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07学年浙江重点高中高三期终化学试卷(20080111) 】是由【190513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07学年浙江重点高中高三期终化学试卷(20080111)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考、新课标、竞赛)下载网
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高一化学 第 (1) 页,共 12页 毛云中编辑
2007学年浙江重点高中高三期终化学试卷(20080111)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Ⅰ、Ⅱ和答卷Ⅰ、Ⅱ,试卷共8页,有6大题25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写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直接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蓝、黑圆珠笔将班级、姓名、学号、试场号、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卷Ⅰ、Ⅱ,考试时不能使用计算器。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 Cl—,Fe—56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6分)
1.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学”的有
① 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
② 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
③ 实验室的废酸液或废碱液需要中和后再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乙醇燃烧 B.碳酸钙受热分解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高温下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3.X、Y、Z三种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等物质的量的单质X2、Y2、Z2分别与足量钠反应时,反应热为△Hx2 > △Hy2 > △Hz2,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 < Y < Z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可能为HZO4 < HYO4 < HXO4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 < HY < HZ
D.气态氢化物的沸点HX > HY > HZ
4.从宏观方面来说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方面来说物质由粒子构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Fe与Fe互为同位素
(高考、新课标、竞赛)下载网
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高一化学 第 (2) 页,共 12页 毛云中编辑
B.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C.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的某粒子,可能是一种分子或一种离子
D.46gNO2和46gN2O4含有的原子数相等
t4
t5
t3
t2
t1
t0
v
v(逆)
v(正)
v(逆)
v(正)
t
v(逆)
v(正)
t6
5.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g)+3Y(g)2Z(g);ΔH<0右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加入了催化剂 B.t3时降低了温度
C.t5时增大了压强 D.t4~t5时间内转化率最低
6.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B.“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分子直径比Na+小 D.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7.25℃时,将稀氨水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 = 7时,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NH4+) = c(SO42-) B.c(NH4+) > c(SO42-)
C.c(NH4+) < c(SO42-) D.c(OH-)+c(SO42-) = c(H+)+c(NH4+)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分子晶体的状态变化,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C.金属晶体通常具有导电、导热和良好的延展性
D.离子晶体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
9.表示下列变化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NaHCO3的水解 HCO3-+H2 O H3O++CO32-
B.金属铝溶于NaOH溶液 Al+2OH- =A1O2-+H2↑
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 4OH- -4e-=O2↑+2H2O
(高考、新课标、竞赛)下载网
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高一化学 第 (3) 页,共 12页 毛云中编辑
D.1 L0. 5 mol·L-1稀硫酸与1 L 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57. 3kJ的热量
H2SO4(aq)+2NaOH(aq) = Na2SO4(aq)+2H2O(1);△H=- kJ/mol
10.下列反应中由于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溶液颜色变深的是
A.向FeCl3溶液中通入H2S气体 B.向Fe(NO3)2溶液中加入少许硝酸
C.向Fe(NO3)3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 D.向Na2SO3溶液中加入溴水
11.用惰性电极做NaCl水溶液导电性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电时,只有Na+向阴极移动,Cl-向阳极移动
B.阳极发生了氧化反应,生成了氯气,阴极发生了还原反应,生成了还原产物氢气
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无什么变化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12.(H+)、c(CO)、c(HCO3¯)都减少,其方法是
A.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 B.加水
