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是由【送你一朵小红花】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9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拾.级(shè)
镌.刻(juàn)
褶.皱(zhě)
矜.寡孤独(guān)
B.砾.石(lì)
出轧.(zhá)
蜿.蜒(wān)
矫.首昂视(jiǎo)
C.拙.劣(zhuō)
矗.立(chù)
瞭.望(liáo)
酒气醺.醺(xūn)
D.迁徙.(xí)
挚.爱(zhì)
萦.绕(yíng)
量.体裁衣(liàng)
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嘱附 枷锁 寒噤
)
自圆其说
膏药 污蔑 抉择
喧哗 漩涡 踊跃
窈窕 晦暗 斡旋
出类拔粹
格物至知 不修边幅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功从苦中建。体育健将摘金夺银的背后,是 与渐次提升;名师名角一鸣惊人的背后, 是功夫的 。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 6 年劳苦,才凿成了绕三重大山、穿 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山民世代缺水的命运。科学家南仁东,带着 300 多幅卫星遥感图,艰辛
了 1000 多处重峦洼地,终于找到安装“天眼”的最佳位置。无数建功立业者的经历表明:“看似寻常,实 则崎岖。”
A.百炼成钢
蓄势待发
历练
勘正
B.千锤百炼
厚积薄发
历经
勘测
C.千锤百炼
蓄势待发
历经
勘正
D.百炼成钢
厚积薄发
历练
勘测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
。 , , 。它本身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
①“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②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③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
④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
⑤“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A.④②③⑤① B.④③⑤②① C.⑤①④③② D.⑤②①④③
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且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勤奋不足,二是耐力不足。
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谁也不得不否认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C.专家认为,造成现代人疲劳感的最大原因不是加班加点,而是休息时间都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导
致的。
D.神舟十八号飞船在轨期间,航天员将完成 6 次载荷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和 2 到 3 次出舱活动。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她准备了丰盛的佳肴:桌上摆了烤肉、蒸肉;菜馅饼、肉馅饼;海鲜水饺、蘑菇水饺,厨房里还 有没算上的水果沙拉、蔬菜沙拉。
白居易那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影响文坛千年,他的名作《卖炭翁》《观刈麦》
《杜陵叟》等,都流传至今。
如今,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转向哪里?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 我们深思。
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真正做到归隐 却并非易事。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构思巧妙,想象雄奇瑰丽,文笔 汪洋恣肆,常用寓言故事说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诗经》中的“风”又称“国风”,是王侯贵族在祭祀等重大集会场合演奏并表演的歌曲唱词,具有 端庄典雅、气象宏大的特点。
唐代柳宗元被贬谪到湖南永州之后,探山访水,流连于自然景色,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写下 了“永州八记”,短小精美的《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其中有些篇章记载了孔 子的言论。
请根据提示,在表格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
诗文题目
作者
诗文选句
批注点评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黄发垂髫,(1) 。
令人向往的社会景象
《石壕吏》
杜甫
存者且偷生,(2) 。
战争中人民的无奈
《卜算子•咏梅》
陆游
(3) ,
。
形体凋敝,精神犹在
(4)《 》
常建
山光悦鸟性,(5) 。
景色使人俗念消失
《送友人》
李白
(6) ,
。
以马鸣之声衬托离情
《子衿》
佚名
(7) ,
。
独自徘徊在城门边
八年级开展以“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汲取“和”之智】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因此,产生了大量关于“和”的成 语。
请你写出一个表示和谐并带有“和”字的成语。
【探究“和”之义】
“和”,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它如春蚕织茧,细致入微;又似海纳百川,包容万 物。在家庭中, , ,齐心让生活充满希望;在社区中,“和”是邻里坦 诚相待,是干部和群众的团结一心,协力让环境更加美好;在社会中,“和”是国家友好交往,是民族与 民族的相融相洽,共同让世界和平发展。
小光写了上段关于“和”的文字,横线处两句没有构思好,请你补充完整,并与下文句式保持一 致。
【制定“和”之约】在活动中,需要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为有效解决问题,提高讨论成效,避免在讨 论中出现消极应对、争论不休等不“和”的现象,特拟订“议事公约”。
议事公约
①
②
③要开诚布公,积极为活动献计献策。
④议事结果进行民主表决,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请你补写两条公约内容,每条不超过 20 字,公约内容不要有重复。
【发挥“和”之用】近日,某小区居民 A 向社区书记反映,居民 B 养了大型狼狗,遛狗时不拴绳索,狼 狗追赶居民 A 造成惊吓。
社区书记要劝说 B 不能在住宅区养狼狗,请你帮他写出劝说词。要求:基于“和”,确保劝说效 果,100 字以内。
二、第二部分阅读(51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江村①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②,微躯③此外更何求?
