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三级导线测量 】是由【夜紫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三级导线测量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工程测量实训方案设计书
一、任务实训工程名称:三级导线测量二、实训目标:
〔一〕 、目的和要求
1、生疏全站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把握闭合导线的布设要领
3、把握全站仪导线外业测量方法
4、稳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理论学问,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动手力量。
〔二〕素养目标
1、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技能、具有责任心、能自主完成工作岗位任务的力量;
2、培育学生分析问题、擅长创和总结阅历的力量;
3、培育学生敏捷处理施工测量中消灭的各种特别状况,具备施工测量现场协调力量;
4、培育学生严峻认真、实事求是、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疼惜仪器、团队合作的良好职业道德。
三、实训时间:8 学时四、实训内容:
1、导线测量的根本概念、外业的操作方法、内业的计算方法。
2、以闭合导线为例,使用全站仪完成外业测角、量边等工作;使用手工计算的方式进展内业处理
3、三级导线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4 、 三级导线测量 的观测方法
三级导线测量 观测应在通视良好、 望远镜成像清楚及稳定的状况下进展。 一般承受一棱镜
五、任务试训过程:
1、任务分析。
工作任务: 三级导线测量。
完成三级导线测量这个工作任务,学生能够到达:
学问目标:生疏三级导线测量的制定;生疏三级导线测量需要的测设数据的计算;把握全站仪导线外业测量方法及闭合导线的布设要领。
力量目标:能利用原有导线测量进展点位布设。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能具有导线测量方案制定、数据计算、测量实施与精度检核方面的力量。
为了完成三级导线测量这个工作任务,学生应当具备:
理论根底:了解建筑施工程序;生疏高程掌握测量组成及其作用;生疏建筑工程图的识读方法和步骤;生疏常用测量仪器的构造和操作程序;生疏常用测量仪
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及步骤;把握三级导线测量的方法。
技能根底:能够娴熟地识读建筑工程图;能够娴熟地使用常用测量仪器工具
〔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钢尺等〕和仪器的检验、校正;能够依据施工现场的
具体条件进展三级导线测量。
2、打算制定。
任务打算:
教师布置工作任务,各小组先生疏测量区域的地形图、建筑工程图、掌握点坐标;明确工作任务,设计测量实施方案;计算测设数据;明确导 线测量的方法与精度要求。
训练方法: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除实施阶段外,主要在“集教学与实训一体”的测量教学场所 一体化教室内开展,实施阶段在校内建有掌握点的实训
场点完成。
教师点评:
1〕点评各小组工程完成状况
导线点间应相互通视,边长以40—60 米为宜。假设边长较短,测角时应特别留意提高对
中和瞄准的精度;
依据测区内两掌握点的坐标,反算坐标方位角。
限差要求:同一边往、返测距离的相对误差应小1/于2025,导线角度闭合差的限差为±40″√n,n 为转折角个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为1/2025,超限应重
测。
实际工作中,我们只需默记后一位或两位即可,从概率论的角度讲,其大数的读错机率要小得多,且在内业工作中,也更简洁觉察错误。
〔5〕消退视差不重视引起误差读数之前要检查和消退视差,假设不留意消退视
差,会带来较大的投测误差。
2〕点评工程实施中消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可能消灭的问题:
〔6〕操作仪器中常见的不标准及损伤仪器状况:
①旋转制动、微动螺旋用力过猛,致使螺旋滑丝或锈死;
②脚螺旋在调整前未放到中段,致使后期没有调整空间;
③仪器、工具旁边无人值守,或在仪器四周打闹;
④迁站不标准;
⑤中心连接螺旋未旋紧,仪器从架顶上滑落;
⑥在较滑地面上不做防护。
3、打算实施。
小组领取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工具并进展检验和校正;
小组合作完成工作任务,教师指导;
成果展现,相互评价
小组内部对测量成果进展自查,觉察问题或疑心准时向指导教师请教;
小组互评,觉察问题或争吵准时由教师裁判;
教师点评,总结迁移。六、工作评价:
1、主要技术要求
⑴依据国家标准《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5〕,三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等级
测回数
三级
1
水平角上下
半测回较差
( ″)
24
距离一测回
三次读数较差
(mm)
5
方位角
闭合差
( ″)
导线
相对闭合差
24
n
≤1/5000
导线测量根本技术要求
注:表中n 为转折角的个数。
⑵仪器和觇牌的对中误差不得超过 2mm,整平水准管气泡偏差不得超过 1 格。
⑶各参赛队所测导线点点位误差不得超过 20mm。
⑷记录字迹工整、清楚,不得任意修改,记录者必需回报读数。
⑸角度、距离的计算承受“奇进偶舍”的原则,记录、计算时的占位“0” 及“±”必需填写。
2、评分标准
