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编辑本段桑黄介绍
桑黄,中药名,见《中药大辞典》。基原为多孔菌科针层孔菌的子实体,拉丁学名:phellinus igniarius (L. ex Fr.) :火木层孔菌.
  
江记灵芝行野生桑黄
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2-12*3-21厘米,-10厘米,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初期有细微绒毛,后变无毛,有同心环棱.边缘钝,深肉桂色至浅咖啡色,下侧无子实色,硬,近同色,多层,但层次不明显,年老的菌管层充满白色至酱色,圆形,每毫米4-,光滑,无色,5-6*3-锐,基部膨大,10-25*5-,无横隔,直径3-5微米.
生于杨、柳、桦、栎等树干上。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
【别名】猢狲眼、桑耳、针层孔菌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L. ex Fr.) Quel.[Fomes igniarius L. ex Fr.],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布】生于杨、柳、桦、栎、杜鹃、四照花等阔叶树干上,造成心材白腐,多年生。
【性味归经】微苦,寒。
【功能主治】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
【用法用量】 ~1两,水煎1次服完,日服2次。
【选方】
①治血淋,脐腹及阴茎涩痛: 岗谷树根皮一两半,桑黄一两半(微炙)。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②治脱肛泻血不止: 香附一两(焙),桑黄一两(微炙)。上药,掇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二十丸。
③治妇人劳损,月水不断,血竭暂止,小劳辄剧: 桑黄捣罗为末,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二钱。(①方以下出《圣惠方》)
④治瘰疬溃烂: 桑黄菇五钱,水红豆一两,百草霜三钱,青苔二钱,片脑一分。为末,鸡子白调敷;以车前、艾叶、桑皮煎汤洗之。(《纂要畜方》)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编辑本段桑黄的功效
桑黄,这味古老的中药,名气远不如冬虫夏草,可是它的功效却不比冬虫夏草差。
用处
现代研究证实桑黄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轻抗癌剂的副作用,所以可用来辅助肿瘤病人的放疗和化疗,另外,桑黄对女性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也有疗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文华安教授指出,使用桑黄辅助抗癌治疗或作为保健品食用时,还可以适当配伍其他的真菌类药材,如云芝会对肝癌有辅助疗效,马勃具有消炎的作用,赤芝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使用方法
如果用桑黄辅助防癌和抗癌治疗,最好在手术之前,就开始服用桑黄汤剂。具体方法是:在药锅中放入的水,没过桑黄及所有饮片就可以,开锅后中微火煎煮30到40分钟。汤略微浓淡偏差一点都可以。中医专家、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中医师殷兆华建议的乳腺癌疗方如下:20克桑黄,20克云芝,20克木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