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五年级快速计算的策略 】是由【雨林书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五年级快速计算的策略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五年级快速计算的策略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五年级数学教材第七章《快速计算的策略》。本章主要介绍了快速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凑整法、分解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等。具体内容包括:
1. 凑整法的概念和运用;
2. 分解法的概念和运用;
3. 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其在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快速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计算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凑整法、分解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难点:快速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和计算过程中的准确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计算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快速计算的必要性。
2. 知识讲解:
(1)介绍凑整法的概念和运用,举例讲解凑整法在计算中的应用;
(2)介绍分解法的概念和运用,举例讲解分解法在计算中的应用;
(3)介绍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其在计算中的应用,举例讲解这两个定律的应用。
3.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典型的计算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快速计算的策略。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计算问题,及时检查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
快速计算的策略:
1. 凑整法
2. 分解法
3. 交换律和结合律
7. 作业设计: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到快速计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知识讲解、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快速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在作业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快速计算的更多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五章《数的计算》中的第二节《快速计算的策略》。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相应的快速计算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 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2. 快速计算的常用方法,如列竖式、心算、借位等;3. 练习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快速计算的方法。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运用快速计算的方法,准确、迅速地完成加减法运算;
3.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快速计算的方法。
难点:快速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5分钟)
1. 老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分数等,让学生尝试解答。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 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示例,讲解运算规则。
2. 老师讲解快速计算的方法,如列竖式、心算、借位等,并给出实例演示。
3.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体会快速计算的方法。
三、随堂练习(10分钟)
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
2. 老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5分钟)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以及快速计算的方法。
作业设计:
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日常生活中的计算练习,如购物找零、计算分数等;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提高运算能力;
3. 学生可以尝试将快速计算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数值作为新的分子;
2. 运算定律的应用:加法结合律、减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在分数计算中的应用;
3. 快速计算的策略:运用运算定律和计算技巧,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速度。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掌握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2.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快速计算的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2. 讲解知识点: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5. 快速计算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快速计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速度;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运算定律的应用:
加法结合律、减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快速计算的策略:
运用运算定律和计算技巧
七、作业设计
(1)3/4 + 1/4;
(2)5/6 1/6;
(3)2/7 + 3/7 + 4/7。
答案:
(1)1;
(2)2/3;
(3)9/7。
(1)8/9 + 1/9;
(2)15/18 5/18;
(3)7/14 + 14/14 2/14。
答案:
(1)9/9 = 1;
(2)10/18 = 5/9;
(3)21/14 = 3/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创设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知识点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快速计算比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课后拓展延伸:
1. 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快速计算策略;
2. 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折扣价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凑整法的概念和运用:凑整法是一种快速计算的方法,通过将数字凑整到最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等,从而简化计算过程。例如,计算23+47时,可以将23凑整到20,将47凑整到50,然后计算20+50=70,减去凑整时多出来的3,得到最终结果73。凑整法的运用需要学生掌握凑整的技巧,以及如何处理凑整后多出来的数。
2. 分解法的概念和运用:分解法是将数字分解成几个因数的乘积,从而简化计算过程。例如,计算63时,可以将其分解为7×9,然后计算7×9=63。分解法的运用需要学生掌握常用的分解技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因数进行分解。
4. 快速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和计算过程中的准确性: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计算问题,灵活运用快速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准确性,避免出现计算错误。例如,在计算23+47时,学生可以先将23凑整到20,将47凑整到50,然后计算20+50=70,减去凑整时多出来的3,得到最终结果73。在计算过程中,学生要注意不要漏算或误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快速计算的方法。其中,快速计算方法的掌握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快速计算中,学生需要掌握列竖式、心算、借位等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而快速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将所学的计算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掌握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同时,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快速计算方法的掌握,如列竖式、心算、借位等。在练习环节,老师应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老师还需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快速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板书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应注重巩固学生对两位数和三位数加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以及快速计算方法的运用。作业中应包含不同难度的题目,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业还应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快速计算的能力。
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重点和难点
课后反思时,老师应关注学生对两位数和三位数加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情况,以及快速计算方法的运用情况。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老师应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拓展延伸环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快速计算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其他快速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1. 语言语调:在讲解快速计算的策略时,教师需要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语调要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例题时,可以适当地提高语速,以展示快速计算的技巧。
3.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例如,在讲解凑整法时,可以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如何将23凑整到最近的整十?”在讲解分解法时,可以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如何将63分解成几个因数的乘积?”
4. 情景导入: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如何快速计算总价。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在本次教学中,我详细讲解了凑整法、分解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等快速计算的策略。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
2.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灵活运用快速计算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课堂提问和情景导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
3.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快速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随堂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也有所提高。
4.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快速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并增加更多的实际例子和练习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我还将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1. 语言语调:在讲解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时,语调要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快速计算方法时,语调要放缓,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2. 时间分配: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例如,新课讲解环节可以分配15分钟左右,随堂练习环节可以分配10分钟左右,课堂小结环节可以分配5分钟左右。
3. 课堂提问: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问可以采用轮流回答、抢答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情景导入:以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为例,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出示一些购物找零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
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