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居住区规划调研报告.ppt

格式:ppt   大小:2,194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居住区规划调研报告.ppt

上传人:mh900965 2018/3/12 文件大小:2.1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居住区规划调研报告.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武青青刘攀
居住区规划调研报告
某居住区总平面
居住区规划布局分析
住宅户型分析
道路分析
环境分析
某居住区总平面
居住区规划布局分析
居住区规划布局有五种方式:线块式、轴线式、向心式、围合式、隐喻式---该居住小区为线块式
小区通过减少出入口、增加组团级半公共空间的多样性、交互性丰富了邻里交往活动空间的目的。同时少而适中的小区级道路开口,规划将小区级商业性公建布置主要道路两侧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加大了公建的共享作用。
现代人追求居住区群体空间环境美好、有趣,给人提供完整、健康、娱乐的居住环境。该小区被道路分割的地块中插入自由的环境设计,并利用下凹的宅间路使建筑交错排布迎合景观的自由态势,形成灵活趣味的空间。
构成理想居住区的三个因素:区域性、向心性和有序性。这三项要素作为超越性概念表达的是实体与空间的模式。
区域性:居住区的基本构架,标志着主体共同生活的最大范围,区域性使居住区初步奠定自身的意义。要形成居住区,首先要有一个空间范围,这里侧重于强调它的闭合性。构成区域性的因素非常复杂模糊,往往是精神与物质的混合体。它的存在机制在于居住区主体的共同认同。区域性包容的范围无疑为主体提供了归属感,在此感情的共同体验下,居住区的主体彼此萌发同属感,这是走向共同生活的心理基础。
向心性:向心性可以是空间的,场所性的,也可以是实体的,标志性的。向心性是居住区的秩序焦点,是主体共同生活的动力意向根源,使居住区开始发生向心性,没有向心性,居住区内部就是混沌的。向心性是主体对环境的动力意向根源。人的空间以主体为核心。这种观念不仅作为一般组织化手段,还作为环境的参考符号而外射。在居住环境中,这种心理演变为居住区主体的自我意识,成为共同生活的动力意向,决定了居住区生活的根本模式。居住区环境内向心性的存在是这种心灵结构的外化,具有公共化的特性。故与居住区的公共生活有强大的满合力。
有序性:居住区的动态结构,主体共同生活的有机化,克服了主体的个人构成与共同生活的矛盾,是指居住区环境中各种序列的连续性,环境的断裂必然导致主体行为中的隔阂,这种隔阂将削弱居住区群体交流活动。在有序性的环境中,主体的行为也是有序性的,而这种有序性就形成运动中的秩序,这样居住区不仅是空间构成的静态有机主体,也是生活构成的动态有机整体。这时,主体的共同生活才具有超越性的意义。这才是居住区共同生活的特性。因此,有序性的实质在于居住区的动态结构,主体行为的有机化。在各种有序性中,空间序列的有序性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