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隧道测量规范.doc

格式:doc   大小:501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隧道测量规范.doc

上传人:85872037 2018/3/13 文件大小:50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隧道测量规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隧道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应建立施工独立坐标系。
施工独立坐标系应以隧道平均高程面为基准面,平面控制网的测量成果应归算到隧道平均高程面上。
直线隧道:宜以隧道中线为X轴,里程增加方向为X轴正方向,X坐标即为相应的线路里程;
曲线隧道:隧道内夹直线较长时,宜以夹直线为X轴;隧道主要在曲线上时,选取切线为X轴。


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应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和环境等条件,采用GPS测量、导线测量、三角测量及其综合测量方法。10km以上的特长隧道应优先采用GPS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一般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三角程测量。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应在隧道开始衬砌之前完成。


横向和高程贯通限差(mm)
横向贯通限差
高程贯通限差
两开挖洞口间长度(km)
<4
4~7
7~10
10~13
13~17
17~20
20~25
25~30
30~35
100
15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50
50
注:本表不适用于利用竖井贯通的隧道。

隧道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原则上应进行测量设计,确定控制测量方式、布网方案及测量精度。
长度大于2000m说明中进行说明
的隧道应根据隧道横向允许贯通中误差要求,估算地表控制测量产生的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并作出洞内测量精度设计。
水准路线长度大于5000m的隧道应根据高程允许贯通中误差要求,估算地表高程控制测量产生的高程贯通误差影响值,并确定洞内高程测量等级。

1进行了设计定线的隧道,建立控制网时,应扣联线路控制点(中控点),将线路纳入控制网构成整体。
直线隧道应扣联两端洞口附近各一个中线控制点,该两点连线确定隧道中线方向和位置;曲线隧道洞外切线,应选择具有方向代表性的中线控制点扣联。
控制测量后,相关洞外线路应以隧道控制测量结果为准。
2未作精确定线的隧道,施工控制网的两端应与设计控制网相联系,以求得坐标相互转换。隧道中线及相关中线应依据设计坐标测设。
3洞外施工的高程控制测量,应从隧道一端的设计高程点起算,至另一端的设计高程点闭合,并求出高程差。

1地表控制网应沿两洞口连线方向布设;
2控制网应布设成多边形组合图形,构成闭合检核条件,以提高控制网的可靠性;
3地表控制点应布设在视野开阔、通视良好、土质坚实的地方;
4控制点间的视线应超越和旁离障碍物1m以上,当通过水田、沙滩时,应适当增加视线高度;
5测站和觇标场地应清理和平整,以利于观测;
6除水准点可利用基岩或在稳固的基石上刻凿外,其余均应埋设混凝土包金属标志。标志规格和埋设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洞口附近应布设不少于三个平面控制点和不少于两个高程控制点;
2用于向洞内传算方向的洞外联系边长度:当隧道长度大于4km时,不宜小于300m;隧道长度小于4km时,不宜小于200m;特长隧道的GPS控制网联系边不宜小于500m。相邻边长比应小于1:3。
3洞口平面控制点应便于向洞内引测导线和洞口中线施工放样。
4常规网的进洞联系边最大俯仰角不应大于15°;GPS控制网进洞联系边两端应尽可能等高,最大俯仰角应不大于5°。
5布设GPS洞口控制点时,应考虑用常规测量方法检测、加密、恢复控制点以及向洞内引测的需要,洞口子网控制点至少应与其它两个控制点通视。
6洞口附近的高程控制点应尽可能与隧道洞口等高,两水准点间高差以水准测量1~2站即可联测为宜。
、可靠、确认后进行。

隧道控制测量在下列部位和测量阶段必须进行检测
1利用洞外控制点在洞口增设和恢复控制点时,应对相联系的控制点进行检测;
2由洞口控制点向洞内引测导线、中线及高程时,应对相联系的洞口控制点进行检测;
3建立新一期洞内导线和高程控制点时,应对相联系的上一期导线点、高程控制点进行检测。

检测的精度应不低于原测精度。
1平面控制点间的角度、边长检测结果与原测结果之差应不超过按下式计算的限差:
式中m1、m2—分别为原测、检测的测边或测角中误差。
2高程控制点间高差检测结果与原测结果之差应不超过按下式计算的限差:
mΔ—相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