C.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D.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13.在有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欲用试剂丙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甲离子,下表所加试剂丙能够对甲离子进行成功检验的是(说明:在实验过程中不允许采用加热、过滤、萃取等操作)
选项
试剂丙
甲离子
乙离子
A
稀盐酸、Ba(NO3)2溶液
SO42-
SO32-
B
AgNO3溶液
Cl-
I-
C
KSCN溶液
Fe2+
Fe3+
D
稀氨水
Al3+
Ag+
14.化学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将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可以收到直观形象、简明易记的效果。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中正确的是
A.常温条件下,酚酞的变色范围:
B.分散系的分类:
C.HCl和NaAlO2溶液反应后铝元素的存在形式:
(高考、新课标、竞赛)下载网
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高一化学 第 (4) 页,共 12页 毛云中编辑
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O
n(沉淀)
V(CO2)
O
n(沉淀)
V(CO2)
O
n(沉淀)
V(CO2)
O
n(沉淀)
V(CO2)
A
B
C
D
15.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量的关系可表示为
16.在120℃时,将质量均为m g的H2、CO、甲醛、甲酸甲酯完全燃烧,将生成的气体产物分别通过足量的固体过氧化钠干燥管,干燥管质量增加依次为:m1、、m2、m3、m4,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m1 = m2 = m3 = m4 B.m1 > m2 > m3 > m4
C.m1 = m2 > m3 = m4 D.m1 < m2 < m3 < m4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29分)
17.(8分)A、B、C、D、E、F、G、H八种短周期元素,其单质的沸点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写化学式) ▲ ;上述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写化学式) ▲ ;
(2)上述元素中,某些元素的常见单质所形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这些单质的分子式是
▲ ;
(高考、新课标、竞赛)下载网
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高一化学 第 (5) 页,共 12页 毛云中编辑
(3)已知D、F、G三种元素的离子均具有跟Ne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这三种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次序为 ▲ > ▲ > ▲ (用相关元素的离子符号表示)。
18.(5分)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
Na+ Mg2+ Al3+ Ba2+
阴离子
OH- Cl- CO32- SO42- HSO4-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 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 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 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 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据此推断它们是:
A__ ▲ ___、B__ ▲ ___、C__ ▲ ___、D__ ▲ ___、E__ ▲ ___。
19.(7分)复分解反应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
(1)已知在常温下,:
溶质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lO
NaCN
C6H5ONa
pH
复分解反应存在这样一个规律:一种较强酸与一种较弱酸的盐可以自发地反应,生成较弱酸和较强酸的盐,如: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若换个角度看,它同时还揭示出另一条规律,即碱性较强的物质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较弱的物质。依照该规律,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 (填编号);
A.CO2 + H2O + 2NaClO = Na2CO3 + 2HClO
B.CO2 + H2O + NaClO = NaHCO3 + HClO
C.CO2 + H2O + C6H5ONa → NaHCO3 + C6H5OH
D.CO2 + H2O + 2C6H5ONa → Na2CO3 + 2C6H5OH
E.Na2CO3 + C6H5OH → NaHCO3 + C6H5ONa
F.CH3COOH + NaCN = CH3COONa + HCN
(2)根据前述信息判断,,pH最小的是
▲ (填编号),其pH为 ▲ (填数值);pH最大的是 ▲ (填编号);
(高考、新课标、竞赛)下载网
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高一化学 第 (6) 页,共 12页 毛云中编辑
① C6H5OH ② CH3COOH ③ HCN ④ HClO ⑤ H2SO4 ⑥ HClO4
(3)一些复分解反应的发生还遵循其他的规律。下列转化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① 工业上将石灰乳与纯碱溶液混合可制得苛性钠溶液
② 工业上将石灰乳与苦卤(主要溶质KCl、MgCl2)混合可得氢氧化镁固体
③ 侯氏制碱法中,向碳酸氢铵饱和溶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可获得小苏打晶体
④ 蒸发KCl和NaNO3混合溶液,首先析出NaCl晶体
请根据上述反应,总结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另一个规律 ▲ 。
将KI溶液与AgCl固体混合搅拌,固体变为黄色。该反应也遵循这一规律,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铝土矿
加入试剂A
沉淀a
溶液b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溶液c
沉淀d
溶液e
沉淀f
通入气体B
灼烧
Al2O3
20.(9分)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含有Fe2O3、SiO2等杂质,按下列操作从铝土矿中提取Al2O3。
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物的化学式分别是a ▲ 、d ▲ 、f ▲ ;
(2)溶液b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是 ▲ ;溶液c中所含的酸根阴离子是 ▲ 。
(3)加入的试剂A是 ▲ ,通入的气体B是 ▲ ,能否将B换成A?
