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的赞歌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的赞歌论文.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3/14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的赞歌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的赞歌论文
.. [摘要] 诗剧《女神之再生》以女娲炼石补天的古老神话为题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狂飙的感召下,溶汇了歌德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女娲创造了新生活和建设新生活的性格特征,在彻底毁坏的基础上,让她去重新创造充满光明与势力的太阳,深刻的揭示了破坏和创造的二重性主题。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人物群像。全诗格调雄浑..,节奏和谐,洋溢着浓厚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情调。
[关键词] 女神再生英雄主义乐观主义

诗集女神是以诗剧《女神之再生》开篇的,它与《湘累》、《棠棣之花》共同组成了《女神三部曲》。诗剧开头援引歌德的《浮士德》第二部结尾的诗句:“永恒之女性,领导我们走。”它通篇贯穿着这一中心思想。正是那些强烈反对专制、反抗帝王的众女神,在堆积着“男性的残骸”的废墟上,重新去创造新鲜的太阳。这同《浮士德》的神女玛甘泪最后导引死去的浮士德与“光明圣母”相见的结局有着神似之处。当然我们不能把《女神之再生》简单地看成是《浮士德》的移植。因为这篇诗剧的主干,是我国古代神话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诗人郭沫若根据我国这一古老的神话题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狂飙的感召下,溶汇了歌德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女娲创造新生命和建设新生活的性格特征,没有让笔下那些“古神圣女”继续去做修补残局的“补天”工作,而是在彻底毁坏的基础上,让她们去重新创造充满光明与热力的太阳。
“五四”时期,郭沫若追随过歌德,从歌德思想和创作中吮吸了异域的鲜美的果汁,但他没有忘情于古老中国文化这棵已独自标出的参天大树;相反,由于他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精深研究,使他注意到了中外神话故事的许多共同特征,并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把二者凝聚在统一的艺术结晶体里,形成了他的作品的宏大结构和瑰丽色彩。
《女神之再生》深刻地揭示了破坏和创造的二重性主题。诗剧一开始写天地晦冥,风声、涛声传来了洗劫的喧闹声,织成了“罪恶底交鸣”,甚至“倦了的太阳只在空中睡眠,/全也不吐放些儿炽烈的光波”。众女神从“生命底音波”里听出预兆,表示“新造的葡萄酒浆”,“不能盛在那旧了的皮囊”;她们走出神龛,齐声唱道:“我们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不能再在这壁龛之中做甚神像!”诗人借古代神话中颛顼与共工为争夺帝位进行的战争,愤怒谴责了历代统治者专制独裁的暴虐行径,谴责了南北军阀之间的混战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灾难。一位农人呻吟道:“我心血都已熬干,/麦田中又见有人宣战。/黄河之水几时清?/人的生命几时完?
”诗人揭露黑暗,诅咒战争,抨击专制,反对改良,是为了换取一个新生的、光明的世界。因此,诗人通过女神的歌,表示了不愿再做女娲式的修补残局的工作,提出了“待我们新造的太阳出来,/要照彻天内的世界,天外的世界”的伟大抱负。
在诗人的心中、笔下,这些走出了神龛的女神,充满了理想和希望,她们一再地礼赞和讴歌太阳。太阳实际上是“五四”革命精神的同义语,是理想与光明的象征,它使长期在封建专制主义压迫下的中国人民“感受着新鲜的暖意”。在《女神之再生》里,再生了的女神,以欢悦的心情唱道:“太阳虽还在远方,/太阳虽还在远方,/海水中早听着晨钟在响:丁当,丁当,丁当。”这些诗句,于黑暗冷酷的现实中,吐露出一线光明;它充溢着乐观主义的情趣,读了使人精神振奋。
但是,应该指出,这晨钟的响声毕竟是微弱的。正如诗剧结尾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