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在全球生态危机境遇中,怎样看待目前日益深重的生态危机、自然危机? 它们究竟是如何造成的? 这是当今研究生态文明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模式做出的理性选择,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一、工业文明是全球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工业文明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支撑,其基本理念和价值观导向是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类为核心价值,为了满足人类无止境地享受需求而对自然界的大肆掠夺,因此,工业化与现代化、工业化与“繁荣富强”被紧密地捆绑在一起。而工业文明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财富,更是向人类展示出一幅新的世界蓝图,这就是———世界是机器,人也是机器。人一旦了解了这座机器的运行机理,就能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在工业文明的世界蓝图里,自然界被看成是可以由人类随心所欲控制的,而维持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必须有大量的资源输入和大量废弃物的输出,这就要求有无限的资源以及可以堆放无限垃圾的空间,而地球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因此,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面临的突出问题。可见,造成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积淀在人们头脑中的控制自然的观念,而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原有的控制自然的观念。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评判归根到底是以其价值观为最终依据的。而当今社会层面流行的恰是工业社会所鼓吹的消费主义、经济主义与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它们已成为时下人们最主要的价值诉求。[1]这样的现代主流价值观已渗透于大众生活中,人们不再追问崇高的理想,甚至不关心其存在与否,在其支配下,经济成为社会关注的唯一重心,货币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尺。
建立在大工业生产基础上的工业文明社会,是“以人对物质的无限欲望与需要、掠夺与占有为动力,以科学主义为展开方式———即以对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开发为展开形态,以傲慢的物质霸权主义观念为行动纲领,以绝对经济技术理性为行动原则,以追求无限度地满足人的物质快乐和幸福为最高目标。”[2]当前人们已认识到,“在道德、美学、政治、环境等方面日趋堕落的社会,不论它多么富有和技术高超,都不能认为是个进步的社会。进步不再以技术和物质生活标准来衡量。社会不会只沿着单一轨道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是衡量社会的标准。”[3]因为进入 20 世纪后半叶,表面上看来欣欣向荣的“世界正在从崩溃中迅速地出现新的价值观和社会准则,出现新的技术,新的地理政治关系,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传播交往方式的冲突,需要崭新的思想和推理,新的分类方式和新的观念。”[4]人们在工业文明鼓励下无限膨胀的欲望必须得到抑制,应从工业文明的迷梦中醒来,去深刻反思人们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工业文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应当被继续当做人类的理想,人类需要一种崭新的时代精神,需要一种崭新的文明。
二、生态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工业文明时期对地球造成的破坏和科学自身的发展,已深刻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因此促成新的整体主义的世界观形成,人类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变化。人类将超越工业文明而进入到更高阶段———生态文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方位的生态化构建。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核心的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