▲ ,其理由是 ▲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21.(6分)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高考、新课标、竞赛)下载网
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高一化学 第 (7) 页,共 12页 毛云中编辑
氯化钠
硫酸铵
混合
溶解
蒸发
浓缩
趁热
过滤
Na2SO4
滤液
冷却
结晶
过滤
滤液
NH4Cl
洗涤
干燥
NH4Cl产品
20
30
40
50
60
70
8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氯化铵
溶解度/g
硫酸钠
温度/℃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上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需 NaCl ▲ g;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 ▲ ;
(4)不用其它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 ▲ ;
(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 ▲ 。
22.(7分)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证明并观察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是NO,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根据他们的思路,选择下列药品完成实验,并叙述实验步骤。
药品:稀硝酸、稀盐酸、锌粒、石灰石。
实验步骤: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 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固体CaCO3;
③ 向试管中倒入过量稀硝酸,并迅速塞紧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
④ 反应完全后,将导管插入试管内并接近液面;
⑤ 将铜丝插入试管液面下与稀硝酸反应;
⑥ 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空气(氧气)。试回答以下问题:
(1)步骤②③制取CO2的目的是 ▲ ;
(2)步骤④中“将导管插入试管内并接近液面”的目的 ▲ ;
(3)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空气(氧气)的目的是 ▲ ;
(4)步骤④中还有一个缺陷,应作如何改进? ▲ ;
(5)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稀硝酸反应,所得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铜离子浓度差异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 (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 。另一同学提出溶液
(高考、新课标、竞赛)下载网
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高一化学 第 (8) 页,共 12页 毛云中编辑
呈“绿色”是Cu2+与NO2混合的结果,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之。 ▲ 。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3.(6分)已知两个羟基同时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结构是不稳定的,它要发生脱水反应:
C
OH
OH
自动脱水
C=O + H2O
M
(C9H8O2X2)
NaOH溶液
△
A
B
C
新制Cu(OH)2悬浊液
F
红色沉淀
盐酸
COOH
COOH
O2、催化剂
D
O2、催化剂
E
△
银氨溶液
金属银沉淀
硝酸银溶液
浅黄色沉淀
△
△
△
现有分子式为C9H8O2X2(X为一未知元素)的有机物M,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反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X为 ▲ (填元素符号);
(2)上述转化中其中属于氧化反应的共有 ▲ 步(填数字);
(3)M的结构简式为 ▲ ;
(4)写出AF的化学方程式 ▲ 。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4.(6分)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 ()恰好完全吸收,。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 ▲ 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 = ▲ 。
25.(6分),产生气体为NO,反应后铁、硝酸均无剩余。,恰好将溶液中的Fe3+全部还原。计算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高考、新课标、竞赛)下载网
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高一化学 第 (9) 页,共 12页 毛云中编辑
班级 姓名 学号 试场号 座位号
密………………………………………………………………………封…………………………………………………………………………………线
2007学年高三第六次月考化学答题卷(20080111)
卷Ⅰ
卷Ⅱ
总分
一
二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满分
16
24
8
5
7
9
6
7
6
6
6
100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得分
评卷人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得分
评卷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9分)
17.(8分)(1)化学式 , ;
(2)分子式 ;(3) > > 。
18.(5分)A 、B 、C 、
D 、E 。
19.(7分)(1) ;(2) , , ;
(3)规律 ;
(4) 。
20.(9分)(1)化学式a 、d 、f ;
(2)金属阳离子 ,酸根阴离子 ;
(高考、新课标、竞赛)下载网
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高一化学 第 (10) 页,共 12页 毛云中编辑
(3)A ,B , (填能或否)理由 。
得分
评卷人
四、(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21.(6分)(1) ;(2) ;
(3) ;(4) ;
(5) 。
22.(7分)(1)目的 ;(2)目的 ;
(3)目的 ;(4) ;
(5) ,原因 ,
得分
评卷人
设计实验证明 。
五、(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3.(6分)(1) ,(2) ;
(3)结构简式 ;
得分
评卷人
(4)化学方程式 。
六、(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4.(6分)(1)质量分数 ;
(2)物质的量 mol;(3)n(Cl2)∶n(H2) = 。
2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