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香港新市镇.docx

格式:docx   大小:8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香港新市镇.docx

上传人:sxlw1984 2018/3/15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香港新市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香港新市镇自1973年开始,香港政府在新界区进行大规模的新市镇发展,目前,全港有九个新市镇(在香港政府早期文献中称为卫星城市),以应付香港人口的增长,并藉以分散挤迫市区内的人口,从而改善香港的居住环境。现时的新市镇即;荃湾、沙田、屯门、大埔、元朗、粉岭/上水、将军澳、天水围和北大屿山。这些新市镇各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全面发展后,可容纳人口约400万。然而,政府目前不会进一步发展大型的新市镇,而是集中着重发展如启德一类的中型新发展区和新界的新发展区。[1]
目录
 [隐藏] 
1 香港原本城市
2 新市镇概念
3 背景
4 历史
卫星城市
新市镇
5 香港新市镇列表
6 计划发展新市镇地区
7 参见
8 参考文献
9 外部链接
香港原本城市[编辑]
维多利亚城
九龙
新市镇概念[编辑]
二十年代初,英国的城市面对工业发展带来的问题,英国建筑师荷畏特1898年构想出建立新一代市镇提供镇外有绿化地带围绕,称为“花园城市”。而当时英国殖民地的香港受其影响,在1920年引入这发展方式。受着英国规划概念的影响,仿效“花园城市”模式的住宅区亦于二十年代在九龙塘出现。[2]后来,英国新市镇在设计和规划上经过多番的改进,为香港日后发展新市镇提供不少启示。
背景[编辑]
1940年代末期,大批居民从中国大陆涌入香港,市区居住环境挤逼,当时,,香港最终必须发展新市镇,以容纳激增人口。1953年,石硖尾木屋区发生大火,政府兴建公共房屋以安置灾民。此计划成功奠定政府发展大型建屋计划的决心。香港新市镇计划在1960年代开始策划,1970年代初正式展开建设工程。
香港的新市镇由拓展署(现已合并至土木工程拓展署)负责规划及开发。新市镇发展计划展开时的目标,是在首先发展的三个新市镇内,
为180万人提供居所。当时香港的人口约为420万,现时人口已达700万,预计到2016年,人口将增至800万。香港政府现正用这个预算人口数字作规划用途。
香港一向致力于保持其领导工商业中心的地位并发展为一个国际都市,而要达到此目标,土地及房屋发展与本地对空间和经济增长的不断需求必需互相配合。新市镇,便作为了城市与经济发展的一种工具,在政府的规划下慢慢建立开来,以容纳、分散市区过份拥挤的人口让其有足够的空间发展,并为重化工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用地。“自给自足”与“均衡发展”是政府规划及发展香港新市镇的目标。前者是指一个新市镇在房屋、就业、教育、康乐及其他社区设施方面均能满足其居民的基本需要,从而减低其对旧社区中心的依赖及就业的压力;后者则是指所建立的社区应该是由一个具备各种社会经济背景和技能的人士构成的和谐社会。不过,原先构想的自给自足社区模式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不少新市镇的居民在就业及其他生活需要上仍依赖著市区,也引起了交通及其他社会的问题。
历史[编辑]
卫星城市[编辑]
观塘花园大厦
根据新界区发展计划,结论是香港的卫星城市先发展荃湾和葵涌。但由于观塘邻近牛头角的寮屋区,可以吸引寮屋居民入住,同时拆卸寮屋和解决当时香港卫生问题。加上地理位置方便移山填海发展工业用地,因此观塘成为第一个新市镇。[3] 由于当时香港岛及九龙的土地经已饱和,故刻意选择这个接近市区而又未被完全规划的地点作