[注]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杜甫在亲友资助下,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 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安宁。②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③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 者自谦之词。
下列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首句中“抱”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浣花溪畔草堂周围清流绕宅的自然环境。
第二句交代了时令,其中“事事幽”强调了江村生活充满幽趣,提领全篇意旨。 C.颈联对“老妻”和“稚子”的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了杜甫一家生活条件的富足。 D.诗人对诗中描绘的全家暂得安宁,妻儿同聚共享天伦之乐的生活,感到一丝欣慰。
本诗颔联极富画面美,情感真挚,请具体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 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
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龙嘘①气成云,云固②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元间,薄日月,伏③光景④,感震 电,神变化,水⑤下土,汩⑥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而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
凭依,信⑦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韩愈《龙说》)
[注]①嘘:喷吐。②固:本来、当然。③伏:遮蔽。④景:同“影”。⑤水: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⑥汩:淹没。⑦信:确实、的确。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茫洋穷.乎元间
④薄.日月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马之.千里者
安求其.能千里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执策而.临之
云从之.矣
乃其.所自为也 无以.神其灵矣 而.龙弗得云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作者在两文中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游记,完成问题。
像山河一样打开自己 原因
①一边是绵延不绝的高黎贡山,一边是壁立千仞的碧罗雪山。谷底的那片碧绿,是从青藏高原汇聚 千溪万泉而来的江水。江水时急时缓,遇到乱石嶙峋,就白沫喷涌,浪花飞溅。水声或如悄声细语,或 如雷声阵阵。
②这就是怒江。它沿岸的一条公路如游丝般蜿蜒。我们乘坐的大巴,像甲壳虫似的在公路上缓缓移 动。我将脑袋伸出车窗,使劲睁大双眼,却怎么也无法在一望之中把这宏大瑰奇的景象尽收眼底。
③忽然,从邻座传来音乐声,是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我有点吃惊,既因为游客中竟然有人喜欢 西方古典音乐,也因为那不同凡俗的浑厚乐声和细腻的音质。
④“英雄!这些山、这些水才是真正的英雄。这支交响乐简直就是为它们谱写的!”对这支曾被一些
音乐评论家认为艰涩难懂的乐曲,他竟然这样解读。这位游客来自北京,在这里当过“知青”,回城后成 了一名教师。老伴去世后,他没有独守孤影,而是四处旅游。“昨天刚从拉萨坐飞机到昆明,今天就直奔 怒江来了。”快七十岁的他,精神矍铄。“当年我只觉得山里生活艰苦,却没发现这里的景色这么撩人。” 他笑了笑,接着对我说:“在城市我常感到寂寞,而进入山水的怀抱,我就像回到了那个曾经完整的家, 心安!”也许,曾和自己的青春融为一体的地方就是故土家园吧,这位老人是寻找他的青春来了。
⑤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当雄浑的山河打开自己的胸膛,成千上万种美就在人 们眼前次第呈现。
⑥怒江第一湾,像一块马蹄形的翡翠,安稳地置放在群山之间。和长江第一湾的猛然掉头、雄奇有 力不同,这个弯转得那么优雅,就像华尔兹舞中旋动的长裙一角。我们这些游客,站在山坡的围栏外,
看着深谷里仿佛陷入沉思的碧水。
⑦导游姓李,50 多岁模样,当她开朗地大笑时,眼角和额头的皱纹都在爬动。她向大家介绍:其 实,这条江到了雨季才会发怒,才名副其实。这个季节,更适合它的名字应该是——碧江。显然,她对 这片山水非常了解。
⑧车到了老姆登村,我的眼睛追随李导的指引,看见对面戴在群峰头上的皇冠山是那样高贵华美。 当一抹阳光落在上面,它就像刚从黄金的汁液里捞出来一样,润润的,闪着金黄的光。为了拍一张把“皇 冠”戴在头上的照片,游客们四处寻找合适的位置和角度,李导微笑着走过来,一一指导并帮忙。当相机 屏幕上显示出一位手持小木匣(自制音乐播放机)的“老皇子”时,她轻拍手掌,发出爽朗的笑声,那位 北京老人也咧开嘴笑了。童心在大自然面前复活了,每个人都变得更加可爱和天真。
⑨大巴车继续向着山河敞开的方向前行,李导趁着空闲向大家讲述起自己的身世。她的家乡在云南 省怒江州北部的独龙江乡。早年,那里不通公路,物资匮乏。当地政府曾组建马帮,运送粮食和物资, 救助群众。她就是赶马人,也曾做过国营马帮首领,泥石流、桥梁损毁、大雪封山……甚至她的丈夫也 遇难于赶马途中。十多年里,她历经艰险,遭遇了难以想象的苦痛,也一次次见证了乡亲们在山间铃响 马帮来时的喜极而泣。庆幸的是,一条条公路终于打开了闭锁的山区。前些年,为了提高云南茶的知名 度,云南组织了一次马帮驮茶进京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她留下了自己马帮首领生涯的最后一次亮 相。
