和捕食, ss 的个体越来越少,SS 和 Ss 的个体越来越多,打算黑-状的 S 基因的基因频率越来越高,打算浅-状的 s 基因的基因频率越来越低。发生上述变化的缘由是环境变化了,即自然选择打算生物进化的方向。
对桦尺蠖种群来说,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承受选择的是表现型, 由于天敌看到的是性状,而不是掌握性状的基因。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对种群遗传组成产生影响,但影响角度不一样。
基因突变产生基因,丰富基因库,转变基因频率,从而影响种群的遗传组成。
基因重组增加基因型的种类,以此来影响种群的遗传组成。 “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不能传递给后代,因此
不能为生物进化供给原材料”,这种说法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由于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生殖的方法传递给后代,能为生物进化供给原材料。
[总结升华]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的转变。
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供给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打算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由生存环境打算。
[对点演练]
以下与生物进化相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解析:选 B 自然选择、迁入、迁出等只要转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就能引起生物进化;变异是不定向的,并具有多害少利性,此处的“害” 与“利”即指能否适应所生存的环境;生物进化中发生转变的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单位是种群,故转变的是种群的特征,而非个体。
腕足类动物海豆芽,从4 亿年前消灭至今面貌根本没变,又没有灭亡,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自然选择对其不发生作用
,适应性强

解析:选 D 自然选择打算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该生物的“面貌根本没变”,说明其生存环境根本没变,基因频率也根本没变,所以性
状根本没变。
[共研探究]
推断以下描述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并说明理由
①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个种群不属于同一物种,由于种群指生活在肯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个种群属于两个物种。
②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两个种群不肯定属于同一物种。假设两个种群 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则属于同一物种 ;否则不属于同一物种。
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种群――→地理隔离多个种群――→突变和 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基因库消灭差异――→逐代积存产生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

图中 A 属于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的种群重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
图中 B 属于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种间基因的不行沟通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
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缘由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对种群影响的共同点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沟通。
思考以下问题
①地理隔离肯定能形成生殖隔离吗?
提示:不肯定,当地理隔离时间足够长,基因库差异明显时,才能形成生殖隔离。
②产生生殖隔离肯定经过漫长的地理隔离吗?
提示:不肯定,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直接产生生殖隔离。
[总结升华]
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比较
区分
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概念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被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沟通的现象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 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特点自然条件下不能进展基因沟通,肯定条件下可以进展基因沟通不能发生基因沟通
举例东北虎和华南虎马和驴
结果形成不同的亚种形成不同的物种
联系: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长期的地理隔离通常会形成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终阶段。
物种形成的方式(1)渐变式
(2)爆发式
爆发式物种形成是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完成的,主要起源于个体的 染色体变异或远缘杂交以及染色体加倍等,如一般六倍体小麦的形成。
【易错易混】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转变,这种转变可大可小,不肯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
生物进化不肯定导致物种的形成。[对点演练]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是


解析:选 B 隔离阻挡了种群间的基因沟通,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以下关于物种形成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解析:选 D 形成物种的方式一般是由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而基因频率的转变导致生物进化,但不 肯定导致物种形成。
[共研探究]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缘由是蛋白质多样性,根本缘由是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不定向变异进展选择的结果。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根底,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影响基因多样性。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有通过种间互助实现的,如某种兰花和特地给它传粉的蛾;也有通过种间斗争实现的,如猎豹和斑马。
生物的共同进化不仅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还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总结升华]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
基因多样性:生物存在各种各样的变异,并且变异是不定向的, 进而消灭了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打算了蛋白质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的根本缘由,蛋白质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的直接缘由。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环境共同组成的,所以物种的多样性和无机环境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分析[对点演练]
以下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物种的灭亡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选 B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物种的灭亡说明该生物不适应环境,被物种代替;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
以下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才标志生物发生进化

,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解析:选 D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转变, 导致生物朝着肯定的方向不断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消灭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以下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白并不是全部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
基因型为 Dd 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说明豌豆正在进化
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 Abert 松鼠,两种群基因频率的转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转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解析:选 D 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但“狮虎兽”没有生殖力量,说明它们之间仍存在着生殖隔离 ;共同进化强调的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