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hezhihe 2025/5/28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是由【hezhih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夜书所见》原文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朝代】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见:古同“现”,出现,显露。
  ②萧萧:风声。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挑弄、引动。
  ⑤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夜书所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
  (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樾——树荫
  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广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到蝉叫声。)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三、齐读全诗
  四、叙说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熟读全诗。
  2、说说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振,欲,捕,鸣,闭,口,立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全诗,说出诗意。
  1、看插图,讲图意。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歌唱,知了在树上叫着。牧童听到了知了叫声。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上的知了。)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1、指导读第一句诗。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心情。
  指导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指导读第二句诗。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忽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全诗
  五、分析指导字形
  1、比较字形。振——晨,蝉——弹,忽——物,闭——闲
  2、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欲:左边是“谷”,第四笔“捺”改为“点”,右边是“欠”,不是“文”。
  所:左边不要写成“户”。
  3、指导书写。
  六、总结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可爱,愉快、顽皮)
《夜书所见》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
  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教学难、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感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挂图,课文朗读磁带。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
  (1)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问题,教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2、听课文朗读磁带。
  (1)边听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其他同学说说是诗中的、哪一句,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再听录音,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把握诗的节奏。
  (2)教师范读、领读。
  (3)学生自由读、齐读、小组竞赛读、个人表演读。
  (4)背诵古诗。
  各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学生一步一步融入到诗句的意境中。
  五、作业
  1、练习写生字。
  2、背诵古诗。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它写的是:诗人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不仅回忆起自己得故乡和童年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感所代替。全诗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学习这首诗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优美音韵、完整得意境和蕴含其中的美好情感。依据这个教学目标,我是通过让孩子们反复的读来体会诗歌得意境和美的。
  具体的教学环节是这样的:我先按照题目的意思板书了夜、书、所见,让孩子们借助诗文和课下的注释来弄明白这样板书的目的。接着就是读诗。由于这是一首思乡诗,读的时候语速要慢,感情稍低沉。在这我借鉴了一下别人得经验。给孩子们简单插入了一些平仄的知识,告诉孩子们每个节奏中最后一个字读的时候要慢些,音拉得稍微长一些。我先范读,引导孩子读好第一句。后让孩子们配合我的手势去读,把快慢、节奏读出来。然后我从“动客情”入手来感悟诗歌的意境。是什么牵动了诗人得感情?客游在外得他会想些什么?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和孩子,他又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孩子们去想象,去体会。最后我适时地进行了延伸,在浩瀚的诗国里,思乡、思亲历来都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诗人通过诗歌来抒发他们心中的离愁别绪。这样的诗也有很多,同学们不妨课下去收集一些,来感受一下。
  纵观这节课,优缺点并存。
  1.本节课我觉得的成功是孩子们的读书。他们不仅读出了诗歌的轻重缓急,还把自己的感受也读了出来。看来有时的一些想法是完全可以在孩子们身上实现的,关键在老师的引导。我就是和郑州的那个老师一样,配上手势,让孩子们根据手势来读书。虽然没有大家做的那么完美,但读的效果还是有一点点的。由于孩子们很好奇,诗歌还可以这样得读,他们都很兴奋,反复诵读,没有觉得很厌烦。注意力也很集中。前面大量的读书,也为后面理解诗歌做下了铺垫。孩子们的理解也很好。看来还是得让孩子们多多读书。
  2.不足也有很多。由于读书的时间太多了,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本节课的内容没有完成。只是理解了一点。时间得把握不好,我的课堂调控能力不是很强,以后还需要多多努力。读书和课堂这两个方面该怎样协调在一起呢?我真的好好反思反思。还有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过于琐碎,不简洁,不像别的老师上课干脆利落。评价语也是干巴巴的,就像我这个人一样。
  总之,语文课堂上我也在努力地尝试,努力地为孩子们语文素养的提高积极地实践。不足也肯定不少,但我会努力的。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了《夜书所见》这首诗。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在教学古诗《夜书所见》,我注重了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如:教师范读,小组、男女赛读,以游戏形式激发朗读、诵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在学生充分诵读中

最近更新

2025年揭阳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 24页

2025年承德货运资格证考试 24页

2025年成都货运从业资格考试题目大全答案解析.. 25页

2025年怀化道路运输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 25页

2025年忻州货运资格证考试题答案 25页

2025年德州最新货运资格证考试题 24页

生产调度岗位职责 7页

2025年张掖货运上岗证模拟考试题 24页

乡村道路改建工程监理规划 80页

广东省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试卷 文综地理 9页

2025年广州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目及答案大全.. 25页

2025年广元货车从业资格证理考试 25页

2025年广东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答案大全最新版.. 25页

2025年广东货运从业考试试题题库答案 24页

2025年平顶山客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教材 25页

2025年常德货运资格证培训考试题 24页

2025年巢湖货运从业资格证怎么考试 25页

2025年山西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答案 25页

安徽芜湖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 9页

2025年山南道路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题库 24页

资产管理现有业务流程有关的问题汇报 14页

2025年铅锌矿市场分析现状 4页

个人工资协议书 6页

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程序流程图 1页

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试验报告模板 2页

麻醉前访视评估与准备ppt参考幻灯片 48页

软件开发设计外文翻译文献 16页

金秀公共租赁住房申请表 2页

恐怖小说-课件(PPT演示稿) 12页

纳米乳-课件(PPT演示稿) 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