⑩那一路,马帮吸引了许多好奇的目光,催生出不少轰动的趣闻,同时马帮也看到了鳞次栉比的高 楼、川流不息的车辆、霓虹闪耀的商场……在宽阔的大街上,在汹涌的人流中,马帮不再像行走于山间 古道时那样自然:蹄声犹犹豫豫,马儿的脖铃声错落纷乱,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要停?前面的岔道 如何选择?这些都变得难以确定。
⑪如果说,大山曾经遮挡过她的目光,那么,这次马帮驮茶进京的活动,则在她面前打开了一幅全 新的生活画卷,引发了她的思索。时代也许不再需要传统的马帮了,她清醒地认识到。
⑫短暂的迷茫和一时的失落在所难免。但很快,她就决定从熟稔的生涯中拔脚而出,她要与通了公 路的家乡一起展现魅力,她开启了生命的另一扇门——成了一名高山导游。在为四方游客的服务中,她 感受到了充实与快乐。到了丙中洛,李导带领大家,向如画河山的更深更远处走去。这时,我却很清楚 地看见,她的手自然前伸,挽住了北京老人的胳膊。
⑬前方,一定还有许多难以置信的美被崇山峻岭收藏,还有许多惊叹在目光的扩散和腿脚的迈动间 发出,还有许多温情在人生的旅途中酝酿。
⑭我知道,当人们像雄浑的山河一样打开自己时,就能够收获美,收获快乐,收获爱。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本文以游踪为线索,书写了作者在怒江游玩时的所见所感。其中在老姆登村,游客们在李导游指
导下拍照,在大自然面前童心萌发,变得更可爱、天真。
作者善于运用修辞来表情达意,例如第②段将大巴车比作“甲壳虫”就是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怒江大峡谷的宏大瑰奇。
文章运用大量的文字插叙了李导游遇到困境时打开自己,最后成为导游的故事,使文章内容更加 完整,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从独龙江乡的乡亲们在马帮来时“喜极而泣”,到马帮进京置身于现代都市生活下变得无所适从, 作者通过强烈的对比凸显马帮的愚昧落后。
根据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江水时急时缓,遇到乱石嶙峋,就白沫喷涌,浪花飞溅。(句式角度)
文章第⑤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本文标题“像山河一样打开自己”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演讲稿,完成问题。
为学与做人 梁启超
①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 不出了。诸君啊!我请替你们答一句吧:为学做人。
②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局部。这三局部圆满兴旺的状态,我们先哲称之为三达德:智、仁、 勇。为什么叫达德?因为这三事是人类普通道德标准,总要三者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 如何?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都应以这 三件为终究。
③怎么样才能不惑?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第一,须有相当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事
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设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 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 看相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根本的常识,免 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就是专门学识。但专 靠这常识和学识还不够,还须养成总体智慧,才能有根本判断力。以上所说常识和总体智慧,都是智育 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④怎么才能不忧?为什么仁者会不忧?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中国先哲人生观怎样。仁之一字, 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都包含在里头。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 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
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
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那么不做怎么样呢?不做那么一寸两寸都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仁 者看透这一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故《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再 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因为认定这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 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划分,然那么哪里有东西可为我们所得?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我只是为 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你想有 这种人生观的,还有何得失可忧?
