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本经》半夏功效释义.pdf

格式:pdf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本经》半夏功效释义.pdf

上传人:boy_0011 2015/5/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本经》半夏功效释义.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本经》半夏功效释义
半夏为《本经》下品。原文: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
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本草纲目》记载: “《礼记·月令》五月半夏生,盖
当夏之半也,故名。”
半夏味辛性平,与现今认识基本一致,然其性平偏温,温燥之性显著,善于温化寒痰,
燥湿化痰。
“主伤寒寒热”,提示本品可用于外感病的治疗, “寒热”是外感病的一种表现,可以表
现为怕冷,也可以表现为发热,也可以是恶寒与发热并见,还可以是寒热往来。但并非所有
的外感病都可用本品,外感病伴有以下两种情况即可应用:一是呕吐,外感呕吐者较为多见,
如小柴胡汤即可治疗外感呕吐,如在《伤寒论》中有“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的记载,
方中即含有半夏,可发挥止呕作用;再如治疗外感风寒之呕吐,可选用葛根加半夏汤,主治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二是痰证,本方祛痰的作用较强,对素有痰饮疾患
而外感时,其痰证大多较著,故本品可用于外感表证伴有痰饮者,小青龙汤为其代表方。
半夏具有较强的化痰作用,但在《本经》中却未提及,现代药理研究也不能证实半夏的
化痰作用。但临床发现,痰饮素盛的患者在服用含有半夏的方剂后,其咳痰明显减少,这是
半夏化痰作用的最有力证据。
“心下坚”可理解为心下坚硬,也可理解为心下胀满或心下痞满。其心下坚硬,多系痰
饮所致,正与本品化痰消痞作用相吻合。而心下胀满,多由气滞所致,导致气滞的原因较多,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湿阻,盖由湿性黏滞所致也,所以本品治疗心下胀满,系其燥湿化
痰之功,应用时须配以理气之剂,如陈皮、枳实等。治疗心下痞满的方剂莫过于半夏泻心汤,
半夏的作用就是消痞散结。
“下气”即降气,半夏降气作用首先要用于胃气上逆,也就是其止呕作用,半夏为止呕
要药,具有良好的止呕作用,为历代医家所****用。临床上,用半夏治疗呕吐,无论寒热虚实,
只要配伍得当,就能够产生必然的疗效。然半夏有一定的毒性,得生姜则减轻或消除,所以
多配伍生姜。二者配伍,不仅降低了半夏的毒性,而且增强了二者的止呕与化痰作用。此类
经方甚多,如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葛根加半夏生姜汤、黄芩加半夏汤、小柴胡汤等。
其次,其降气作用也可用于肺气上逆,即“咳逆”,包括咳嗽与喘息。用本品治疗咳喘,不
只是与其降气作用有关,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化痰,特别是喘疾,古有“无痰不作喘”之说,
现代药理也证实本品具有止咳平喘作用。
“喉咽肿痛”,即为咽喉肿痛。本品治疗咽喉肿痛,在《伤寒论》中即有应用的范例,
如仲景治疗咽喉肿痛,常用苦酒汤、半夏散及汤等方。但本品所治咽喉肿痛,查见咽喉局部
并不红,或其色如常。若见咽喉红肿、充血,多为热邪所致,如果应用本品,必须配伍清热
药如桔梗、胖大海等。笔者治疗咽喉肿痛或声音嘶哑者,必查其咽喉。对于咽不红、喉不肿、
夜间疼痛明显、苔腻者,多选用半夏厚朴汤。
“头眩”是指头晕目眩,其原因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