三级导线测量总分值 100 分,其中仪器操作 20 分,记录计算 20 分,成果精度
50 分,测量时间 10 分。具体标准见附件:三级导线测量评分表。
评 分 标 准
次〔站〕数
扣分
三级导线测量评分表
〔仪器操作局部〕说明
全站仪及棱镜摔倒落地,一次扣 10 分
每个测站应按规定编号进展观测和记录,违反一次扣 5 分阻挡或阻碍其他队观测,裁判劝阻无效,一次扣 5 分
记录转抄或使用橡皮,一次扣 5 分
测站重测不变换仪度盘或不重照准,一次扣 2 分
每半测回观测中,在照准目标前按观测挨次转 1-2 周,违反一次扣 1 分
每测站起始观测从盘左开头或照准目标挨次按规定进展,违反一次扣 2 分
迁站时仪器未装箱,一次扣 3 分对中误差大于 2mm,一次扣 2 分
水准管气泡整平偏差大于 1 格,一次扣 2 分
仪器 2 米内无人看管或完毕未装箱归位,一次扣 1 分脚架架设不稳定或有碰动〔骑马观测〕1 次扣 2 分
换站时不顾安全的狂跑或穿越草地,一次扣 2 分
记录者无回报读数或观测过程中有其它明显违规或担忧全现象一次扣 1 分
说明:操作标准性共 20 分,扣完为止。
三级导线测量评分表
〔记录计算、成果精度、用时局部〕说明
评 分 标 准
转抄成果或厘米和毫米及秒改动或涂改、就字改字或连环涂改或用橡皮擦、刀刮或观测与计算数据不全都等,一处扣 5 分
手簿计算错误或随便划线或不注错误缘由或记录、计算的占位“0”、“±”填写,一处扣 1 分
每测站记录表格没有填写完整或缺少计算项或字迹模糊影响识读等,或以上之外的违规状况,一次扣 1 分
伪造数据,取消竞赛
次〔站〕数 扣分
说明:记录标准性共 20 分,扣完为止 记录局部扣分合
计
水平角上下半测回较差>24″或测距 3 次读数差>5mm, 一次扣 20 分;上下半测回较差 12″~24″,一次扣 5 分;≤ 12″不扣分
方位角闭合差计算错误或>48″扣 50 分,方位角闭合差
24″~48″扣 5 分,≤24″不扣分
相对闭合差>1/5000 扣 50 分,1/5000~1/10000 扣
5 分,≤1/10000 不扣分
待测点的坐标平差计算错误或超限〔±20mm〕一点扣 20 分
待测点坐标值±10mm~±20mm,一点扣 5 分;≤10mm 不扣分
计算表不干净或以上之外的违规状况,一处扣 1 分
说明:成果精度共 50 分,扣完为止 成果精度扣分合计
完成时间≦50 分钟不扣分;50~60 分钟完成,超过 50 分钟的局部按 1 分钟扣 1 分;完成时间超过 60 分钟,该三级导线测量项竞赛成绩零分
说明:时间共 10 分,扣完为止
时间扣分合计
三级导线测量评分表
阻挡
记
录
每半测
回观测
路线号
全站仪及棱镜摔倒落 地, 一次扣
10
分
每个测站应按规定编号进展观测和记录, 违反一次扣 5 分
或阻碍其他队观 测, 裁判劝阻无 效, 一次
扣 5
转抄或使用橡皮
, 一次
扣
测站重测不变换仪度盘或不重照准,一次扣 2 分
中,在照准目标前按观测挨次转 1-2 周,违反一次扣 1 分
每测站起始观测从盘左开头或照准目标挨次按规定进 行,违反一次扣 2 分
迁站时仪器未装 箱, 一次扣 3 分
对中误差大于
2mm
,一次扣2 分
水准管气泡整平偏差大于 1 格, 一次扣 2 分
仪器 2 米内无人看管或完毕未装箱归位, 一次扣1 分
分
5
分
〔仪器操作局部〕
说明:操作标准性共 20 分,扣完为止。
3、评价方式
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七、任务实训设备:
1、全站仪〔型号:博飞 902〕及配套棱镜、三脚架、钢钉、小锤子、对讲机、计算器等;
八、任务实训教师任职资格:
1、中专以上相关学历,持有中级测量工〔或测量员〕资格证书;
2、工作认真严谨、责任心强;
3、施工测量实践阅历丰富。
1、测出每个夹角和距离
2、内业计算,算出闭合差,然后符合限差的话就反号按内角个数安排
3、算出改正后的方位角
4、坐标增量计算
5、得出每个点的坐标全站仪附和导线正倒镜测量,仪器的转动方向具体步骤:导线转折角分为左角和右角:左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水平角称为右角。
实训步骤: 测量情形:
先观测转折角数据,取角度平均值,然后测量各边距离。
内业计算,算出闭合差,然后符合限差的话就反号按内角个数安排
算出改正后的方位角
导线测量每测站的计算与检核 在记录的同时,应准时进展计算及检核, 不能等待观测完再计算,觉察问题准时提示观测员进展补救。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学问、技能水平、实训指导力量要求九、操作步骤
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场次-线路抽签号:3-2 计算者〔号〕:1 计算日期:2025 年 4 月 24 日
点 观测角
坐标增量Δx
角度
改正后
坐标
改正
角度值
方位角
数(“)
( ° ′ ″)
( ° ′ ″)
160 35
42
120
01
18
距离 改正 改正
号 ( ° ′ ″)
B
A
120 01
18
〔m〕
计算值 值
〔m〕 〔m m〕
后的值 计算
〔m〕 〔m
100 37
- -20 -
+175
00 6
3
102
09
48
-9
102
48
00
263
24
186
24
51
39
-
-
-20
-26
- -174.
- -25.
A
93 57
45
-9
93
57
36
100
37
00
1 (检核)
+
1 84
23
27
-9
84
23
18
5
00 18
2 78
51
15
-9
78
51
06
0
-31
+ +24.
9
∑ 360 00
-36 360 00 00 + -97
0 -
36
辅
助 fb = å b
- 360° = +36〞 f
测 x
= SDx = +
计 f = ±24 n = ±48 ¢
b允
f = f 2 + f 2 =
k = f
SD
算 x y
注:角度及改正数的计算取位至 1 秒,距离、坐标及相关改正数的计算取位至 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