⑤怎么样才能不惧?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假
设是意志力薄弱,便有丰富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那么意志怎 么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正气,至大至刚。人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 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第二要不为劣等欲望所牵制。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 也会变为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意志由坚强变柔弱易,由柔弱返坚强难。自己做不起自己主,还有何 事可做?只有奋斗,才可得自由。意志磨练到家,自然是看自己应做之事,一点也不迟疑,扛起来便 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目的,教人 做到勇者不惧。
⑥诸君啊!你现在疑心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面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便是你 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 惧。这便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练,所以你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 觉,自然会自动。
⑦诸君啊,醒醒罢!你成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1922 年 12 月
(节选并改编自《阅读名篇中外演讲辞卷》)
这篇演讲稿想要告诉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第④段中仁者不忧成败、不忧得失的原因是什么?请依据原文分别概括。
这篇演讲稿条理清晰,请对其结构进行简要梳理。
最后两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分别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下列关于名著的介绍,正确的一项是( )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中,介绍了《说文解字》中汉字造字的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 声;还介绍了汉字用字的条例,包括假借和转注。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大学生的,以书信的形式每篇确定一个 话题,探讨读书、习俗与革新、爱情与道德等。
C.罗曼•罗兰《名人传》中的列夫•托尔斯泰优柔寡断,虽然拥有财富和地位,但爱情的缺失却始终让
他处在内心的追求和现实处境的矛盾之中。
D.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个人奋斗和自我精神追求,体现了他们渴望跳出 磨难,过上无忧无虑的富足生活。
名著阅读。
有一天,在发电厂那堆满木料的院子里,朱赫来拦住保尔,微笑着说:“你母亲说你爱打架。她说: ‘我那孩子就像小公鸡一样好斗。”’朱赫来纵声大笑,似乎挺赞赏,“打架根本不是坏事,只是要弄清楚该 打谁和为什么打。”
保尔不知道朱赫来是在嘲笑他还是跟他说正经的,便回答说:“我从不平白无故打架,总是在有理的时 候才打。”
语段中保尔说:“我从不平白无故打架,总是在有理的时候才打。”请概括整本书中的两个情节佐证这 句话。
三、第三部分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生活中、学习中,你一定有过“遇到困难并彻底解决”的经历。 请以“困难教会我 ”为题,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积极;②语言生动,内容具体,选取典型事例抒发真情实感,文体 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露答卷者信息的地名、校名、班名、人名等。
答案
【答案】B
【答案】D
【答案】B
【答案】D
【答案】D
【答案】A
【答案】B
【答案】并怡然自乐;死者长已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题破山寺后禅院;潭影空人心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答案】(1) 示例:政通人和、和颜悦色
示例:“和”是家人相互关爱,是父母和子女的坦诚相待
示例:①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不随意打断。②能包容不同观点,择善而从。
示例:B 先生(女士),您好!听说您养了一条大型狼狗。以后出门遛狗时,麻烦您拴上绳索。要 不,狼狗追赶行人,容易对他人造成惊吓,也不利于邻里间和谐相处。您说是吧?
【答案】10.C
11.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感受到的自由、亲切、融洽的情感。
【答案】12.①同“饲”,喂。②等同,一样。③尽,达到尽头。④靠近,迫近。
13.B
①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
②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不满和愤懑,强调了伯乐 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目即要善于发现人才。 乙文作者以龙和云的关系作比喻,表达了“龙与“云”相互依 存的观点,强调了自身条件和外在条件相互结合的重要性。
【答案】16.D
运用短句,节奏紧凑,有力地突出表现了江水湍急的特点。
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游客对山的赞美,引起下文对雄浑的山河所展现的成千上万种美的描写,引 发读者注意,使文章结构严谨。
怒江山区通了公路,闭锁的山村敞开怀抱迎接游客,开启新的发展之路;以李导为代表的当地百 姓,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开启新的人生道路;北京老人打开自己,寄情山水,复活童心,找到心 灵慰藉;游客在李导带敞开心扉、热情相处,让旅途领下欣赏美景、充满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