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桑菊饮临床应用.ppt

格式:ppt   大小:332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桑菊饮临床应用.ppt

上传人:gyzhluyin 2018/3/12 文件大小:3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桑菊饮临床应用.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温病理法方药及临床应用-1 桑菊饮临床应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
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
吴智兵
病例一
病者:陈××,女,42岁,干部。初诊时间:1991年2月20日
病史摘要:春节期间休息不足,加上饮食不注意,进食油炸煎炒之品过多,病初起咽痛、干咳,甚则胸闷痛,两天后渐至头痛、微微恶风,℃。诊时见咽红,唇红,舌边尖红、苔微黄,脉浮略数。
诊断:风温。
辨证:邪伤肺络,肺气受郁。
治则: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12g 菊花12g 桔梗10g 连翘12g
北杏仁10g 岗梅根20g 板蓝根20g
(后下) 蝉蜕3g 甘草3g
一日一剂,连服三日后低热已退,恶风已消除,咽痛咳嗽等症减轻,仍有头微痛,大便三日未解。诊其脉舌基本同前,遂原方去薄荷、蝉蜕,加瓜蒌仁12g,大黄3g(后下),再进三剂而愈。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六条: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三条: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
方源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五十五条:感燥而咳者,桑菊饮主之。
桑菊饮介绍
【组成】:杏仁二钱薄荷八分连翘一钱五分菊花一钱
苦梗二钱苇根二钱桑叶二钱五分甘草八分
桑叶-归肺经肝经,辛凉解表、清透肺络、平息肝风
菊花-归肺经肝经,疏风清热、平息肝风
薄荷-归肺经肝经,疏散风热
桔梗、杏仁-宣肃肺气、升降气机而止咳
连翘-清透上焦邪热
芦根-清热生津止渴
甘草-调和诸药
蒙××,女,8个月,1961年4月10日会诊。
腺病毒肺炎,高烧七天,℃,咳喘,周身发有皮疹,惊惕,口腔溃烂,唇干裂,腹微胀满,大便稀,日行五次。脉浮数有力,舌红少津无苔。属风热闭肺,治宜宣肺祛风,辛凉透表法。处方:
桑叶一钱菊花一钱杏仁一钱薄荷七分(后下) 桔梗七分芦根三钱甘草八分连翘一钱僵蚕一钱半蝉衣七个葛根一钱黄芩七分葱白二寸(后下)
日一剂,一剂两煎,共取120毫升,分多次温服。
病例2【蒲辅周医案】
4月11日复诊:中西医结合治疗,热势稍减,体温39℃,昨夜有抽搐预兆,已用镇静剂。脉同前,舌红苔微黄少津。面红,腹微满,四肢不凉。原方去葛根,加淡豆豉三钱,再服一剂,煎服法同前。
4月12日三诊:身热已退,咳嗽痰减,皮疹渐退,思睡,不爱睁眼,大便稀好转,次数亦减少,腹已不胀满。脉浮数,舌红苔薄白,舌唇仍溃烂。原方去葱豉,加炙枇杷叶一钱、前胡七分,煎服法同前,连服二剂而渐愈。
【病例3】
患者,男,约3岁。5月份就诊
主诉:发热半天,加重伴抽搐近1小时。
现病史:晨起时患儿未及时穿衣出现打喷嚏、流清涕,随后发现发热,时有咳嗽,咽痛等。家属予“感冒”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发热加重,精神倦怠。约1小时前出现抽搐伴神志不清、两眼上翻,每次持续约1分钟抽搐缓解,共发作2次。就诊时见患儿仍发热(T 39℃),精神萎靡,恶寒,少汗,头痛,咳嗽痰白不多,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查体:神志清楚,皮肤无斑疹,咽部充血,两扁桃体Ⅰº肿大,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颈软无明显抵抗。
病例4
患者吕※诚,男,19岁。住院号:293863
因双眼睑浮肿3天,加重1天于2011年4月13日入院。患者于4月10日受凉后鼻塞流涕,咳嗽无痰,无恶寒发热,自行服感冒药外感症状好转,但出现双眼睑水肿,在本院门诊服用补肾化湿固涩中药,及速尿治疗无效,入院当天晨起双眼睑浮肿加重收入院治疗。
入院症见:神疲,双眼睑浮肿,以右眼为甚,眼裂呈一细线,鼻塞无流涕,偶有咳嗽,胃纳差,恶心欲呕,腹胀无腹痛,口苦口干,小便量少600ml,大便正常。舌红,苔厚偏黄,寸脉浮关尺脉沉弦。血分析:×109/L,%,HGB:184g/L。尿蛋白3+,24小时尿蛋白6g/L。血总蛋白:,白蛋白:
既往有肾病综合征病史6年,水肿反复发作。查体腹微胀满,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