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2,477KB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doc

上传人:ranfand 2018/3/14 文件大小:2.4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
(1)能正确应用结构设计的方法、原理进行现浇楼盖的设计
(2)能正确绘制板、梁的结构施工图
(3)能熟练识、读框架施工图
(二)、实训内容
1、楼盖结构的形式
2、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
(1)结构平面布置。
(2)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弹性计算,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
(3)截面计算和配筋构造:板、次梁、主梁。
(4)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
3、整体式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受力特征、弹性和塑性计算方法。
4、楼梯和雨蓬的结构设计要点及构造要求
5、框架的结构施工图内容
(三)、实训成果
1、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平面结构布置:
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次梁的跨度为,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
2、按高跨比条件,当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取板厚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取则~~,取。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则~~,取。
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荷载计算:
板的恒荷载标准值:
取1m宽板带计算:
30mm厚水磨石面层
80mm厚钢筋混凝土板
15mm板底混合砂浆
恒载:
活载:
;因为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小于,。
板的设计值总值: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所以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所得荷载设计值较大,板的内力计算取
2、板的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
边跨: ,
取()
中跨: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图:
3、弯矩设计值计算:
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


由题知:则
,
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
截面
1
B
2
C
M()

-


-
-
()






()



(mm2)

340


340
340
选钢筋
①~②轴线
⑤~⑥轴线
******@150
******@150
******@150
******@150
②~⑤轴线
******@150
******@150
******@150
******@150
实际配筋
①~②轴线
⑤~⑥轴线
335mm2
335mm2
335mm2
335mm2
②~⑤轴线
335mm2
335mm2
335mm2
335mm2
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座()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
4、确定各种构造钢筋:
⑴分布筋选用******@200。
⑵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200。
⑶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200。
⑷板角构造钢筋:选用******@200,和******@300双向配置板四角的上部。
5、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
采用弯起式筋,详见板的配筋图.
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次梁的支承情况:
2、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
次梁肋自重:
次梁粉刷重
恒载:
活载:
设计值总值: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所以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所得荷载设计值较大,板的内力计算取

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边跨:
取()
中间跨: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3、内力计算:
弯矩设计值:
剪力设计值:

4、截面承载力计算:
⑴、次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按,故取。
次梁高:
翼缘厚:
判定T形截面类型:
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⑵、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取,其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向钢筋考虑,

⑶、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
(正截面采用二级钢)
截面
1
B
2、3
C
弯矩M

-

-
b或(mm)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