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ppt

格式:ppt   大小:938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ppt

上传人:yixingmaoj 2018/3/14 文件大小:9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N Engl J Med 2013;369:2126-36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机械通气的历史
机械通气的目的:提供足够气体交换、呼吸肌获得休息。
1952年丹麦哥本哈根第一次发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1967年出现呼吸机,发现的肺弥漫性肺泡渗出和透明膜形成的病理改变
本世纪初成人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临床意义得以明确
病理生理学特征
肺内压力
生理损伤因素
高肺容量通气
低肺容量通气
生物损伤因素
肺内压力
肺膨胀压力=气道阻力+惯性阻力+肺部的弹性阻力
当气体流速为0(例如:吸气终末)时,维持肺部膨胀的力量为跨肺压(肺泡压减胸内压)
肺内压力
平台压:吸气终末气流停止时所测量到的气道压力
胸内压:临床上只能通过测量食管内压进行估算
因此平台压成为了临床上最常用于提示肺过度膨胀的指标
生理损伤因素
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频率
肺血管压
体温
高肺容量通气
肺损伤原因:肺容积增高时进行通气,进而导致肺泡破裂气体泄漏和各种气压伤(如,气胸,纵膈气肿,和皮下气肿)
关键因素:局部肺组织的过度膨胀,而非增高的气道压力本身。
低容量通气
损伤机制:
气道和肺单位反复开闭,表面活性物质功能改变,局部缺氧
肺的结构性损伤:上皮-间质转化、支气管上皮脱落、肺水肿等生理和生物学改变,并对全身产生影响。
特点:
这类损伤被称为“肺萎陷伤”,其特征为气道上皮脱落,透明膜形成和肺水肿。
生物损伤因素
直接(损伤各种细胞)或间接(激活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或炎症细胞的细胞信号通路)造成各种细胞内介质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