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沥青路面现场施工培训计划
为了加强沥青路面现场的管理,全面提高我前场项目部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确保现场的安全,同时培养一支相对稳定,对沥青路面的技术、管理有较高水平的专业队伍。特制定现场施工的培训计划如下:
1、2011年4月中旬,组织全体施工员、测量员以及各班组进行一次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要求的专题讲座。
组织者、讲座人:曹庆丰
2、2011年5月中旬,组织全体施工员、测量员以及各班组进行一次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施工的安全知识及文明施工的培训。
组织者、讲座人:曹庆丰
3、2011年6月中旬,组织全体施工员、测量员以及各班组进行一次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要求及安全要求的培训。
组织者:曹庆丰
讲座人:南京东南大学沥青路面课题组教授王晓
4、2011年7月中旬,组织全体施工员、测量员以及各班组SBS改性沥青和SMA沥青路面施工要求及两者的区别。
组织人:曹庆丰
讲座人:上海同济大学教授丁春华
5、2011年8月中旬组织全体施工员、测量员以及各班组了解密集型沥青路面和SMA沥青的目标配合比,
生产配合比的原理,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平整的要求及现场比例控制。
组织人、讲座人:曹庆丰
注:
为了不在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以上培训计划的时间尽可能的安排在下雨天或不施工的情况,在实施过程中,谨请领导给予全面支持。
合肥通祥沥青拌合施工有限公司
前场负责人:
“六性”:
    ——安全性:具有良好的营运安全性和结构安全稳定性。
    ——耐久性:结构物及路基路面使用寿命满足设计要求,竣工验收时路面无大面积早期破坏现象。
    ——舒适性:平纵线型组合合理、连续流畅,营运期内保持路况良好,竣工验收时桥头基本无跳车现象,行车舒适。
    ——美观性:高速公路线型顺畅,互通立交及上跨结构线条舒展,色彩鲜艳,沿线桥梁、隧道设施新颖美观。沿线景观优美。
    ——协调性:工程与周围环境和生态相协调,并与沿线城镇规划相协调。
    ——先进性:设计、施工技术先进,推广应用技术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2. 基本技术要求
    (1)线型顺畅,路基边线顺直,排水顺畅,无积水现象。
    (2)全线90%的桥头路基年沉降量不大于2厘米,路基稳定,基本无桥头跳车现象。
    (3)路基上下边坡稳定;边坡坡面平整,坡率顺适。
    (4)沥青路面上、中、下面层总厚度原则上不小于18厘米;面层宜采用改性沥青密实型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抗滑。沥青路面无早期破坏现象,路况良好
(5)交工验收时,;摩擦系数(SFC)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小于60;沥青路面弯沉值全部达到设计要求。三、严格环节控制,完善施工质量管理
,应严格控制,强化管理。
(一)强化路基质量。
路基质量直接影响路面质量,其中路基压实不足和不均匀沉降影响最大。首先要严格压实控制,确保压实质量;对于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部位,如软土等不良地基路段及高填、半挖半填路段及填挖交界处,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进行处理,并加强观测,达到沉降要求后,方可进行路面施工。
(二)严格材料控制。
路面材料质量控制的好坏,是路面质量的关键,应根据当地实际,择优选材,严格进场材料控制及场地管理。
、气候条件、交通组成、路面结构类型及层位、施工方式等,并结合当地使用经验,经技术论证后确定。                  
、集中供料。粗集料必须严格控制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和含泥量;细集料必须严格控制砂当量和棱角性。
,各方要根据进货批量取样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的材料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对不合格材料,要限期退货和清理出场。
,不得混放,避免雨淋,堆放场地必须硬化。
(三)改进施工组织。
施工前必须制定科学、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应合理确定各结构层的施工周期和施工间隔及机械组合,路面基层应有足够的养生时间,达到强度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施工。面层必须防止层间污染,特别是中央分隔带、绿化、路肩等的施工不得与沥青面层施工交叉作业,以保证路面的强度、整体性和均匀性。
(四)控制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方面应注意如下五点:一是要高度重视配合比试验和试验段试铺工作,根据试验段结果,调整确定合理的生产配合比;二是要采用自动化程度高、计量准确、产量大的拌和楼,并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拌和楼稳定性的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